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获悉,教育改革规划可能年中出台,温家宝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他指出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规划,对我国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他肯定了“边研究边试验,先地方试点后推广”的模式。 继医改之后,教育将在2009年成为下一个系统改革的公共品。教育改革,不但关切百姓民生,更关系中国未来公民社会的成长。 所幸,在教改规划的制定中,我们除了看到高层的清晰判断和大力推动外,也看到政府引入更广泛社会意见的决心。 从权威渠道获悉,正在制定中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规划》)可能会在今年年中推出一个方案稿,向全社会公示。 1月4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以《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为题,全文刊发了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温家宝在文中表示,“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本届政府必须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 而在教育部1月2日公布的2009年工作重点中,也明确提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制定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规划纲要,对未来十二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 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将缓缓拉开帷幕 温家宝亲自挂帅力推 对于中国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最高决策层思路清晰,制定《规划》成为头等大事。2008年底,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胡锦涛总书记对这项工作非常关心,提出明确要求。温家宝总理十分重视,并亲自担任规划纲要领导小组组长。” 近期,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党校的一次讲话中,谈到了对中国教育的认识,总结为四句话:现在的教育发展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教育质量急待提高;教育投入急待增加;教育体制急待改革。 “这次《规划》的制定,重点就是解决这个‘一个不适应、三个急待’的问题。”一位参与到《规划》制定的教育界人士表示。 对于这个新的《规划》,温家宝本人寄予厚望,“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规划,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2008年8月29日,作为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的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听取教育部关于制定《规划》工作情况的汇报,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制定工作方案。 自此,围绕着《规划》的制定,新一轮教育改革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正式破局。 据参与到《规划》制定中的一位专家介绍,“从目前《规划》制定的进展来看,2009年8月份很可能就会推出一个方案稿进行公示,以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 而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认为,目前《规划》“正在进入深入调研、广集众智的阶段,国务院领导时确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见议。” 重大专题待破题 “就我所知,目前纲要的调研工作总共确定了11个重大专题、36个子课题,涉及到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作为教育部聘请的课题组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说。 依照计划,《规划》将主要对2009年到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安排。作为指导未来十二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强调其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相适应,体现“全局性、宏观性、长远性和战略性”。 另一方面,可操作性也是一项改革能够得以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规划》的远近期目标相结合,总规划分规划相配套,就显得至关重要。 根据《规划》制定计划,这12年也将分阶段规划,远期的目标和措施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联系起来考虑;近期可以规划细一些,将与教育“十一五”规划相衔接,保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系统性、连续性。 对于总体规划而言,主要是以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核心,确定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总体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等提出具体要求。 而分类规划,则主要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综合考虑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新特点,提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政策措施。 每个分类规划是总体规划中有特色的一部分,包括对大学、中学、小学、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终身教育、民办教育等发展,都将分门别类地作出专题性的规划。 “规划要有战略思想和宏观思路,也要有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增强可操作性。”温家宝强调。 据杨东平介绍,本次《规划》课题组成员通常由教育系统内部的专家学者和教育部的官员组成,囊括了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各地的教育厅局以及教育部的相关人士。课题组在制定规划时间,也会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教育部在其中居于主导地位。 渐进式改革地方先行试点 至于《规划》所涉及到的教育改革的具体内容,温家宝表示,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给予明确的回答”。 他提到了八个方面的问题,亦可看作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 比如义务教育的问题,温家宝提出“要把义务教育办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目前社会反映义务教育中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要找准症结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我非常赞同教育资金的多样化来源,在全社会崇文重教要利用全社会的资源,这项工作我们也可以列入规划。我们说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他的收益回报社会最好是投资教育。”温家宝表示。 杨东平说,在美国,大企业的很多主张最后都变成了政府的教育决策。但在中国企业家很少投资教育,在教育问题上基本上是处于失语状态的。“希望政府能给企业家们提供更多的参与教育事业的平台,”杨东平表示,“或许对于教育改革的深入将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支力量不容小觑”。 有教育界人士表示,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几乎是担负无限责任,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到底担负什么责任,边界一定要划清楚,给民办教育的发展留出什么空间、给予什么奖励一定要说清楚。 “政府定位了,学校才好定位。政府和学校都定位了以后,整个社会支持教育的这样一个功能也才好定位,”张力表示,“要解决好从宏观体制到微观体制的一系列问题,政府的责任是必须要首先界定清楚的。” 关于办学体制的改革,也将是此次《规划》中的另一个重点 目前的改革思路是:不同类型学校的领导体制和办学模式应有所不同,要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教育布局和教育投入,属于国家行为,应该由国家负责。具体到每个学校如何办好,还是应该由学校负责、校长负责。 温家宝强调,教育是重大民生问题,全社会都很关心。规划的制定要开放,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特别是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每一类规划和一些重大问题,都可以拿到全社会讨论,“在争论中求得共识,得到认同”。 2009年的教改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前述参与《规划》制定的教育界人士表示,教育改革最好采取增量改革的方式,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方式,从易到难、从能够做的地方开始做起,从有条件的地方开始试点,逐渐的总结经验,逐渐推展;而不采取动存量、突变性的改革。 “我们希望形成一个以地方的经验为依托,逐渐地、有步骤地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的新格局。这样的格局成本相对比较低,虽然进展可能会相对慢一点,但是我们不至于付出很大的代价,冒很大的风险。”他说。 “边研究边试验,先地方试点后推广”的模式,已经得到高层共识,温家宝表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许多工作不能等规划全做好了才进行,“有些看准了的事情,可以先行试点,试验成功了立即实行,这也是我们这次制定规划的一个特点”。 而刘延东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要把制定规划与解决当前紧迫问题结合起来,看准了的问题就要着手解决,重大问题要坚持试点先行,试点成功、取得成熟经验后再面上推广。” 日日最新时事 月月时政汇总 把握时政前沿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