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第二周时事热点:《不差钱》的价值和意义2009-2-14 10:30:00 阅读 参与讨论()

春晚最乐得人仰马翻的节目,无疑是《不差钱》。评它为春晚一等奖,实至名归。即使过了十五元宵节,年已经落下帷幕,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不差钱》里的小沈阳和丫蛋儿。

有意思的是,大众极其喜爱的,偏偏有些精英忧心忡忡。不是觉得小沈阳的表演有些俗,就是担心他的搞笑手段就那几样而且重复使用,便如当年“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一样,发出小沈阳到底能够红多久,能否取代赵本山诸多具有前瞻性的忧虑和思考?看杨禹的《魏老师,请您活在生活里》(新京报2月10日),方才知道一向支持新兴事务的魏明伦兄也在向《不差钱》发出了质疑。而且,杨禹的文章说得很清楚,这种质疑不过是新一轮的重复与轮回。

《不差钱》的价值与意义,便在这里,因有了反对,特别是精英的反对,方才格外凸现出来了。

在我看来,《不差钱》一个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一统天下具有不可动摇权威性的央视,放下了春晚一贯端着的架子,以一种宽容的姿态,包容了《不差钱》和小沈阳、丫蛋儿这样来自草根的艺术与演员;当然,其实也是和姜昆黄宏等演员演出的政治歌颂题材小品的一种平衡的结果。但不管怎么说,对于昂昂乎如庙堂之器哉的央视而言,这是一个可喜的突破。这种突破,不仅让小沈阳这样的俗演员和二人转这样的俗艺术,可以堂皇地登堂入室,有了一席之地,具有了俗对雅的冒犯与融合。

传统权威主流的艺术,从来具有引导作用,这样的作用其一便是对俗的艺术的规避与规范,如果俗的前面再加一个字:低或粗,便更成为了这种规避与规范的肉中刺、刀下鬼。特别是本来就属于俗的小品,便容易形成一种模式,便是如姜昆黄宏式的,也便使得才华横溢的赵本山的小品的路子越走越窄,以致最后瘦驴拉硬屎,痛苦不堪,让全国人民心疼得慌。这次的《不差钱》是对于以往赵式小品的突破,它不再主题先行,不再山丹搭配,不再仅凭忽悠,而是以全新的组合和全新的形式,演绎全新的内容,创造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欢笑,从中获得他们与我们亿万观众共同的快感。这种欢笑与快感,是冒犯式的也是平衡下的欢笑与快感,冒犯的是一些传统的权威与精英,平衡的结果是让春晚达到高潮,全国人民尽情开怀。

《不差钱》另一点价值与意义,在于它不是如《我有点晕》或《黄豆黄》之类的小品一样,只是浅表层的表现当下的生活,如杨禹文章中所说的只是用一些小儿科的包袱和笑料,而是触及生活真实的一部分,展示了演员真功夫的一部分。尽管表现得匆促,而且“婉约”,只是点到为止,但草根梦想进入艺术殿堂,底层百姓梦想进入城市生活新天地,所蕴含的艰难和苦恼,以致不得不走后门套姥爷之类的关系,甚至请客送礼等时下成风却见怪不怪的钱规则和潜规则,都还是点到了生活的脉上和现实的腰眼上,让我们会心,让我们开怀,让我们更加看不上那些隔靴搔痒甚至穿靴戴帽来附庸风雅和追风赶潮的小品。

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赵本山这次别开蹊径又提携后人的新努力叫好和致敬呢?至于以后小沈阳会不会有新的突破,我们更不必怀疑和忧心忡忡,赵本山每年春晚的节目背后都有一个团队,有这样的后盾做支持,只要有新的节目,还愁小沈阳没有新的发挥吗?

日日最新时事  月月时政汇总  把握时政前沿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