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徽省高考复习与备考信息研讨会提纲(历史)2010-3-19 16:14:00 阅读 参与讨论()

2010年安徽省高考复习与备考信息研讨会提纲(历史),欢迎大家关注。
2010年安徽省高考复习与备考信息研讨会提纲(历史)
合肥一中  张同侠
一、回顾与总结
近年新课改地区的历史课改,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
新课程强调,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主要不在于培养历史学的专才,而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习古而至今,懂得以史为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有明确的表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历史试卷可以看出,命题者一方面努力回归历史专业,让试题体现出明显的历史专业特点;另一方面努力地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让考生通过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树立起现代的价值观念。
以下八个方面,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
1)倡导制度创新 2)倡导社会变革  3)倡导民主共和
4)倡导理性爱国 5)倡导生态文明  6)倡导社会保障
7)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倡导和平发展
2、从政治史走向社会史
从历史教材走向历史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虽然新课程还没有在全国展开,但是该理念有助于命题者脱离教材从更广阔的课程资源中去寻找命题的素材,彻底摆脱了死抠教材知识点的命题困惑,所以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已经朝这个方向发展。但是这种观念与历史学科结合后,应该如何操作?如何把握考试的范围?就近几年尤其是今年历史科的命题情况来看,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途径是从社会史中寻找命题的素材。
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历史试题来看,同样包含了大量社会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八个方面:
第一、 家庭史
第二、 商人史
第三、 人口史
第四、 教育史
第五、 生态史
第六、 抗震救灾史
第七、 社会结构变迁史
第八、 从社会下层人们的角度看历史
3、从传统史学到现代史学
纵观近三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历史试卷,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努力体现历史学科的专业特色。历史学科的专业性,指的是学生必须通过系统的训练才能够掌握的历史知识、观点和思维方法。
历史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高考命题要体现历史知识的传承,也要体现历史学科的进步,所以要处理好传统史学与现代史学的关系。
传统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突出对基本文史知识的考查
二是重视基本史料的运用。首先是史料的来源多样,包括书报、文件、实物、口碑等。其次是史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包括文字史料、地图史料、漫画作品、诗歌作品、考古壁画作品、曲线图、示意图等等。
三注重严密的逻辑推理
现代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摆脱了传统史学过分重视民族国家政治史的倾向,把研究的领域扩展到经济、制度、外交、教育、医药、宗教、地理、家庭、人口等各个方面,拓宽了研究视野,丰富了研究内容。
二是借鉴了其他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概念,丰富了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由于与其他学科联姻,现代史学极大地丰富了方法论的内容。
三是突破了传统史学宣扬的绝对客观主义的束缚,承认历史研究中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2010年安徽高考命题的思路预测——结合近年新课改地区高考试题
1、从问答题、材料题向综合型材料题转变
不少师生认为,所谓的材料题,无非就是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来回忆教材对相关内容的表述,然后把教材的原文背诵、抄写下来就可以了。近年来的高考材料题的命题已经极大的改变了这种状况,其命题思路是——题目的答案只能从材料中寻找:材料有可能与教材的内容相关,但教材的内容只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而并不能帮助学生组织答案。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看,命题者大力挖掘材料题的功能是与课改的精神相一致的。
2、从考查历史知识的广度向考查深度转变
这种转变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与旧课程想比,新课程淡化了历史的学科体系。新课程的内容组织逻辑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而是由若干个历史专题组合的整体。这就意味着在几年后的教学和考核中,教师不必花费很多大量的时间去帮助学生掌握一个完整的体系,而要帮助学生挖掘这25个专题的内涵。考试的面将由一个体系完备、无所不包的大通史浓缩成为若干个代表性高、概括性强的专题史。
其次,与旧课程相比,新课程更强调对专题知识内容的挖掘。虽然新课程标准不再提供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但在每个专题之中却是存在体例结构的。因此,在这个专题之中,命题者可以把内容挖掘得很深,可以根据学术研究的发展不断地改进对该专题的理解。所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考试的范围将大大地缩窄,而对考试内容深度的挖掘将大大加强。
3、从考查方向的模糊性向明确性转变
在旧的课程体系下,每年高考前都会提供一份考纲,而这份考纲的内容要求是具有很大的模糊性的,因此它只是告诉了你考什么,而没有告诉你该怎么样考。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表述就非常清楚。因此,如果以历史课程标准作为考试大纲,那么学生的备考复习将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4、从重视考查历史问题的结论向认识过程转变
在旧的课程体系下,高考主观题的考查结论大都是封闭的,换句话说,无论命题者提供什么样的材料,从什么样的角度命题,考生都可以从教科书上找到答案,但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问题都不可能在教科书上找到答案。从新课改中我们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是基本上没有提供观点和结论,教科书是减少提供观点和结论。而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很难判断某种观点是对的还是不对的,这就势必导致两种结果———是历史问题的观点结论从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二是从重视考查历史问题的结论向重视考查历史问题的认识过程转变。
5、关注三大史观
“文明史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全球史观”:人类历史是从分散向整体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
“近(现)代化史观”是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线索,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重点迁调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一、 备考方案
1、充分利用好《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每句话都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对基本史实的表述,后一部分是对该史实进行价值判断。我们研读历史课程标准,主要就是从这两方面进行,因为高考命题也不外乎是从这两方面切入的。
2、粗线条掌握时间线索
建立起科学的时间观仍然是新课程的追求,但新课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同学们记忆大量历史时间的要求。只要能够把握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先后顺序就可以了,而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结束时间,并不需要准确记忆。
3、掌握主要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4、掌握好基本史实、基本线索和基本观点
在旧课程高考中,由于全国只有一套历史教科书,所以命题的内容和线索很容易捉摸,而目前全国有四套历史教科书。这就给命题者带来了很大困惑,因为从命题原则上是不能够偏向任何一套教科书的,力求让使用每种教科书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大题,做到公平公正。这就要求我们对三套教科书中共同涉及的知识内容加以特别的关注。
5、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中的核心价值观
传统的历史教学,我们更强调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学术的评价,而新课程的教学,我们更强调通过历史学习树立起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提高作为一名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对于很多价值观念,在旧课程中是不太重视,而在新课程中却是教学的重点,如民主、法治、宪政、改革、全球化、人文精神、市场经济、制度变迁、和平与发展等等。
6、突出三大史观,整合教材。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