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2010年福州市高三3月质检试卷20日,福州市高三年段质检考试开考。这是今年高考考试说明出台后的首次文综、理综科目的综合性考试,其题型及考试内容都体现了高考的方向,备受考生、家长关注。为帮助考生了解试卷特点,把握下阶段的复习方向,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邀请福州市部分一级达标校的高三集备组长对20日开考的语文、数学试卷进行点评。 语文:时文评说题要求提高 本次市质检语文试卷难度、试卷结构与高考考试说明吻合。试卷比较平实,没有偏题、难题,重在考查考生双基掌握情况。 与去年高考语文卷相比,此次市质检试卷有4个变化:一是背诵题出现了今年新增的5篇背诵默写篇目中的一篇——《滕王阁序》;二是文言文比去年多了1道3分的选择题,相应的,翻译题少了1道3分题;三是论述文由去年高考的12分减少为9分,同时变去年考试中“主客观组合的2道简答题加1道选择题”为3道单选题;四是时文评说题由去年高考的7分增加至10分。但这些变化在考试说明提供的样卷中已有体现,考生不会觉得突兀。 作文要求考生以《风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这道题没有审题障碍,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种文体。题目大气,写作空间大,切入的角度较多,不论是文学作品、历史还是生活中都有“风光”的素材,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经验和知识积累,有较好的区分度。如果学生在写作中能流露出一种情感或感悟,有文化积淀,体现人文关怀,能与时代紧密结合,用“90后”独特的眼光审视生活,写出“90后”的独特味道,可能得分会高一些。 下一阶段的复习,建议将背诵默写篇目进行梳理,从细处着眼,避免因错别字失分。名著题中,市质检试卷与去年高考题不一样。以往的题目要求考生用100字简述一个情节,此次是以一个人物为中心,用100字概括两三件事,对考生的概括能力要求更高。考生在复习中要多了解名著的情节和事件之间的联系。此外,还要对阅读题的各类文体、知识点、答题思路进行系统梳理,让自己的答题更有逻辑性。 时文评说题分值增加,对考生要求也更高了。以前只要求考生对具体观点加以陈述,此次则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考生要加强对章法结构的训练,对熟悉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关注热点,兼顾焦点内容,进行一定题量的训练,保持对考题的敏感。 数学:考查创新、应用意识 这次市质检数学科试卷与第一次市质检相比,难度有所增加,有一定的区分度,但因为现在各校已经进入复习的中期,难度还是适中,能有效考查学生这一阶段的复习情况。试卷很好把握了高考的动向,考查了学生的创新、应用意识。 文理科试卷的选择题、填空题总体比较简单,学生都能较好完成。理科的填空题有所创新,有新意但是难度不大。 理科客观题的前三题与高考比较接近,对基础知识考得比较充分,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拿到分,让学生对下阶段的复习充满信心。同时,这一部分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复习必须回归课本,弄清概念,掌握好基本能力。例如17题,考的是概率统计问题,从统计入手,要求学生找出中位数,再转入求概率。有些学生轻视课本,不会找中位数,结果整个题都无法解答,而掌握了这个知识点的同学只要花5到10分钟就能很顺利地解答出来。所以,这也提醒学生,平常不能只注重做模拟卷,搞题海战术,而忽略了总结、归纳知识点。根据现在高考的趋势,学生要做到有效学习、回归到课本,做题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在理解上做题,多思少算。 理科客观题的后两题难度比较大,体现了高考对学生创新、应用意识的考查。比如19题,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如果学生懂得从特殊到一般的解题方法,先选特例求证,那么这个题就非常容易解答。20题区分度比较大,但是不同层次的学生仍然都能得到分数。所以,学生复习时要有层次,不要因为自己基础薄弱就全盘放弃。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把6个模块的知识点一个个过关,在三角函数、数列、概率上多下工夫;基础较好的学生,要适当进行综合试卷的训练,加强应答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失分,还要适当搜集、研究能力题,加强运算能力。 文科客观题综合性比较强,题目在设问上有所创新。比如17题,在客观题中,出现了填空形式;20题的立体几何题,一般都是要学生求面积、体积,这次却告诉了学生体积,要求计算线段比。这些设问与平常学生接触的方式不一样,有些学生因此转变不过来,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其实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并没有变。所以,在后期复习中,学生要注意题目的变式、多解,以及每种方法的理解应用。特别是创新题,也是在常见题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提高创新、应用能力。 文科综合 地理:试题富有时代感 福州三中地理教研组组长车云分析说,地理试题符合新课改和“考试说明”的精神,题目背景新颖,与生活联系紧密。 多道试题涉及社会热点问题。如试卷的第一部分有关自然灾害的考题中,提到渤海湾海冰的形成原因及其造成的损失,要求学生对该自然灾害进行分析。此外,还考到今年北方地区偏冷以及环境的变化、日全食等问题。 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考题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考垃圾的处理、循环经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等,要求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表达自己的见解。 第37题要求学生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进行比较。该题背景地域性强,也是考生熟悉的内容。该题按点给分,不少学生因答题不够全面而失分。此外,还考到全球变暖、大地温度的测量等实用性内容。地球运动是整卷较难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下一阶段,考生仍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提高答题的精准度,一定要用学科术语答题。选修部分的3本内容,选择1本复习即可,不要摇摆不定。 政治:突出热点 时政性强 福州三中高三政治集备组组长高文坚分析说,本次市质检政治科试题的特点是突出热点、时政性强。如选择题有关上海世博会会徽的内容就考了2题共8分。此外,必考题42分考查的内容都围绕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等内容。 下阶段的复习,考生要学习领会“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参考样卷、答题标准,熟悉文综试卷的组卷格式、题型、答题规范。 此外,要回归课本夯实基础,适当做些模拟卷,进行考前的适应性训练。安排好答题时间,按先易后难原则答题,避免因攻难题时间不够,而在会做的题上失分。 历史:提供新材料 创设新情境 此次历史学科试卷对主干知识把握很好,难度适中。试卷力求做到用新材料、新情境去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比如河南曹操墓发掘等,题目设计很有新意,是在课本基础上的材料延伸,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史料应用能力。 同时,试卷注重能力考查,要求学生有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比如21题,问工业化为什么没有越过地中海,反而越过了更宽广的大西洋,这个题其实是要求学生说明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再比如试卷中涉及的史书计算题,要求学生进行历史时间换算,学生需对各种纪年法、历史时间表述、历史人物评价等常识性问题都有所掌握。 这次试卷与第一次市质检相比,中国史所占比重更大,世界史比例相对较小,而且侧重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史的考查,经济史的内容相对较少。