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各科复习方法大放送(一)2009-1-3 8:45:00 阅读 参与讨论()

综述

(一)要点与误区

1.处理好单科与综合的关系

原则:搞好单科,学会转换

误区:大搞跨学科综合

搞好单科,是指把95%的精力放在单科的学习上。为什么呢?分析近年文科综合高考题,基本是单科拼盘。其中,几乎所有小题、前几个大题,根本就是只涉及一科;而最后两道大题,名曰“跨学科综合”,实际上也是每个学科分别设几问,然后生硬拼接起来。所以,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单科学习上,切忌好大喜功,搞很多跨学科的专题。

学会转换,是指思维能够在各学科间迅速切换。这是对付“拼盘”的技术要求。技术问题都不难解决,只要多做套题练习就可以了。当然,由于政、史、地具有天然的联系,分析一些问题,要以单科为主,其他学科可起辅助作用(比如政治问题常涉及历史)。但这不可以过分强调。

2.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原则:夯实基础,注重能力

误区:抛开知识搞“能力”

夯实基础,是指要非常重视知识的学习。第一,这是文科的特点决定的。文科的记忆性很强,不背书,搞能力就是空中楼阁。第二,这是文科综合高考的实践证明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科骨干知识的考查。

注重能力,是指要在知识学习中有意识地锻炼能力。文科综合考试毕竟不同于单科考试,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疏于考查低能级的背记内容,注重考查分析性、开放性的内容。这就是“能力”的含义。怎样提高能力呢?第一,要着重掌握课本中的分析性、论述性内容(而不是纯记忆内容);第二,注意应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与综合,尤其是多因素综合分析的方法,这是高考的能力热点。

关于背记,补充说明几点。第一,绝对要背书。这是基础的基础,不下苦功不行。第二,要有重点地背。一是注重主干知识,反对繁琐哲学;二是注重分析性知识。第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反对死记硬背。总之,学文科,背记要刻苦;学文综,背记要动脑。

3.处理好热点与知识的关系

原则:精炼材料,整合落实

误区:没有重点,忽视落实

文科综合考试的重要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而这些中心问题,多是社会的热点问题。热点问题学习,是近年来文科生很头疼的事,集中反映在:背了很多都不考;考的东西似曾相识,但又都拿不准。为什么呢?就是没有做到精炼落实。

(1)精炼材料

精炼材料,是处理热点材料的原则。复习时期,各校都会发很多热点问题的补充材料(主要是政治)。这些材料的处理步骤有:

第一步,分清主次材料。所谓主要材料,包括教育部和考试中心的权威发布,以及当前时事热门。其他的一切内容,都是次要的,是用来补充说明主要材料的。切忌喧宾夺主,或主次颠倒。

第二步,研读主要材料。同时,有选择地看一些辅助材料。注意,参考书的作者再有名,他也不是出高考题的,他也在猜测考试中心的思路。所以,一定不要被参考书束缚住思路,更不可以用参考书代替最主要的材料。

第三步,总结主要材料的核心内容,这是高考复习中容易缺失的一步。

(2)整合落实

整合落实,是将热点转化为能力,切实掌握的过程。

第一是整合,就是把上面一步的总结内容,与课本基础知识融合在一起。换言之,就是针对当年的热点,对课本进行一次“修订”。

第二是落实,就是把整合完毕的内容,一体背记掌握。注意,热点问题的学习,最终的成果应该是整合好的总结,而不是一堆别人写的或印的材料。关键是要把知识提炼出来,变成自己的。

(3)关于热点问题的补充说明

第一,注意长期热点。环境、主权、科技等问题,关乎人类发展的根本,在任何时候都是热点。这种长期热点,是高考的主要内容。我们学习热点,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些长期问题上。一是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判断依据(在课本中),二是了解分析长期热点的新表现(在时政中)。

第二,怎样处理当年的热点。其一,不要去背,也不要管细节。近年的高考,当年热点基本都是作为背景材料出现,没有正面考查的(这完全不同于前些年政治高考的时事题),因此只要“脸熟”就可以。其二,要放在长期热点的大背景下分析。例如,全球的金融危机,,大背景是全球发展问题,我们的着力点在于对发展问题基本知识的把握,并运用它来分析各国的行为。千万不要就事论事,脱离了宏观的背景。现在总强调的“人文关怀”,就是指这些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大背景。

