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广东高考状元2010-6-26 17:13:00 阅读 参与讨论()

“今年一律不再公布高考状元名单。”昨日,面对门外苦苦等候的各路记者,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院长杨开乔掷地有声。去年,杨开乔就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明年广东不再公布高考状元”,今年果然言出必行。

“今年一律不再公布高考状元名单。”昨日,面对门外苦苦等候的各路记者,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院长杨开乔掷地有声。去年,杨开乔就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明年广东不再公布高考状元”,今年果然言出必行。

禁炒状元屡禁不止

  广东今年首次不公布状元,有人叫好,有人不满,但无疑都给了社会另一个话题,也给兄弟省份传递出新的信号。

  广东的做法并不是无稽之谈,教育部门曾三令五申,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却始终只落得一纸空文。2007年,重庆市曾试图将“禁止学校炒作高考状元”写进《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最终因为争议较大,“管不了,也管不好”而取消;2009年,江苏省教育主管部门下令禁止公布高考排名,却引出了一堆“疑似状元”;2010年6月,海南、广东、江西、江苏等省市的教育部门又先后发布规定,禁止宣传炒作高考状元,效果并不乐观。

省特级教师:广东曾经禁止炒作状元

  今年70多岁的广东省特级教师绍祖成老师曾在华师附中担任教导处主任多年。37年的从教生涯经历了33年的高考,称得上是广东为数不多的见证了高考演变历程的资深教师。

  据绍祖成回忆,从1990年前禁止炒作状元,到起初无人关注,到后来成为商家媒体追逐的焦点,如今又回归原位。

  现在,每年的高考状元都会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是媒体、商家、社会各界追逐的焦点,但在若干年前,广东的状元们曾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默默无闻。

  绍祖成告诉记者,在刚刚恢复高考后的那段时间,状元是被禁止报道的,在人们心目中也没有太大的分量,顶多是成绩优异的考生而已。学校唯一的表示就是会出个光荣榜,至于物质奖励是“想都没得想的”。

  绍祖成的话得到了印证,据华师附中校长吴颖民回忆,上世纪80年代之前,华附很少会关注状元,直到80年代中期,华师附中对高考状元也仅限于一个荣誉表彰——拍个照片,简单向师生介绍,后来才慢慢有了几百元的奖励。到上世纪90年代末,对状元的奖金提高到了1万元。

  在执信中学校长刘仕森的眼中,高考状元的炒作禁令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刘仕森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东教育部门始终禁止炒作状元;直到90年代末,高考状元才持续升温,成为媒体、商家、社会各界追逐的焦点。”

考生家长大多支持 宣传“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公布难道就没有一点好处?记者采访时,有考生家长对此表示反对。在信息时报开通的高考QQ群中,包括来自全省不同地区的考生,谈及此话题,考生们多数支持公布高考状元的做法。他们认为,因为知道了谁是状元,才有了学习的风向标。高考状元能够成为状元,不仅仅因为学习好,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在紧张的考场上超常发挥,仅这一点,就值得所有考生学习。一些考生家长则表示,了解状元的成才之路,便于自己取其精华,教育孩子有利而无弊。

  信息时报记者调查历年高考状状元发现,因为社会为高考状元们带来的光环使他们的人生因此积极改变。有的被重点高校第一时间录取,有的获得丰厚的奖学金。华南理工大学及华南师范大学曾经分别录取过一名单科状元。事实上,当时广东实行标准分,选考科又多,单科状元的总成绩并不高,但是因为“状元”的光环,为他们的学习就业开启一路绿灯,在学业上也受到前所末有的激励。

如何看待热炒高考状元

  甲方

  1.宣传状元有激励意义

  有竞争才有进步,状元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荣誉,激励考生奋勇争先。努力学习才能获得最高分,这一规律对于考生而言,无疑是有着极大的激励意义。

  2.大众有兴趣知道状元

  高考不仅关乎考生及其家长的利益,而且也备受公众关注。一场范围如此之广、影响如此之大的考试,究竟谁获得了最高分,大多数人都有兴趣知道。

  3.大多数考生心态正常

  “炒作状元会让大多数考生有失败感”,我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大多数考生都是心理健康、心态正常的,不会因为自己不是状元,就患上抑郁症。

  4.从中获得成功的经验

  宣传高考状元,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考试心得,对于即将高考的学生而言,有十分实用的价值。他们可以从中吸收到有益的经验,用于自己的学习甚至生活中。

乙方

  1.冲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炒作高考“状元”,强化了单纯追求分数、名次的应试倾向,导致忽视德育、体育和其他方面必须的教育,使全面发展成为一句空话。

  2.搞乱了人才标准

  什么是人才?并不取决于一次高考的分数,还需要走向社会后用实践来证明。热炒高考“状元”加剧了单纯以分数论人才的偏向,使人们对成才标准、成才规律的认识简单化、单一化。

  3.造成多数学生的失败心理

  在对高考“状元”年复一年的热炒之下,不仅大量落榜生成了失败者,那些考进一般院校的学生也充满了失落感。一个教育制度让大多数培养对象成了失败者,这样的教育制度还能是成功的吗?

  4.助长了教育和社会的浮躁心理

  只追求显性的分数,不研究成才的规律,使我们的教育体系变成了一架巨大的考试机器。

状元失落记

  入学前,被媒体、商家、社会各界捧上了天。

  入学后,到处都是优秀的同学,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顿生失落感。

招生部门负责人: 关键要看高分段学生的多少

  广州市曾经一路包揽全省总分状元,但近年来又曾经三度无缘总分状元,广州遗憾吗?广州一名从事招生录取工作多年的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无缘总分状元广州并不遗憾。他表示:“状元是偶然的,高分生里谁都有可能成为状元。没有总分状元也谈不上遗憾,因为一个地区的教育实力如何,应该看这个地区的高分段考生的多少和上线率,而不是只盯着极个别状元。据我所知,全省前100名考生中,广州占了近七成,650分以上考生广州占了1/4,这说明广州的教育质量是很不错的。另外,自从2007年实行原始分计分后,文理科的总分状元其实意义已经不大了,已不再具有个体数据意义。”

教育专家:应试教育催生状元热

  记者采访时,多名教育专家指出要给“状元热”降温,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制定多少条“禁令”,也不在于媒体公不公布状元,而在于无法逆转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状元文化,排名竞争的社会心理,以高考为指挥棒,以升学率为命根的教育机制,这些才是滋生“状元热”的劣根。面对年年热炒、愈演愈烈的“状元热”,面对应试教育之弊,进行高考制度的改革以及人才培养多元化机制的建立健全迫在眉睫。

考试院: 状元的产生有其偶然性

  “社会想了解情况的心情,媒体的工作性质等,我们可以理解,但炒作状元本身对这些孩子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杨开乔表示,状元的产生存在着必然与偶然的辩证关系。“可以说,状元必然是在高分段的群体中产生,但在这个群体里面花落谁家却是偶然的。”他说,因此社会和中学需要关注的并不是具体某个状元,而是应该关注哪个学校,哪个区域整体水平有了提高,教学质量有了进步。

更多信息请访问:高考资源网广东站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高考资源网广东站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