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川大导师拒教甲骨文考生 何妨再给次机会 据报道,因拥有甲骨文的特长,古文字达人黄蛉在两年内实现了三本到一本的“两级跳”,从川大锦城学院转入川大本部学习,让诸多同窗眼红。然而,喜讯传开不到一天,记者便从川大返聘教授、专为黄蛉“开小灶”的指导老师何崝处获悉,因为“这个学生有些浮夸”,他已经向学校提交了辞呈,不愿意再教黄蛉 一“语”激起千层浪。川大教授何崝的一句“这个学生有些浮夸”,立刻成了很多媒体争相报道甲骨文考生的标题。和此前甲骨文考生在高考作文中的“一鸣惊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甚至有网友评价说“事情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佳话,几乎接近于笑话了”。对此,笔者认为,应该再给黄蛉一次机会。 我们知道,何崝之所以对黄蛉做出“浮夸”的评价,有他自己的评判标准和理由。 比如,黄蛉做学问的态度,让何崝很失望。态度决定一切。的确,在专家面前,黄蛉大谈和甲骨文研究无多大关系的《文心雕龙》,有“自揭其短”之嫌。但是,我倒觉得何崝教授不妨多一些“大度”情怀,不必就这件小事,而和黄蛉斤斤计较,将他拒之门外。一来,黄蛉毕竟还是一个大学生,没有多少社会经验,有一些“浮躁”的缺点也是正常。二来,个人志趣,对学者的研究有时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启发和帮助。比如闻一多,他擅诗、擅画、擅篆刻,但却选择了唐诗研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学生“少年奇才”陈梦家,中学时代就才华横溢,出版了诗集。但在“奔三”之际,却“意外”转向了甲骨文研究,成为古文字学领域的一代大家。 再比如,何崝教授认为“黄蛉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在甲骨文方面也没有多大造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黄蛉在甲骨文方面表现出的浓厚兴趣,确实比较少见。何崝教授不妨对黄蛉的兴趣进行一些积极的引导,善意提醒他某些方面知识的不足。我想,这些都是将来黄蛉学习的巨大动力。 还有,一些媒体的报道有“断章取义”之嫌,缺乏客观科学地评判。其实,川大教授何崝接受记者采访,说出自己的一些感受,只是“一家之言”,他的观点可以提供给公众参考,但却不能“代表”所有人的观点。可是,有些媒体却把“何崝拒录黄蛉”作为报道的“核心”,把何崝和黄蛉刻意对立起来。我觉得媒体这种报道方式,值得商榷。 对待黄蛉,我们社会和媒体还需多一些理性。不能因为他写了一篇甲骨文作文就一下子把他捧到天上,称为“天才”,也不能因为他现在喜欢看“杂书”,就轻易给他贴上“浮夸”的标签。陶崇银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10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