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政史地科的教研工作,根据《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2010年工作要点》和有关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与践行科学发展观,遵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为有位、内涵发展”的思想,提高教研服务水平,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达到“智慧课堂、和谐教研、幸福事业”的目标作出积极的努力。 一、立足“智慧课堂”,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1.通过课程、教材和教师培训和课题研究等方式,带领广大政史地教师进一步研读新课程标准和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教学指导性文件,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和教材编写思想,提高资源利用和活化的能力,为课程与课堂的智慧启迪奠基。 2.加强课题研究和专业引领。整合优质教研资源,围绕“教师智慧构成”“课堂智慧要素”“人生智慧养成”等方面开展教学调查与课题研究。通过教学视导、优质课竞赛、专题研讨等形式,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智慧含量。 3.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发挥政史地学科德育功能,深入研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科课程实施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提高学科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密切关注高中课程改革和实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指导学校开设好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发挥政史地学科高中新课程实验指导小组作用,切实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实施。 5.加强对农村地区和基础薄弱学校的教学指导。进一步指导农村义教阶段教师使用《江西省农村课堂教学策略指南(试行)》,逐步促进农村教师向智慧型教师转变。 二、引领“幸福生活”,提高学业评价与命题水平
6.深入开展学业评价研究,进一步研究和修订《初中学业评价命题指导意见》,加大学业评价,发挥学业评价命题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7.坚持改革创新,围绕“快乐学习、幸福生活”的改革主题,做好2010年思想品德、历史中考命题的前期调研、命题人员研修、资料准备、试题命制、质量分析等一系列工作。 8.完成2010年《政史合卷中考说明》、《时事政治学习资料(初中)》和《时事政治学习资料(高中)》等考试指导用书。 9.指导广大师生做好中考政史合卷复习工作,及时传递思想品德、历史中考有关信息,分别召开历史、思想品德复习中考研讨会。协助有关市、县、校中考复习研讨交流活动。 10.全面总结中考改革10年来工作经验,完成《走过十年──中考改革基本经验总结报告》思想品德篇和历史篇。探索新的学业评价与命题理念、方法,集中力量完成初中思想品德、历史《学业评价命题技术手册》。 11.为推动高中新课程实验,结合我省教学实际,做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及说明》思想政治学科的新编工作和历史、地理的修订工作。认真完成高中政史地新课程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 12.研究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考试改革方向,把握改革动态,分析高考复习问题,开好高考复习研讨会。积极参加高考试评和评卷工作,收集有关信息。 三、坚持“质量为本”,加强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13.利用编写启动会、统稿会等机会,加强教辅用书作者的培训,提高作者的编写、审校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教辅用书质量。 14.进一步做好高中新课程模块达标训练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做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辅用书的新编和修订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教辅编写任务。 15.积极开发、宣传和推广使用相关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资源,做好《课程导报(时政与品德)》编审工作。 四、营造“和谐教研”,促进学科内涵发展
16.深入了解政史地教师专业素质与发展情况,加强骨干教师队伍与教研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史地学科教师队伍,发挥骨干力量的引领辐射作用,拟于9月份开办“中学品德政治骨干教师研修班”。 17.积极开展高中新课程第三轮教材培训工作。努力改变培训形式,将问题培训与专题研究相结合,提升培训质量。 18.进一步创新教研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着力于一科一年一大型活动和中考、高考复习研讨会等,将传统教研活动富于新的内涵。 19.加强教研组、备课组能力建设,建立学科发展档案,完成中小学政史地课程改革年度报告,努力发挥学科档案和学科年度的促进作用。 20.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搭建多元化的教研平台。通过对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的跟踪研究,提升研究效益和水平。何金文拟确立南昌大学附属中学为蹲点校,周自兴拟确立南昌市凤凰学校为蹲点校。 21.做好省教育学会中学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教学专业委员会日常工作,支持协助全国中小学德育与相关学科研究会工作,充分发挥教学专业委员会在教学研究和推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