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聪明学生是如何备考2010-3-29 14:00:00 阅读 参与讨论()

看聪明学生是如何备考:聪明学生的备考策略。

    头脑也需要摄取身体所需那样的营养。

    大脑和肌肉一样,每次使用都有极限。

  阅览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有的仰起苍白的脸,伸着懒腰打哈欠;有的趴在桌子上打盹儿。同学们为了准备明天的模拟考试,针对自己最薄弱的课程,抓紧时间进行复习。英培

  对数学缺乏信心,这会儿正拿出数学参考书仔细翻看着。都过了几个小时了,还是解不开微积分试题。他担心明天会有很多微积分的试题,所以再苦再难也不敢放下数学。这会儿放不下数学,那么别的课又怎么办呢?抓这个也不是,抓那个也不是,放不下也抓不住,只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急得他像热锅上的蚂蚁,抓耳挠腮团团转。

  数学学不好,心里焦躁不安,这样数学就成了他头疼的对象。当然,他对数学一点也爱不起来。阅览室里的同学都是他们年级的学生,都准备明天的模拟考试。他们的表情也和英培一样,脸色苍白,眼睛里布满血丝,一幅看书看得疲倦了的模样。

  我国的高中生,就这样整天呆在阅览室里,孜孜不倦地埋头准备高考。可一旦考上大学,他们就高喊:“苦尽甘来”,尽情地玩耍。多数大学生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才为今后的社会就业重新去找图书馆。但是,美国的大学随时考试,随时淘汰,所以美国的大学生一点也不敢懈怠。只要一有空,就钻进图书馆埋头学习。他们那疲倦的表情正好与我国高中毕业生的表情一样。

  营销学、会计学、管理系统学是纽约大学商学院的女生们感到最难学、最头疼的课程。数学专业还好,它靠公式、定义、定理,所以似乎简单一些,但上述课程都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和对工厂结构的理解,所以学习起来比数学更难,更加望而生畏。

  纽约大学商学院是很难考上的,即使考上了,也很难跟得上它的进度。就在这个学院里有很多韩国人和犹太人。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学校,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级差不太大。所以原先学医学的,可以转学政治学或建筑学。纽约大学商学院、艺术学院都是世界一流的优秀学院,学科与学科之间级差很大,不容易转学别的课程。对级差十分敏感的韩国和犹太人父母,都希望子女到纽约大学学习,只要子女条件具备,都希望子女考入该大学的商学院。

  我和犹太人女生捷西卡是纽约大学商学院的同学。捷西卡就坐在我的旁边。平时她经常向我提出问题,求我为她解释;考试的时候,还坐在我的旁边,经常偷看我的答卷。在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她带着严肃的表情找我,正式求我给她辅导会计学等头疼的课程。因为我已经做完了考试准备,所以也就欣然地答应了。

  从考试的前几天开始,在商学院的地下阅览室里,就坐满了准备考试的学生。满屋子都是翻动书页的沙拉沙拉声和笔尖滑动的吱吱拉拉的声音。不时还能听到核对答案的声音或辩论的声音。我辅导捷西卡的第一步,就是让她浏览一遍前几次的考试题和作业的内容,错了的就让她重新做,不会的就为她做讲解。第一天的辅导就这样打发了七个小时。

  望望周围,已经过了十点多钟了。来学习的同学比午前多多了,但是真正聚精会神的没有几个。也许是因为搞得太疲劳了,有的学生还伸懒腰打哈欠,有的干脆趴在桌子上眯起了眼睛。

  大家都不敢离开阅览室,晚餐也用订购的炸鸡腿来对付。满屋子飘逸着炸鸡腿的油香和苦涩的汗味。他们用双手擦拭着一脸的疲倦。有人风趣地说:在韩国,一旦升入大学苦脸就变成了笑脸;在美国,一旦升入大学笑脸就变成了苦脸。我觉得这句话道出了两国教育的实际情况。

  我哥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上学。他也说,在密歇根大学上学,熬夜是家常便饭。学习本来就这么难、这么苦吗?不管是在韩国还是在美国,同样的高中生,同样的阅览室,同样的教材,同样努力学习,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为什么会有优劣之分呢?整天死抱着一门课走到黑,那就只能碰得头破血流,连一门课也不会学好。间隔着一定的时间,换着科目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那么每一门课都会学得很好。

