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考 你莫慌神(家长篇)2009-2-17 15:24:00 阅读 参与讨论()

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进入理想的高等学府,也完全在情理之中。因此,一年一度的高考,便牵动着千百万家长的心。许多情况下,家长比考生还显得更加着急,更加心神不安。不单说别人,作为过来人,我自己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和感受。

但是,家长不能够代替孩子去参加高考,着急、慌神不但于事无补,往往弄巧反拙。

面对高考,考生着急、慌神,在所难免,但作为家长,千万不可先乱了方寸!

下面,谈点个人的粗浅之见,与广大家长共勉。

一、莫把高考看作“人生最后一搏”

还是先从我自己说起吧。我两个孩子,都没有考上大学。检查其原因,第一,不是孩子不聪明;第二,到他们上高中时,我的家庭环境也不算太差。况且我自己还是高中老师。要指导、辅导,应该说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即使有的学科我还需要求人,但作为同行、同事,请他们帮这点忙是没得说的!第三、要说我对子女没有尽到责任,我还不敢苟同。但我仍然免不了遭受个别朋友或同事的讪笑,他们说:“你教书还算得一把好手,而在教育子女方面你却是一个失败者。”面对此言,我无从以对,也曾因此而内疚了好长一段时间。十年后,二十年后,我再不内疚了。为什么?因为他们虽然没有挤过独木桥,但同样获得了高教文凭,在工作上也干得不赖。对父母有孝心,对同事、朋友有很强的亲和力,上司对他俩的评价,同事、朋友们对他俩的口碑还是满可以的。尤其是我的女儿,还时不时在报纸上发表点文章,额外挣点稿费倒是其次,她欣慰的是常因此而得到朋友、同事、上司的赞许。这怎么能够说我是教育子女的失败者呢?当然,事过境迁,这已经用不着去申辩了。东拉西扯说这些干什么?只为一点:让广大家长开心,千万不要把孩子参加高考看作是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搏!

人生路漫漫,同时又处处是考场!高考之后的人生之路还长着呢!作为自己的子女,能够考上他所理想的大学当然是好事,但没有考上,也未必一定就不好。我有个同学,当年以很优秀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他本来是学中文的,但他却热中于“研究马列”,在校学习期间,他大部分时间都是泡在图书馆肯马列的原著,他学了两门外语:俄语和法语,这给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他不但记性特好,而且也特别聪明。研究马列,应该说方向也没错,但你万万想不到,到毕业分配时,他成了一个“问题学生”,留校“改造”了将近一年,最后分配到我工作的地方另外一所学校当老师,那个时候的老师被划到“臭老九”之列,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他当了不到半年的“臭老九”,就成了彻底的“现刑反革命”,不满25岁,他就到了另一个世界。为此,我们感到非常吃惊:这是怎么搞的?后来我才听他们学校的老师讲:他“研究马列”方向完全搞错了,他是用自己的知见来评价当时的时政,认为当时是完全违背了“马列”的基本精神,是乱搞,他要坚决反对政府等等。这也许是高等学府出来的一个特例,但也说明,过了高考这一关,并非前程似锦。人生处处是考场,要把握人生,远非仅仅高考这一关!

因此,作为考生家长,还是应该以一种“平常心”来面对孩子的高考,不要过于执着!

二、要关心,更要会关心

实际情况中,对孩子的高考漠不关心的家长实属少见,但会关心的却实在不多。先说说反面的情况:

1、“唠叨型关心”

此类多见于文化层次较低的家长。他们认为不反复叮嘱,不会引起孩子的重视,其结果是越叮嘱,孩子越反感。

2、“施压型关心”

这多见于“顽皮”、“差生”的家长。他们总认为压力越大,孩子的学习动力就越强。这种想法不仅太过于简单,而且十分愚蠢。在我们的孩提时代,这种方法确实产生过一些效果,但到了今天,则是“压力越大反抗越强烈”,在现实中因此而闹出人命的也不是没有,此类“关心必须严格禁绝!

3、“许愿型关心”

在富裕家庭中不少。这种”关心“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或许有些许效果,但也是微乎其微,实际上,你不许愿,他也有可能成功,你许了愿,他可能反倒认为你无别的能耐,不会当父母!

