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今年福建省高考前最重要的考试——高三省质检开考。福建省质检完全按照《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命题,题型和考试内容均体现了高考的方向。记者邀请名校名师对10日开考的语文、数学试卷进行了详细分析,帮助广大考生缕清高考复习思路。 语文:难易比例恰当 题型有所创新 点评人: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薛章辉 试卷分析 本次省质检试卷有以下特点。 一、难易比例恰当。 名句名篇默写题考查的均是考生应掌握的语句,《考试说明》中增加的5个篇目,考查了2篇,分别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和王勃的《滕王阁序》。 文言文阅读,文本较易读懂,考生认真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人物性格,就可比较顺畅地作答。比如考查实词“识”的用法,在文中读作“zhì”,并非“认识、了解”的意思,而应翻译成“记号”,这是考生在课本中学过的实词,比较浅易。此外,筛选信息、整合内容、文章理解等问题也都不难。 古代诗歌鉴赏题,题干对答题方向已经给出提示,考生从“富有动感、充满画意”两方面着手,比较容易分析出诗歌采用的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客观题的答案可以从文本中找到,考生只要进行对比阅读,就可比较轻松地作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的是一篇小说《高手》。这篇文章的寓意比较深刻,离考生的生活体验较远,考生回答主观题时有一定难度。 二、题目有所创新。 第9题文化经典阅读,一改以往“1道客观题+1道个人观点阐述题”的模式,由填空题和概括选段主旨两道题组成,较有新意。 诗歌鉴赏题也由常见的两小题改为1道题,使得试卷更加简明扼要。 现代文阅读的3篇选文立意深刻、寓意独到、事件感人,体现了命题者的匠心。 时文评述题考查了“3Q、BT、囧、槑”等网络用语在构成和表意上的特色,并要求考生阐述对屏蔽网络用语这一提议的看法,设问比较新颖,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试卷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作文切入点多 作文考查的是一道新材料作文,给出杜甫的“会当凌绝顶”,苏轼的“高处不胜寒”,林则徐的“山登绝顶我为峰”3个名句,要求考生写对高峰的经历和看法。作文题比较开放,切入点较多,文章可以表现得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但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拓展到人生哲理,写出生活感悟,剖析、揭示“高峰”的象征意义。 复习建议 省、市质检均考查了今年新增的背诵默写篇目,这提醒考生,在今后的复习中,要特别关注新增的5篇。 适当进行审题训练,注意题设中的提示性语句。 进行作文蓄材,关注近期的热点、焦点问题。如山西矿难创造了救援史上的高峰,可以巧妙地借用到此次作文中。 数学:考题新颖区分度大 点评人:福州一中高三集备组长 王欣 试卷分析 此次数学试卷与前次市质检和去年的省质检相比,难度都有所增加,区分度比较大,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各种数学能力都有考查到。 试卷中非常容易的题目不多,很多题目都无法轻松一步解答,需要转几个弯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选择题的7、8、9、10题都需要考生多动一下脑筋思考,才能做出来。解答题16题把三角函数和数列结合在一起,需要考生在数列的基础上了解三角函数的对称性和周期性才能解答。考的虽然还是基本的知识点,但是很多考生对这种经过包装、重新组合的题型不适应,失分比较多。 在试题设计上,不少题目考查方向虽然常规,但考查内容及问法有所创新,试题明显经过打磨,这就对考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例如填空题12题,表面考的是概率题,其实是考类比的数学思想,但因为题目的叙述方式有所变化,考生会在理解题目时出现偏差。再比如解答题17题,考的是立体几何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对几何图形性质的运用。但是以前的立体几何题考的都是常规图形,这次给出的是非常规图形,难度不是很大,但有一定新意,考生要懂得运用。 复习建议 针对这份试卷暴露出的问题,考生在最后阶段的复习还是要回归到基础知识。高考决定胜败的关键仍然是基本题,而省质检中,考生还是会出现公式记错、混淆定义等不必要的失分。所以,复习中必须把基础放在首位,围绕课本,把六大主干及相关知识能力搞清楚。要做好对知识的补缺补漏,最后阶段复习要“多查旧少做新”,通过再一次的“查缺补漏”做到落实“双基”。(来源:《福州日报》记者 李淑娟 曾艳)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