  不要死抱一门课不放

  “不吃苦,事难成”这是20年前美国教育的基本思想。在街头巷尾,在城镇山乡,在廉价的室内体育馆,到处都可以看到为社会底层的人而写的标语:No Pain No Gain。我国也有“忍耐是苦的,结果是甜的”这样的警句。

  美国和德国的医学界批判了过去20多年来一直支配教育理念的这种想法。所谓“痛苦”就是神经系统通知你身体不适的信号。对痛苦忍耐多了,只会迟钝神经,不会治疗痛苦。我们的身体最明白这一点了。

  据说,大脑也一样。大脑和身体都要摄取营养。大脑如同肌肉,都有使用一次的极限。

  有人做了一次实验。一个人阅读100页的书,头十页的内容几乎所有的人都记得很清楚,最后的10页谁也记不清是什么内容。在多数情况下,即使有人记住了,那也是扭曲的记忆,

  要想学习音乐,首先要在“听”字上下功夫。一边要仔细听取每一个细节,一边要注意分析每一个音符、音调、音色、节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这就需要精力的高度集中。怎样才能做到精力的高度集中呢?五分钟集中,五分钟完全休息,才能达到极大限度地提高集中精力的效果。要做到一般的集中,则需要每50分钟休息一次,一次休息10分钟。或者这10分钟做一些毫不相干的别的事情,让紧张的神经松弛一下。若不然,大脑就会因过度的疲劳而停止转动,什么信息也理解不了,什么信息也记不住,什么信息也处理不了,最终身体会因为疲劳而感到痛苦,于是发出休息的信号。连续学习三、四个小时的学生伸懒腰打哈欠的原因就在这里。

  身体要休息,大脑也要休息。要想使大脑长期有效地运转,必须让它有规律地休息。有的人擅长于跑马拉松,有的人则擅长于跑1000。学习也一样,有的学生只能坚持5分钟,有的学生则能坚持较长的时间。但是再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也不能天天跑马拉松。跑一千米也一样,如果连续跑,第二次、第三次的速度肯定会逐渐减慢。

  学习也一样,盲目地持续很长的时间,只能使学习变得痛苦而不会有任何效果。不必要因为只能坚持短时间而感到灰心。坚持短时间记忆的人,多数都是能够高度集中具有严密逻辑的人。这些人一旦巧妙地利用高度集中的时间,就会取得出人预料的巨大效果。

  只要掌握学得有趣的学习方法,集中精力的时间就会变得越来越长,这样,你的学习就能张弛有度游刃有余。把字句章节变为有机联系的模块,成片成块地理解,不慌不忙地循序渐进。只要每天坚持5分钟,日积月累会收到相当可观的效果。

  “精神别溜号!”这句话,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多数学生在学习之前首先定时间,然后在这个时间内学习一门课程。新的医学理论证明,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非效率性的、只能是累人的方法。

  我从高二开始改变了学习方法。一门课只学20分钟,然后转到与这门课截然不同的课学习,而后又回到原来的课学习。例如,先用左脑学20分钟数学,紧接着用右脑学习20分钟语文,让左右脑均衡地运转,以提高学习效率。我发现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曾观察过美国纽约大学的学生。他们啃着教科书和模拟试题,一直熬到凌晨2点。他们似乎很用功,但是我发现他们的精神并没有集中到学习上。纽约大学商学院的学生感到疲倦,是因为只学习会计学、市场统计学、营销实例等,只使用一种数学功能的头脑,不让他休息的缘故。

  掌握了学习技术以后,弹钢琴就成了我的业余爱好。我经常把几本小说或诗集放在身旁。学习数学性课程的时候,每隔20分钟就轮换着看这些书或弹钢琴,让左右大脑均衡运动,充分发挥其功能。

  我还买了的录音磁带,与别的课交替学习。过去,我觉得英语很难,苦苦地学了几年,效果还是不怎么理想。自从掌握了学习技术以后,法语和德语只学了6个月,但是上街还能和法国人、德国人流利地对话。

我并没有死抱着法语和德语学习。有一位同学学习俄语,觉得俄语很难。自从运用了我的学习技术以后,他的俄语水平有了令人刮目相看的长进。只要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就可以充分发挥大脑的作用,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使成绩得到迅速提高。

相关资源:聪明学生 备考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