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2008年地理教学的得失及对2009届的建议 每一届我们都有同感:复习的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2009又迎来了新课程改革,历史的使命感更强。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如何在复习中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在学中稳步提高成绩呢?反思2008届的教与学的得与失,2009届进一步在“有效性”上下功夫,我们备课组将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一、加强教师教学的反思,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一)加强对高考题的反思,特别关注海南、宁夏、广东、山东等新课改试卷,遵循“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从解题入手,在宏观上把握地理教学的计划、知识体系、解题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规范答题等形成帮助很大;对高考命题的研究和针对学生的学情把握复习方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二)加强课标、考纲、教材的研究,结合高考命题方向的研究,反思地理的学科两大特点“区域性和综合性”,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1、反思教材,大胆的整合和取舍,合理安排复习计划 我们基本上按2008届教材的体系,新课程标准,对照新旧教材进行删减和补充,如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补充老教材的大气的垂直分层、逆温等,新教材体现新亮点,如人文地理中区位因素地位下降,特别是城市区位和交通区位,又如产业转移,在2008年全国卷就展露出来了。分析学生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复习计划,一般复习采取三轮制,第一轮区域整合高中原理、第二轮高中原理整合区域、第三轮专题复习宇宙、大气和气候、陆地和海洋、人文地理的三大产业、区域整治和环境,可根据后期信息和学情选择时间的长短。2008届专题复习时重点突出大气和气候、陆地特别河流小专题。三轮之间应紧密联系,循序渐进。 2.反思教学作风,倡导规范严谨 首先,分析问题的思路要清晰,遇到学生的易混、易错点、关键点要强调,让学生弄明自,并且能单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的语言表达要规范,尽量用地理专业术语表达。用联系图来表示板书的,尽量给学生交代清楚书面表达的注意点,用简化语言来表达的,要让学生明白答题要注意的问题。 3.反思主干知识双基,强调运用地理思维方法进行的整合与训练 近年来,高考地理的命题以“问题立意”、“能力立意”为宗旨,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和主要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时要突出地理主干知识和主要思维能力的整合和训练。 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落到实处。(1)对于重要的地理数据、地名等该记的一定要记,能用图记的尽量用思维地图记忆;(2)对于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要抓本质,少让学生死记硬背;可运用以下方法学习地理概念:第一,要运用分析比较方法,辨析学习易混淆的概念,抓本质属性如风的形成应用带6大风带;第二,要学会抓关键词对概念加以剖析,综合掌握其内涵;第三,地理原理学习的主要方法有:理清知识体系,类化地理规律;针对学生的认知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运用纲要信号图示,展示知识体系;应用范例解析归纳,促进融会贯通;应用因果关系推理,认识本质属性。(3)加强地理统计计算等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多数文科学生计算能力比较差,地理计算题的失分率很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对学生加以训练,培养学生的统计计算等能力。尽量运用逻辑推理、地理图像分析等方法让理解透彻。 如在复习区域自然地理时,可以采用“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的模式来进行整合,既落实了地理主干知识,也突出区域地理学习的主要思维模式。以第39题为例,“在哪里”(区域定位)—欧亚大陆内部或中亚,“有什么”(区域特征分析)—自然威胁有哪些,“为什么”(自然特征产生的原因)—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相互联系多,形成知识链、知识网,分析的角度和思维也多样化。 4、反思讲与练,精练精讲,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地理复习过程中,一般要经过三轮复习,无论是哪一轮复习,都应注意精选习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例如,对于河口三角洲的复习,可以抓住某个典型案例进行特征、成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再推及其它三角洲。反过来,对于某些河口没有典型的三角洲形成又可以反方向进行思考。但无论怎样分析,必须从基本地理要素(河流泥沙含量、河口泥沙淤积条件),掌握地理思维方法要远胜于对个别案例的简单记忆。 5、反思地理图表的学习,培养地理基本思维方法。 加强识图填绘图表技能的训练,建立地理空间概念,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是掌握空间联系、空间结构的关键;要在头脑中形成“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东西半球及大洲、大洋分布图”、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世界政区图”等重要的思维地图,熟悉中国分区图、世界各大洲图及经纬线与大洲和中国的关系,这是分析问题的重要基础。以地图知识为基础,可广泛联系多项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分析区域特征、类比区域差异,验证地理原理、说明地理问题;注意地图、图表、数据等资料的判读和所提供信息的应用,重视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 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理图表的正确方法。在掌握空间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掌握绘制地理图表的技巧,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图表转换、文表转换的训练。教师要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教学材料,特别是各种地理图表,适当地精心设计出一些针对学生认知实际及有一定思维量的题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分析图表,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综合和处理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使学生形成良好地理思维品质。 6、新教材吃透“新意”,密切联系生活、生产。 多设计以问题情境,考查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课题出发,挖掘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从地理科学的社会功能及其应用热点出发,体现地理科学无所不在、无所不用的强大应用功能和很高的应用价值,是近年来命题的一大趋势,既体现了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根本目的,又体现了高校择优录取学生的高考宗旨,符合新课程标准。 如我国产业重心的移动,土尔扈特部回归,都反映了国情、爱国主义、社会责任和协调人地关系。所以,从整体上看,试题有利于此项教学目标的实现。对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符合“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途径”,“认识区域差异”,“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研究和学习”,“掌握和运用地理方法”。 产业重心的转移是高校地理学科科学研究的新问题,事关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优化发展。引进真实科学研究的内容和形式,借助地理课程的“双基”,引导地理高考命题和地理教学中案例的选用,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反思,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在课堂和学生作业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解题中反思的重点在 (一)理清解题思路,选择解题路径的选择能力; 笔者要求学生做完经典题后,认真回顾解题过程并做进一步的探索,反思有无其他解法,有无规律可循,从中比较解题路径,选择出最快捷的思维路径,学生经常有意识训练,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会大大提高。教师也可课堂上多提供学生自己讲解解题过程的机会,缩小师生间认识的差距,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二)利用不同思维方式,整合知识体系; 地理思维品质在高考选拔性考试尤显突出。地理常用的思维有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学生在解题反思中能抓住一题多变或图图转变、因果转换等形式,既训练了地理思维,又充分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整合知识体系,提高地理复习的有效性。 (三)地理答题策略,提升得分率 学生已有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知识结构框架特别是人文地理已建立较好的基础,目前重点反思答文字表述题过程中出现的“答不全”、“调错对象”、“切题不得分”等现象,失去不该失去的分数。如何把不该失去的这些分数尽可能得回来呢?学生在解题反思中 1、关注知识切入的角度:针对同一个知识结构框架,命题者可以从多个切入点、多种设问方式,以不同的题型去考查。 2、建立结构图答题模式:学生养成答题反思时利用结构图,这样可以尽量把因答案欠严密,漏答要点等失去的分数尽量得回来,提高得分率,夯实知识体系。 3、规范表达:紧紧围绕《考试说明》规定的要求,做到“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题目信息与知识块整合的要素的答案先答,做到答案条理化、要点化、规范化,正确使用地理学科语言。 关注以上主要的三方面,把不该失去的这些分数尽可能得回来,提高答题有效性(答题思路、致错因子或答案模式);学生就能突破自我,增强自信,让地理成绩上一个台阶,提高地理复习的有效性。 师生共同围绕两个平台:一、区域空间平台和知识体系(知识和方法)平台,二、解题模式:读图——审题,卷出关键字眼——调用知识、方法——解题、规范答题进行反思能力,在教与学中寻找差距,提高复习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地理成绩。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借助学习和获取信息的平台,让我们共同进步。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