(二)几点建议

1.踏下心来,研读以下内容

(1)《考试大纲》;

(2)历年高考题(近年为主,文综为主)。

2.关于复习时间分配、建议

(1)用50%的时间复习文综。文综复习容易摊子铺得过大,把三门主课挤了,这从分数上讲是不合算的。

 (2)抓住零碎时间,进行知识背记。 

历史

(一)历史复习要点

1.熟记史实

历史是最强调背记的学科。为什么呢?历史背记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史实,二是分析。而政治的背记,主要是分析,对事实的记忆则很少,所以远没有历史难记。不背行不行呢?不妨分析几次历史试卷,看看有多少分是记忆不清丢失的,答案不言自明。事实上,史实不清、审题不细,是历史丢分的两大原因。怎样背记史实呢?

第一,精细读书。要一个句号一个句号读,包括导言、注解、图示在内。2002年高考,有一题问葱岭的地理位置,得分率很低。其实,“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答案就在古代史课本的小注里。这启示我们一定要细心读书,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时。

第二,动手总结。一定要落实到笔头上,因为看和写的感觉完全不同,而考试是写,不是看。尤其是第一轮复习,宁可罗嗦些,也要把总结写全。以下给出分析历史事件的通用格式,具体操作时,应有所取舍:

1.名称及其含义(例如: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

2.背景

(1)原因(事物发生的必要性):主要原因(主要矛盾)、次要原因(次要矛盾),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具体原因(根本原因的具体表现),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导火线

(2)条件(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时代、其他

(3)目的(原因和条件是客观的,而目的是主观的)

3.经过:力量、领导、阶段及阶段特点等

4.意义:性质、作用、影响,特点(极其重要!特点=不同点=考点),经验、教训

第三,注意特点。特点就是不同点,例如《农政全书》的特点主要是介绍西方水利技术。特点就是考点,所以要非常重视,尤其是时代特点,往往是答题隐含的大背景。

第四,定期背记。读—写—记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所以在平时就要有计划地逐步背记。例如一星期背一章,或与老师的复习同步。不要到考试前再背,那样很不牢固;也不要考什么背什么,那样很不系统。

2.把握联系

高中历史的特点,是注重前因后果,注重分析知识的相关性,而反对孤立的知识点背记。其实,出题的过程,就是建立新的联系的过程;做题的过程,就是剖析联系的过程。把握联系,主要有两个步骤:

第一,纵横结合。一方面要注重纵的联系(时间联系),另一方面重视横的联系(比如地域联系)。特别注意因果联系,这是所有联系的核心。

第二,编织网络。纵横结合,经纬交错,就成为知识网。

3.加强审题

近年的高考,越来越强调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尤其是材料题),与课本知识结合,共同构成答案。这样,审题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审题要注意三点:

第一,准。就是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一道大题设多问,不仅要审大题题干,还要审每一问的题干;一组选择题有多道,不仅要审每道的题干,而且要审总的题干。

第二,全。就是问的都要答,切忌答漏。题干的每一句话(尤其是材料题),一般都包括至少一个信息点,答案上每个点都有分。

第三,注意“弦外之音”。近年文综高考的答案,常有些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这些分都爱丢。例如2002年高考历史大题,考查旅大主权的变迁,如果仅按上面要求审题,会丢掉“不尊重中国领土主权”“背着中国拿中国主权和利益作交易”等要点。这些要点,来自题干的“弦外之音”:本题的主旨是主权问题,故应围绕此点答题。这种分很不好拿,但是如果做题时想一下每题的宏观主旨(而不是单纯就题论题),就有希望得分。

(二)误区辨析

第一,不可以做代记。*做题记知识点,永远不够系统,会割裂联系。做题这个手段很好,但不可滥用。

第二,不可滥搞联系。要以把握基本的知识网络为主,专题史不要太多。

推荐给好友:【http://www.ks5u.com/News/2009-1/8885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