但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仍然要扎扎实实地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理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板块,不能生硬地隔离中国史和世界史,反而要相互联系,多角度地梳理,注意重要历史时期和历史时序。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学生要进行全面的查漏补缺,特别是要及时订正错题。有的学生在通读了一两遍课本后,开始大量做习题,这也不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学生还是要回到课本,再认真复习一遍,完善笔记、提纲,力求对历史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理科综合 化学: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及主干知识 福州三中化学高级教师章新林分析,本次市质检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符合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无偏题、怪题,试题有一定难度,具有较大的综合性。 试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对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第8、12、24、25题与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究密切相关。二是重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第6题考查4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第7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第9题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第10题考查离子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第23题结合元素周期表知识推断元素,综合考查化学用语、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盐类水解、水的电离、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等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 下阶段的复习,建议考生做到以下3点:1.对照“考试说明”,理清化学学科要求的考点内容及综合运用,根据上次单科质检和本次综合质检暴露出来的问题,补上相关知识内容;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3.加强化学用语的书写练习。 物理:突出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福州三中高三物理集备组长方秀珍分析说,本次市质检理科综合的物理试题结构和题型相对稳定,命题突出了物理的两大灵魂——实验和建模能力的考查,整份试卷综合性强。 试题具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注重对知识面的考查,试题考查涉及多个知识点,克服了题量少、考查面窄的问题;二是实验题体现了实验技能与实验探究性的统一,要求学生平时注重实验操作的体验;三是突出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如第23题是电学综合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组成的复合场中的运动情况,要求考生对物理过程进行细致的动态分析,结合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借助扎实的平面几何知识构建模型来解决问题,有一定难度。 下阶段的复习,建议考生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复习,深化、延伸知识的理解,将各章节中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知识网络;2.重视实验复习,提高对基本仪器的使用能力,明确实验目的,提高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特别要提高解答设计性实验试题的能力和进行简单的设计性实验设计的能力;3.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解题要注意科学规范性,在书写及学科语言的表达方面均要有意识地进行规范化训练;4.要注重能力训练,重视归纳同类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提升应变能力。 生物:多方位考查学生能力 生物学科的试题与2009年高考试卷比较接近,题型比较平稳,没有偏题、怪题,学生入题、答题比较容易。 试卷从多方位考查了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图文转换和实验探究能力。例如26题的第1小题就是以表格的形式给出实验数据,选择题第5题则是以图形的形式给出信息,再要求学生进行转化。 虽然学生感觉入题比较容易,但是试卷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还是有一定要求,有些题目的设问非常巧妙,学生容易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例如27题,如果学生没有细看,很容易认为从传统的遗传图解题的角度思考,画出两种配体,而实际上,题目要求学生有所选择,答案只能是一种配体。 近年来生物高考试卷都比较平稳,学生在后半段的复习中要按照考试说明,关注主干知识,集中力量复习三个必修模块,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训练。 因为在整张试卷中,生物题比较靠后,很多考生因为时间分配不合理,而让很多本来简单的生物题没有时间解答。平常训练时,学生要注意各科的时间安排,先拿基础分,实在难的题目就放弃,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得分的最大效益。 英语:重在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福州三中高三英语集备组长、高级教师李玲分析,本次市质检英语试卷难易适中,贯彻新课改的精神,重在考查学生语言学习和使用的综合能力。 听力部分,语速较快,能直接捕捉到信息的题较少,大部分题目需要考生在听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才能作答。单选题题目灵活,体现了在语境中进行语言学习的理念,但考查的知识点又比较基础。阅读题C篇是一篇新闻报道,文章本身和题目都比较难。短文填词题比较平顺,但想要拿高分也有一定难度。作文是一道半开放试题,要求考生写竞选班长的演讲辞。考生对该题材比较熟悉,入手比较容易,但要将语言组织清楚、恰当表达并写出精彩的语句,比较困难。 针对这份试卷的特点和考生答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考生在今后的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听力的复习,平时要多听,要在听的过程中努力捕捉语言信息上的细微差别;遇到与数字有关的题目,审题要特别认真;每份听力练习的第1~5题可做精听训练,每一道题反复听,直到听懂每一个单词为止。 单选题的复习,要夯实基础,建议每天认真进行15道题的训练。在省质检前将以前做过的好题、错题复习一遍,特别是错题,要弄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出错。 新闻报道类的阅读题比较难,考生平日要多阅读英文报纸上的时政类新闻报道文章。 平时在做短文填词训练的时候,要先将短文浏览一遍,读完一个句子再填词,在找到相应的单词后还要注意单词的形式,如名词的单复数、谓语动词的单复数等。 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注意审题,如本次市质检要求写一篇演讲稿,在结尾部分一定要有结束语,不能忽视这个细节。书面表达的内容,要做到逻辑清楚、上下文衔接自然、语言表达准确、书写工整。(来源:《福州日报》) 附: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