4、“厚重型关心”

不少家长在孩子进入高三以后,几乎把整个身心完全放在孩子的高考上面,不惜钱财,不怕耽误本职工作,到处买资料、训练题。成天言不离“学习”、“高考”,频繁地进行“校访”,最热衷于打听孩子在学校的考试排名,甚至暗中窥视孩子上课,有时连课余生活也不放过。好打听,在同学中,班主任或任课老师面前。在家里则更不用说了:早晨,孩子还没有起床,营养品,保健品,早早备好,端到床前;水果要自己削好,划成小片,尤其是当母亲的,还亲自递到孩子的嘴边,孩子吃少了还不行。所有家务,一律不让孩子染手,有的甚至连洗脸水也不让孩子自己打,自己倒。真是关怀备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做法,看似高度“关心”,实则是另一种类型的压力。当孩子考得好时,他还觉得没什么,当他一旦考试失误,心理那种难受,当父母的是难以想象的。

5、“鼓励型关心”

自以为是的家长好用此法。其实,鼓励本身并没有错,但你的“鼓励”是否恰倒好处?这就很值得研究。我们成都一座寺院里有副古老的对联,其中一句是:“不审事,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意思是说要治理一个邦国,太宽,太严都有问题。对于鼓励的运用,也是如此。廉价的鼓励,往往被视为一种讽刺;期望值太高的鼓励,又会给人一种莫名的压力。比如孩子上次考试只有56分,而这次考试得了57分,你怎么鼓励?你若夸他已经有了进步,他不认为你在讽刺他才怪呢!再比如,他以往经常在90和95分之间徘徊,突然考了100分,你又该怎么鼓励?我见过一位家长,特地为此而给孩子庆功,当时孩子也很高兴,下一次这孩子严重考场失误,只考了60多分,结果是孩子不敢回家,几乎离家出走,若不是老师发现得早,很可能要出大事。高三我教了20多年,见过好多希奇古怪的事!提醒家长,鼓励一定要适当,但这个分寸对高三学生来讲,确实很难把握,教你一个最最聪明的办法:装一个“若无其事”!你要学会这一招:急在心里;喜,也同样放在心里,不形于色。这招绝对管用!

三、高三家长该做些什么?

1、必须首先调理好自己的心态,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看待高考。此乃重中之重!上面已经提及,此不赘述。

2、当好后勤。

基本衣食住行必须给以保障。这个不难做到。但还有几点补充:

第一、复习备考资料,以他本校的要求为原则。此外,可以适当给孩子推荐少量的其他资料。推荐什么,你千万别自做主张!你应该拿着样本,先到学校征求学科老师的意见,认可以后再做决定。切忌资料、考题太多太滥!

第二、你要关心考试动向,有关高考信息。并且要认真过滤,将真实有效的信息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向孩子传递。虚假信息、无效信息要严格屏蔽。有条件的家长才这么做,没有条件不必勉强。

第三、时时关注孩子的的情绪和健康。这才是需要特别在意的问题。但关注中要不露声色,千万别引起孩子的注意。情绪变异先要了解其原因,再采取相应措施。最好多征求老师的意见,别听其他人瞎说。健康异常要找大夫,别乱用药,乱吃补品!

第四、必须的文具用品要绝对保障。

这些东西,若孩子不小心弄掉,弄坏,千万别发火。考试用的特殊铅笔,平时用的橡皮檫、圆规、三角板等等文具用品不妨多预备一两套,保证随时能够及时补充。

3、当好参谋(尽力而为)

你要及早关注考试大纲和高校招生动向。比如,孩子若有报考军校、体育艺术类院校的意向,家长应该早早留心有关信息,免得错过报考机会,或者使孩子准备不充分。如果孩子有报考重点名校的意向,你应该早早了解该类学校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在你本省市的历年招生计划数,有没有特殊要求等等。当地的“高考招生报”你最好采用地毯似阅读,相关信息更要反复推敲、琢磨。这些事同样要求不露声色。如果孩子有留学意向,而家庭经济条件又能够满足,则你更应该早加关注:招生国家的有关政策,出国手续如何申办,有什么附加条件等等。这里只是举点例子,具体事宜你得找有关部门早早咨询。

有个特别重要的事是志愿的选择与填报。在头一年你就应该着手关注和考虑。决不是在高考前后才来打急抓。应该注意的是志愿应该以孩子的意向为主,家长只是参谋。在孩子进入高三以后,你就要选择恰当时机,试探孩子的报考意向。同时请不要太迷信网络和报刊上的热门冷门的宣传,只能够将其作为参考,然后拿出自己的判断。

4、努力当好孩子的知心“朋友”(必须)

运用“迂回战术”,“旁敲侧击”的手法,与孩子沟通,逐步达成共识。与孩子谈话、聊天,要尽量“投其所好”,避开“学习”、“成绩”、“高考”、“分数”等敏感性字眼。多谈开心的事和与高考不沾边的事,如果孩子已经涉及到敏感性字眼,你一般应该表现“轻描淡写”的神色。迫不得已,也只能是“点到为止”,切莫深说。要多有点幽默,尽力减少严肃,切忌居高临下的口吻。

高考状元家长感言集锦

海淀高三整一年备考详密计划

关于2009年高考体检的备考提示

家长在孩子高三时应扮演的角色

成功经验: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并不难 高三学生家长与孩子交流的8大要诀
考前举动反常 家长怎样陪孩子走过高考? 家有高考生 家长必须知道的15件大事

 

相关资源: 高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