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 第37题 命中试题:2010届吉林省高三文科综合预测卷1第3题 命中命数:14分
3.东部蚕桑业发展日渐萎缩,下列因素中对其影响最小的是 A.产业结构调整 B.交通运输的发展 C.劳动力成本提高 D.土地资源日趋减少 【答案】B【解析】东部是我国传统的蚕桑业基地,但由于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土地资源日趋减少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断调整,所以蚕桑业日渐萎缩。交通运输的发展与蚕桑业日渐萎缩关系不密切
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8分) 答案要点一: 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答案要点二: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6分) 热量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和销售产品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