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2009年高考试题——历史(上海卷)第31题第(1)(2)问
命中试题:2009年高考复习专题训练(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6题
命中分数:9
命中展示:历史(上海卷)第31题第(1)(2)问(9分).doc
高考试题:
31.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问题:(12分)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分)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分)
命中试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仲舒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自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提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