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有心的家长 高考是对孩子的挑战,同时,也是对家长的一种挑战。学习上的事,我们做家长的,也帮不上什么忙,能做的就是为孩子创造一个理想的学习氛围和为孩子的报考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有多少家长知道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线、高校调档线和实录线,结果很多家长对此一问三不知。一些家长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到填报志愿时,匆忙上阵,造成志愿填报不当,给孩子的升学留下遗憾。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我们从孩子进入高二就开始关注高考招生的相关信息,了解国家的招生政策。特别是今年5月初,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要严格控制高校招生规模,明确今年招生计划的增幅要控制在5%以内。说明国家开始限制扩招规模了,这引起了我的高度注意。因为考生人数这几年不断增长,而招生计划又不能同步增长,升学矛盾会愈来愈突出。孩子原来一心只准备填一所比较好的大学,现在形势有变,如果失误,岂不误了孩子的就读?于是,我把孩子志愿填报的思路从原来的“选”一所好大学上,转变为“走”一所大学。事实也证明,我对当时的思路进行临时调整是正确的,孩子也顺利地进入了一所比较理想的大学。 做一名讲原则的家长 孩子在选志愿时,往往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作为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实事求是地分析。虽然,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来填报志愿,但是一些原则性的东西必须告诉他,最后让他自己作主。这里,主要谈谈我的“四项原则”。 首先是大局原则。我告诉他,高校设置的专业都是国家建设和社会需要的专业,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拟选专业进行仔细分析,并比照其发展前景。 其次是以志向定志愿原则。选志愿一定不要从字面上片面理解,也不要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志向来选择。只有选择符合自己志向的专业,才有可能激发学习潜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是实事求是原则。也就是说要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高考总分、相关科目成绩、兴趣特长等来正确评价,量体裁衣、扬长避短。 第四是坚持正确的成才观。对家长来说,就是要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成才理念。高校设置的专业,没有高低贵*之分,关键是适不适合你。教育孩子不要认“死理”,非某某大学某某专业不读,上本科可以成才,上专科同样可以成才。所谓“英雄不问出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进入高三后,当家长的对有些事情必须早做安排、早打算,宜早不宜迟。 1.政策依据早掌握。政策是方向,离开了政策,也许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茫然。比如今年招生有哪些新变化、高校自主招生的政策如何、哪些条件可以加分等等。去年11月,我从《高校招生》杂志上了解到一些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如报名资格、报名时间、招生程序、招生规模、面试和笔试等。虽然孩子最后没有过关,但也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培养了他如何面对挫折的能力。另外,考生所在省(区、市)的招生政策也必须掌握,这些政策对考生的报考更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如各地的艺术类专业考试时间、高考报名时间、志愿填报时间和方式,这些都会因省份不同而不同。同时,要仔细阅读拟选高校的《招生章程》,特别是对学校办学性质、录取规则、收费标准等信息要全面知晓,逐字逐句,读透读懂,了然于胸。因为《招生章程》是高校招生的法律性文件,也是省级招办录取时投档的依据。掌握这些政策,对孩子报考有决定性意义。 2.进入角色早行动。家长也许会说,现在进入角色是否有些早。我说,一点不早。比如全国有几十所著名高校,去年11月份就陆续启动了自主招生选拔工作,如果孩子希望通过自主选拔录取,那么,从10月份就必须对自主招生情况有所关注,并做好相关准备。比如各高校对自主招生考生报名有哪些条件要求、笔试和面试时间安排、测试方式是怎样进行的等等,这些都必须一一弄清楚,做到早了解早准备,才会有的放矢。又比如搜集高校、专业、录取分数线等相关资料,不是要等到明年5月或6月,志愿填报时才下手,必须从现在就开始行动。我从高二就订阅了一本《高校招生》杂志,我还把电视台播放的《招生录取快讯》节目全面录制下来,然后仔细分析各个高校在我们省的调档线、实录线和录取人数,为孩子高考积累第一手的志愿资料。可以说,相关资料越多,志愿填报时,才不会慌了手脚,从而把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成功率也会大大提高。 3.孩子身体状况早知道。孩子身体好不好、眼睛近不近视、身高是多少、有没有什么传染病、身体有无残疾等等,都要提前有所了解。在检查孩子身体状况时,最好是要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找来,进行认真地对照检查。我在孩子高考前,足足提前一年把孩子的身体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其目的就是如果有隐患,也好早发现、早治疗,尽量不要因孩子身体而影响了录取。我有个朋友的孩子,今年4月高考体检时才发现有结核病,而根据《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结核病是受限的。无奈之下,这位考生只得停学治病,再等明年高考。还有一位朋友的孩子,今年考上了同济大学,入校身体复查时发现,孩子转氨酶偏高,被学校劝其休学一年。尽管孩子的妈妈当时就痛哭了一场,但也不得不接受现实。实际上,结核病在现在的医学条件下,不是什么难治的病,如果家长提前对孩子进行一次检查,完全可在高考前康复。同样,转氨酶也是可以提前控制的,为什么做家长的没有早发现而错失早治疗的机会呢?这些都与我们的考生家长是否提前重视及其重视程度有关。 还有就是身体有残疾的考生,家长在指导孩子的志愿时,一定要根据残疾程度,回避受限专业。现在,国家和高校对残疾考生尽管有一些保护措施,但有些专业不适合残疾考生,志愿填报时就要尽可能回避。 4.四个参数不能少。招生相关数据是填报志愿的重要参数,也是确保顺利录取的关键因素,当家长的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我的经验是,不仅对高校、对专业前一年的招生数据有所掌握,而且要对前三年的相关数据都要有所了解。招生有些规律性变化,比如高校的“大年”、“小年”也要注意。掌握了这些参数,孩子的志愿就可以因势而变、乘势而上。 这里我觉得家长要掌握的参数有四个。一是近三年所在省各批次录取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二是孩子拟选高校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和这些高校各专业的录取分,特别是专业录取分;三是近三年所在中学“等位生”录取学校及比例的情况;四是留意所在省招办公布的全省高考成绩分段情况统计,这样更能准确地判断自己孩子在全省的排名(这点是针对考后出分填志愿而言的)。 5.高校就业率早知晓。高校及专业的就业率是填好志愿的“风向标”,家长在准备孩子志愿时,就要对就业率及相关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因为就业率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对高校专业的需求状况。如有些专业,单从名称上来看,也可能是我们所说的热门,也可能是很多人所喜欢的,但如果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整体水平不高,那么我们在选择这些专业时,就要三思而定了。还有,如一些学校,虽然办学属于专科层次,但学校的就业率很好,那么,我们在指导孩子专科志愿时,是否可以向这些学校倾斜呢?所以,我建议家长不仅要对高校录取情况有所了解,还要对高校的整体就业率包括专业就业率、专业毕业生的流向都要有所掌握,以便为孩子选校、选专业做好铺垫。 写下上面这些话,又觉得忐忑不安,不知对其他家长是否会造成误导。我想,不管有用无用,这些都是我的真切体会。在此特把这些记下来,只是希望天下所有考生家长都能心想事成。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