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今年高考上海语文卷作文题不久,就有读者致电本站,反映作文题与刚刚结束的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的一篇雷同。那么,情况果真如此吗?高考作文出现熟面孔就一定“犯忌”吗?
作文题有点“脸熟” 去年6月开始的“2010-2011年度第六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中组)”,共列出了32道题目供参赛者自选,其中的第28题是:“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据说,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一个人物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的天地。’另一位哲人又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请你联系生活,展开联想,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该项作文大赛的命题组负责人姚建庭介绍,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题目,是从全国21个省级赛区征集到的200多个作文题中由命题专家组遴选出的。在上海,参加比赛的高中生(含中职生)超过了十万人,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的高三学生。“综观32道初赛题,其实涉及到了社会、人生、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可以说,任何的作文赛或考试作文,基本上都逃不出这个范围,势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应试作文相吻合。”姚建庭说,有一届作文大赛中的一道论述中国文字的题目,结果与当年某省的高考作文题如出一辙;再如,前两年上海高考作文有关郑板桥的材料作文,在同年的作文大赛题中也能找到类似的素材。 “雷同题”未必写得好 市教育考试院在阐释今年作文命题的思路时说:“这篇作文的材料出自王元化写于1987年的一篇文章《一切都不会白白过去》(收于《思辨录》)。这个作文题目具有较好的开放性,为考生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闻悉高考作文“撞车”作文竞赛的消息后,上海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说,竞赛题历来不在教学范围之内,高考命题者偶尔借鉴一下社会作文赛的题目,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此外,即便是有一部分学生在竞赛中遇到过类似的题目,但并不等于说他们就一定能在高考时写出佳作。而且,从教改的导向来看,借用社会上已经出过的题目,还能考验考生如何进一步写出新意、写出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功力。 新中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纪铨说,与往年的上海作文题相比,今年的题目堪称历年最好的;而且,从已经公布的各地作文题来看,称上海的作文题为全国最佳也不为过,即使与竞赛题“雷同”,也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而且还可能是个好现象。“近年来,上海高考命题一直在导向鼓励创新,随着教改的深入,将来作文赛与高考作文的差异可能越来越小,以前那种认为‘有的题目只适合竞赛,有的题目适合应试’的观念已经过时。”王老师说。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10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