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省文综历史考试说明的修订说明2010-3-10 11:55:00 阅读 参与讨论()

关于“考试内容”:①增删:增加“中朝”,删减“清帝退位”。依据:《考试大纲》和本省《教学要求》有要求,改后可以使知识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2010年《福建省文科综合卷考试说明·历史》修订说明

   

200910月起,设区市教研员广泛征求基层教师的书面意见、省级教研员直接进入基层学校座谈进行调研。此后多次召集和邀请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专家、省内高校专家教授,以及设区市历史教研员、中学优秀历史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通力合作形成总体上的共识。编写组在修改后,征求各方意见后再次微调,形成目前的稿本。(另附)

现就2010年《福建省文科综合卷考试说明历史》(下称《考试说明·历史》)的修订情况进行说明: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原则

    1.切实贯彻教育厅领导的指示,并接受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提出的“淡化学术专业化色彩,贴近中学基础教育实际,在学术规范与基础教育之间找出契合点”和“《考试说明》保持稳健,命题技术求新”的建议,原则上对2009年的《考试说明·历史》不做大的改动。

2.坚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参照高考考试大纲以及依托《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历史》,以2009年《考试说明·历史》为蓝本,并结合福建省历史教学以及2009年高考实施与反馈等情况进行。本次修订还参阅了江苏省2010年《考试说明·历史》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的修订说明

1.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未作调整,以保证稳定。

2.试题难度:

未作调整,以保证稳定。历史学科试题难0.6左右”。

依据:用难度区间的表述代替难度定点的表述,较为规范,可操作性强,与地理、政治学科的难度表述方法相同。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的修订说明

    1. 关于“考试范围”

1没有改变原有考试范围结构,在考虑科学性以及知识结构上更趋合理的角度上进行微调。

2)关于“考试内容”

①增删:增加“中朝”,删减“清帝退位”。

依据:《考试大纲》和本省《教学要求》有要求,改后可以使知识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②修改表述:修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的表述。

依据:依据历史课标并结合历史学术规范,使表述更为科学、严谨。

③考点对换:“秦始皇”与“唐太宗”对换。

依据:“秦始皇”开创性的举措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比“唐太宗”更为深远,优先考查更合理。

 

四、“考核目标与要求”的修订说明

基于“考核目标与要求”是参考原教育部考试中心《高中历史考试大纲》的相应栏目的基础上编成,且经过2009年高考的实践检验,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与肯定,本次不作大的改动。

改动:分别用2009年高考海南卷和上海卷两道试题替换原例1、例4

依据:与原例题相比,新例题范例典型、表述简捷,更有利于基层师生领会和理解“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查要求”的能力要求。

 

五、“题型示例”的修订说明

修订原则:保证基本题型,做到稳健;适度增加创新题型——主要引自全国卷、广东卷、江苏卷等最新试题。

改动:原25道例题,替换了其中7题。

依据:例题1超越《历史课标》,且有偏、难之弊;例题4、例题8、例题10、例题19是较早的高考题,命题技术与思想滞后;例题18材料阅读量过大,高考实测效果差;例题25超越《历史课标》,且存在科学规范问题。

 

六、“参考试卷”的修订说明

引进2009年上述省市和全国卷优秀历史高考试题,适度加大我省2009年历史高考试题在2009年“参考试卷”中的比例。这将有利基层师生适应本省自主命题的风格,实现稳妥过渡;也可保证命题人员借鉴各家之长,实现命题的稳中求新,力图对2010年的高中复习与高考命题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改动:替换了非选择题第38题;选择题第15题、第17题、第19、第22和第23题。

依据:1.原非选择题第38题命制时间较早,考查范围狭窄,形式单一,已落伍于新课程背景下命题改革的形势要求。本次用2009年福建卷第38题替换之。

2.被替换的第38题权重为历史试题总分的37%,需从“知识与能力双项细目”上对全卷历史试题重新考量。从知识分布、能力要求、相关难度、题型类型等进行全面调整。

3.修订以模拟2010年历史高考试题为准。历史试题整体难度约0.58-0.62,与本次《考试说明·历史》规定的难度相近。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