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大学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排行:北大第一 2011年12月20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最新发布《2011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报告公布了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共有1278名学者入选。其中,北京大学最盛产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有106位学者和182名校友入选名单,雄居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大学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排行榜”榜首;中国人民大学有68位学者和154名校友入围,居第二;复旦大学有43位学者和60名校友入选,名列第三;北京师范大学有41名学者和46名校友入选,升至第四;清华大学有33名学者和18名校友入选,文科地位飙升挺进全国高校五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264位学者入选,入选人数高居全国各科研院所首位,堪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家智库。 在入选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中,女性学者屈指可数,学科领域分布失衡,文法领域表现突出;“50后”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主力军,“70后”学者崭露头角;近六成入选学者扎堆北京,西藏实现“零突破”;入选者学历高、海归多,四成拥有博士学历;优秀学术传统有师承,师生团队同入选现象多。最引人关注的是,昔日高考状元现身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一举打破我国恢复高考后高考状元无“杰出人才”论断,“考场状元”蝶变成“职场状元”。 入选者学历高海归多,四成拥有博士学历 报告显示,从入选中国校友会网2011(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的学者学历来看,入选学者学历层次较高,95%以上拥有大学以上学历,11.27%拥有海外留学背景。其中,拥有博士和硕士学者高达794人,占总数62.13%;拥有博士学历学者人数最多,有503人,占总数的39.36%;硕士学历者有291人,占总数的22.77%;本科、专科学历者有478人,占总数的37.40%%;拥有中专、中学等学历学者有6人,占总数的0.47%。 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学历构成情况
优秀学术传统有师承,师生团队同入选现象多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冯用军博士分析指出,与自然科学领域的师徒诺贝尔奖获得者、同门院士等相类似,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这类现象亦同样存在。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名门出俊士,学术繁荣需要百家争鸣,学派形成需要师徒相守,比如世界知名的芝加哥学派、剑桥学派等。这些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是该学科领域创始人及其继承者和追随者团结一致、长期努力的结晶,另一方面是国家和民族可持续性发展的杰出人才培育基地和创新科技成果源泉。 从入选2011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的学者学缘可以发现,一部分入选者有非常明确的师承关系。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博士分析指出,比如经济学领域厉以宁与蔡洪滨,教育学领域潘懋元与邬大光,黄济与石中英,鲁洁与檀传宝,哲学领域张岱年与陈来,法学领域李龙与汪习根,艺术学领域金铁霖与刘辉等诸多学者就属于师生关系,虽然有些学者已经去世,但其学术思想和治学理念在其学生中得到传承和延续。 1952年前后,我国参照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对全国高等院校院系、专业设置进行了一次大变动、大调整,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为之产生巨变。因此,本次调查以1952年为界对入选中国校友会网2011(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的学者毕业院校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反映高教体制改革后我国高校的杰出人才培养水平和能力的真实情况。统计发现,入选学者中,1952年以前毕业的学者占总数的20.74%;1952年(含)以后毕业的占79.26%,毕业于我国100多所高等院校。 北大人大勇夺“人文社会科学家摇篮”,西南政法大学勇闯前十强 报告显示,在入选中国校友会网2011(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的学者中,1952(含)年以后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人数最多,有182人,以绝对优势高居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大学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排行榜首位。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学者有154人,位居第二;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遥遥领先与其他高校,摘得“人文社会科学家摇篮”美誉。复旦大学有60人,位居第三;武汉大学有56人,位居第四;南京大学有48人,列第五;北京师范大学46人,位居第六;吉林大学有38人,居第七;南开大学有32人,位居第八;华东师范大学有31人,位居第九;西南政法大学有26人,位居第十。 位居第十一至二十名的高校依次是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兰州大学等。总体而言,在培养和造就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方面,综合研究型大学优势最为明显,大部分入选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综合研究型大学。而毕业于传统理工科大学的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人数相对较少,位居前二十的高校中,除清华大学外均是综合研究型大学,这也充分凸显出清华大学的文科底蕴和新建文科实力。 综合研究型和特色型高水平大学各有千秋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冯用军博士分析指出,一些行业特色鲜明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优势明显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在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的培养方面实力不可小视。如以法学见长的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涌现出了相当数量的杰出法学家,特别是西南政法大学更是闯进了前10强,远超一些综合研究型院校。这充分说明:一方面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需要较长的历史文化积淀,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的涌现需要有较浓厚的学术氛围,因而综合研究型大学在培育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方面具有更大优势;另一方面,行业特色型大学也可以通过在某一优势学科以及相关特色领域深耕细作,谋得一席之地。因此,政府科学引导合理分类、高校正确分析合理定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各大学建构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进而在大学竞争行列中独树一帜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目前国际大环境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更大更稳定,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多学科交叉与跨学科融合逐渐深化,使得综合研究型大学在培养高端人才方面具有行业特色型大学(艺术体育院校除外)所不及的独特优势。但是,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传统行业特色型大学在经济、管理和法学等领域实现突破,入选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人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的现象值得关注。哈佛、剑桥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经验昭示,一流大学必然有一流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冯用军博士指出,近年来,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传统行业特色型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方面大多采取了倾斜投入政策,谋求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经济、管理科学和法学等领域)的跨越突破式发展,这些努力的效果有望在10年后得以较为充分的显现。尤其是清华大学因20世纪50年代初全国院系调整,被拆分出去的文科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得到恢复和重建,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模逐渐壮大、特色日益鲜明、成果愈发显著,相信假以时日必将成为北大、人大等文科强校的核心竞争对手。 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大学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排行榜
|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10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