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话题材料 二、快速审题 三、快速立意 四、立意误区 五、快速构思 (1)选定文体。本话题既可以考虑写成记叙文(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也可以考虑写成议论文。两相比较,我觉得似乎写成前者可以稍占一点优势,因为它可是在记人叙事中倾注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而做到以情动人。 (2)谋篇布局。这里侧重于谈谈记叙文的谋篇布局。记叙文要写的好,谋篇布局的工夫少不了。在审清题意以后,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如何使内容充实。它要求我们注意运用一些构思技法:一、化大为小法:《爱的方式》,从字面上看,题目也是很虚很大的,虽然在审题立意时我们已经用因果分析、类比分析明确了话题的本质指向,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化大为小就不能化虚为实。所以在构思时,我们要把话题具体化为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两个人,并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爱的细节,爱和被爱的具体感受,通过设定描写的具体情景,让人和事在我们的心中活起来。要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细描和简笔。——写人独特的外貌、富有个性的语言、活灵活现的神态、行为举止,尤其是那些传神的细节。——一要注意环境烘托,气氛渲染,他人陪衬、议论等,给读者以具体逼真的感受。二、瞬间场景法:记叙文不可以泛泛而做,很多场合下以写发生在一瞬间的一两个场景让人感悟爱的深层内涵。这样的文章才可以一波三折,引人兴味,才可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们可以借助悬念设置、暗埋伏笔、铺垫渲染、先抑后扬、编排误会、妙用巧合、大力突转、对比衬托、复沓回环、白描表现、着意讽刺、陡起波澜、再掀波澜,将爱的深层内涵巧妙地加以展示,抒写自己内心的独特体验。
(1)从文学中寻找与话题类似的材料。 ①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据说是因为爱褒姒,结果这样的爱使褒姒因此成了红颜祸水的代名词,不得不背上千古骂名。 ②《触龙说赵太后》触龙爱怜舒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这样评价赵太后对子女的态度的:“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③《墨子•耕柱第四十六》:“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牛,我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译文: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认为)我将驱策哪一种呢?”耕柱子答道:“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良马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可以负得起责任。”墨子说:“我也认为你是负得起责任的”。) ④《红楼梦》中的宝黛相爱,都是默默无语;金墉《天龙八部》中段誉爱王语嫣只是傻傻跟着;古龙《萧十一郎》中连城璧爱沈碧君是占有乃至软禁;《玩偶之家》中的海尔茂口口声声说爱娜拉,但是之是把娜拉当成玩偶,不给她一点自由。 ⑤舒婷《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⑥莎士比亚《李尔王》:李尔王在将国土分给三个女儿之前问她们是否爱他,大女儿二女儿都做了令父亲满意的回答而分得了国土,小女儿因为觉得爱不可用语言表达就拙于言辞所以被父亲赶出了王宫,然而李尔王最终得到爱是来自于小女儿的。 ⑦《泰坦尼克号》:当杰克把生的希望给了爱人露丝以后自己沉入了海底,躺在木板上漂浮着的她虽然悲痛欲绝,但最终选择了生存,以实现对杰克的生的允诺,坚强地或了下去,并结婚生子。露丝的选择让他们的爱情GO ON,永恒。 ⑧《让我爱你少一点吧,我的孩子》:妈妈爱你,胜过爱这世界上的一切。不是因为你美丽,这世上有更多比你美丽的人。不是因为你聪明,这世上有更多比你聪明的人。只因为你是你,你是我的孩子。妈妈愿和你一起去爱这世界,一起去爱这人生。妈妈想要永远拥你在怀中,永远痴痴地凝视你的眼睛。妈妈愿给你整个春天的花香,整个夜空的星光。只要我能够,我愿意给你你想要的一切。但是,妈妈今天被一对父子触动。你也看到了那个勇敢的孩子,那个只有两三岁的小人儿在玩滑板车时那副坚定的表情,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没有撒娇,没有眼泪。妈妈也看到了那年轻的父亲慈爱的日光,微笑的脸庞,他没有上前扶一把,也没有一丝的惊慌。妈妈不由得陷入沉思。对你的爱,妈妈给得太多。总认为你还小,走路怕你摔着,吃饭怕你烫着。给予你的,惟恐其不多,惟恐其不够。因为这睿智的父亲和勇敢的儿子,妈妈认识到,对你的爱虽然无限但却有误。我用我认为最无私的爱将要剥夺你多少权利;我用我认为最真诚的爱将会泯灭你多少天性。他们让妈妈清醒,只有糅合了酸甜苦辣的人生才最丰富、最真实。拥有太多的爱的天平会倾斜。妈妈会用更温柔的日光注视你,会用更有力的手紧握你,会用更和暖的气息呵护你。但是,我的孩子,让我爱你少一点吧!让我去爱一首歌好吗?我想让那旋律是你!让我去爱一幅画好吗?我想让那流溢的色彩是你!(《家长》2002.10) (2)从生活中寻找鲜活的事例。 ① ② ③④2005年5月,央视在《新闻调查》中播放的《“神童”的成长》,引人深思。这位“神童”叫魏永康,才几个月大,他的母亲就每天教他古诗,矢志把他培养成“神童”。他也不负所望,四岁开始读小学,三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课程,在八岁时,他进入中学学习,13岁开始读大学,17岁就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他的经历让人们自然而想到的就是天才、神童。但是,最近这位少年一帆风顺的成长之路开始有了一些挫折——由于长期生活不能自理,并且知识结构不适应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研究模式,2003年8月,已经上了三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劝学回家。看看这个神童的成长历程,我们觉得,与其说是孩子在走“神童”路,倒不如说是母亲在圆“神童”梦。这个孩子从小就是只是吃饭看书,没有游戏(在湖南读大学时,老师同情他在周末带他去放风筝,结果老师也被他的母亲骂了一通),没有劳动(读大学时还要母亲陪读,自己什么事情都不会自理),没有朋友(几乎没有和同龄人正常交往的经历),没有交流(直到现在,与人交谈,思想和语言都不很畅达)。 ⑤现在不少家长有一个非常错误的家教公式:只要你好好学习,什么全依着你。请看,这两位家长正在向孩子交待政策。父母二人正在和儿子谈话。父:“我什么都听你的,只有一样你得听我的:好好学习。怎么样?”子:“行。”母:“家里的事儿什么也不用你管。衣服不用你洗,饭不用你做,收拾屋子不用你,刷锅洗碗不用你,连手绢都不用你洗,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行了。你只干一件事:把学习搞好。听见没有?”子:“听见了。” ⑥在家庭教育中,这种急功近利者也大有人在。他们总嫌自己家的孩子学习不刻苦,抓得不紧。进步不快。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过分干涉型教育。总是限制孩子的言行。如一些家长总是对孩子唠叨:“怎么回来就看电视?”“男孩子,学跳舞有什么好?”“女孩子,打什么篮球!”“专心读书,参加什么社会实践活动?”“学习都学不好,还参加什么兴趣小组活动?”作为家长,适时适度地关心、敦促和指导孩子的言行举止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但忽视孩子正当的言行自由,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而无节无度地干涉,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令孩子无所适从,是不妥的,也是不明智的。这样做的结果常常出现两种不良后果:一是为了顺从大人,孩子失去自我,失去独立,失去个性,甚至还失去诚实;二是孩子产生与大人对抗的心理,或是成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双面人”。 ⑦日本的父母对孩子施行的是一种“严酷”“不仁爱的”挫折教育。有个故事:大雪天,一位孩子发着高烧,但是他的父亲却拒绝了送他去上学的请求,要求孩子就算是爬也要自己爬着去。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10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