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名跌到500名,对他打击非常大…… 说起来,晓春是家里的老大,比起学习成绩很差的弟弟,他可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到现在,学习上的事没让父母操过心,什么坏习惯、坏毛病都不沾边。在初中升高中时,有一次几所学校联合举行比赛,由于晓春成绩好,直接免试就上了高中。 同时,当地教育部门规定,像晓春这样的学生上高中,三年学习期间的各项费用全免,这样一来,他三年能为家里节省一万多元。但是,如果在考试中排位太差,就不会给三年全免的优惠了,晓春的压力太大了。 实际上,现在的在校生,特别是就要面临高考的学生,哪个没有压力?可以说,每个人压力都很大,都要给自己加压,都要拼命学才能考出好成绩。晓春的爸爸觉得儿子是在逃避紧张的学习,他不相信这些压力就会真的让他儿子不去上学。 在求助心理专家的访谈现场,心理学家杨凤池教授决定先对晓春的压力状态进行分析。结果从图表上看出,晓春将压力分成了三个部分,父母给的压力占了30%,学校的压力占了20%,而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占了50%。 来自父母的压力,主要是家里对他的指望,替孩子憧憬一下未来,这好像没什么大问题;来自学校的压力,主要是同学之间的竞争,这也很正常。问题是有一半的压力来自于自己,这又是指哪方面呢?晓春认为,自己觉得比较聪明一些,就应该在学习上处在比较高的位置上。 他说:“我们学校是分科的,波动性比较大。我如果排在前200名还可以接受,但我的成绩并不稳定。最近这一次考试,只考了500多名,对我打击很大。” 晓春说到他所在的学校,全年级共有23个班,有2000多名学生。他原来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排在全年级前50名之内,而这次跌落到了500名之外,这完全出乎他的预料,对他打击非常大,觉得自己退步了,也就不想去上学了。 晓春说了这样一件事。在高二时,学校让每个班前10名出去照相,照片则由学校教导处作为一种表彰,很气派地挂在学校好几个地方,甚至挂到各班级的楼层过道里,向所有师生展示荣耀。 当时,晓春考到了前10名,就出去照相了。可后来几次都没考到前10名。当老师在自习课上叫同学出去照相时,看着他们一个个很开心地走出教室,晓春就感觉到有许多同学在看他,面子上很不好看,觉得十分沮丧。 有一次他还为此事离家出走了。一整夜爸爸妈妈四处寻找,也没下落,直到第二天,晓春的妈妈终于在一个废弃的破房子里找到了他,看着被蚊虫咬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晓春,妈妈心疼地抱着他失声痛哭…… 晓春深知爸爸妈妈祖上世代都是农民,家里经常这样说,他们几辈子都没出过一个大学生,就看我这一代了,而弟弟学习成绩很差,那就是指望我了。爸爸的理想是,指望自己能考上军医大学。 但对晓春而言,就算家里不给他这样的压力,也会把父母那30%的压力全加给自己。本来自己就有50%的压力,现在又加30%,就有80%的压力压到了他的肩膀上,他能承受得了吗? 心理症结:要么就成功,要么就完蛋 晓春的爸爸这样说:“晓春非常要强。小时候,我下班回家,空闲时教他下象棋,省得他到外面去乱跑。教会了以后,他慢慢地就跟弟弟两个人玩起来了。可是,当哥哥的他却不让弟弟,如果是弟弟赢了,他就在那里哭起来。他也不悔棋,干脆就不来了,他受不了那个打击……” 心理专家分析说,按照一般性理解,所谓好强、要强,都是说上进心强,有追求成功、追求进步的意思。但真正的好强,是在逆境中也不放弃希望。 比如说,我只考了500名,哪怕600名,我也不气馁,还接着努力,看自己到底缺什么,差距在哪里,哪怕少吃饭、少睡觉、少休息、少娱乐,我也要把成绩补上去,这才叫好强。 而另外一种要强叫虚荣心强,这是指我没好好学习,就想要得第一,为了沾沾自喜的面子,我也努力一把,如果侥幸得第一,或者得了好成绩,自然开心,达不到期望的目标就灰心丧气,这就是虚荣。 从晓春的成长环境看,可能在他很小的时候,在幼小的心灵里灌输的都是要强、要争气、要给家族争光。 这在他内心种下了这样的种子,我要不能打拼出来,我们家就完了,因为我弟弟也指不上,上几辈人也没大学生,就指着我将来出人头地,给这家族光耀门庭了。而且,更因为他从小学习一直不错,老师认为他很聪明,家人又认为他很努力,他就是全家的希望。 这样一来,就更强化了晓春特别偏激的想象,就是我非得要弄一个完美的结果出来不可,一旦破坏了完美,我就要放弃掉。 这可能只是解释晓春为什么一次考试失利就不想上学、觉得压力太大的表面原因,内在的心理线索却恐怕与家长的行为有联系。妈妈遇到困难,就采取自杀的态度,那晓春遇到困难,就应该休学,这多么合乎逻辑啊。 其实,这都是一种逃避的方式,妈妈潜移默化把这一种对待困难的方式教给了晓春,要么就是成功,要么就是完蛋。这两个极端好像没有一个中间值,他不能失败,不能承受失败。 在此,我们要给**的建议是,一个做母亲的人,其实在儿子心目中是相当重要的形象,儿子是不是有信心、有毅力去克服困难,跟妈妈遇到困难时的表现有很大关系。 不仅对儿子,就是对你个人生活中的困难,你是否充满了激情、充满了信心去克服、去战胜,孩子都会受很大影响。所以,这一次你用侥幸自杀未遂的方法,让孩子决定去上学,让孩子看到的是你害怕困难、遇到困难就退缩的消极样子。 父亲也有问题,家里出了这种事,父亲默默无语,什么都不说,然后妈妈又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晓春最后会无所适从的。因为他毕竟年龄小,也没有更多的人生经验,或是受挫折的经历。 在这时候,其实父母就是一个榜样,可以给儿子多些这方面的影响,告诉他我们受过什么样的苦、遇过什么样的难,我们是怎么扛过来、挺过来甚至熬过来的,这对儿子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晓春来说,父母该从哪儿找到让他继续想学习的突破口呢?专家建议,不要给孩子增加太多的思想包袱,告诉他考得好与不好没关系,只要你努力了,就可以了,让他解开心里的疙瘩。 而晓春自身,要努力克服极端性的思维方式,把这一次挫折由坏变好,锻炼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不气馁、不灰心。 很多人,在他们人生中经历的挫折越多、越大,他们迈向成功的动力也越大,因为他们坚信一个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咬牙坚持住,就离成功的目标不远了。相关文章:高三学生心理辅导:退学的优等生(一)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