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童年的乡村夏夜2011-9-21 15:24:00 阅读 参与讨论()马上投稿

童年的乡村夏夜

 

童年的家,座落在江南一处不大的水乡,村里的人们皆毗邻沿河而居。

每到炎热的夏夜,人们总是把自家门前的小院打扫的干干净净,从河里提上几桶水,把小院的空地淋个透,等到地里暑气蒸发过后,各家的院子里,便都架起了一张张旧的发红,吸足了人汗的竹凉床了。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或躺或坐在自家滑滑蕴蕴冒着凉气的竹床上,摇着缺边缺角或豁牙开口的大蒲扇,隔着篱笆高声的谈论麦子的收成,地里的庄稼,谁家姑娘俊,哪家孩子聪明有出息……孩子们安逸的躺着数天上的星星,或坐着滋滋有味的啃自家地里掰下来的煮熟了的玉米棒子,或张大嘴巴咬着手里月牙般的西瓜。大人们常不时转过身挥动大蒲扇,驱赶着寻找机会在孩子身上“扎针”的蚊子,象极了扑腾翅膀护卫小鸡的老母鸡。

乡村的夜宁静,祥和而惬意。夏夜纳凉说笑是白天太阳底下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最舒心的时刻。

月光如一片巨大的白色绸子轻柔四散的铺展开来,流淌在河面粼粼着。星星密密匝匝的挤在碧蓝的天上,似嵌在玉盘里的宝石,调皮的眨巴着亮亮的眼睛,晃晃悠悠的倒悬在水波间,像一群躇着秋千的孩子。

河边的柳树披散着发丝轻轻摆动,发出细微的沙沙声。栖藏在枝荫里的蝉不知疲倦的聒叫着,和着菜地里“啾啾”的虫鸣;河里的青蛙也不甘示弱,鼓着腮帮子起劲的“呱呱”。一声一声,此起彼伏。一只花猫懒慵的倦匐在树根下,眯缝着眼睛,又时而颤动两下胡须。屋角草跺旁的狗,晃动着沾着草屑的尾巴,翘着黑黑的鼻子,气哼哼“汪汪”嘀咕着追赶提着灯笼急着赶路,却一不小心撞在它脑袋上的一只粗心的萤火虫。

几个大些的男孩子,穿着土布大裤衩,光着上身,身后还有提着裤子吸着鼻涕的“跟屁虫”,趿拉着由破塑料凉鞋修剪成的鞋片 ,手握着电筒,拿着自制简易的大网勺,蹑手蹑脚趴伏在在河边埠头的木栅栏上,歪着脑袋,鼻尖贴着水面,全神贯注的在网虾。那些贪凉的虾一群群的仿佛约好了似的。蛰伏在河边树荫埠头下凉凉的河泥上。如银的月光撒泻入水,它们的眼睛如红红亮亮的的小灯笼,身体呈透明 ,煞是可爱。沿着电筒照耀的光线,透过清澈浅浅的河水,小手上的网勺便悄悄的伸了过去。此刻,机敏点的小虾一个回蹙,搅起浑浊的河沙趁势而遁;有的 则惊慌失措无路可逃,懵懂的钻进了网勺。等到明白过来企图蹦越网勺回水里去时,已经注定成为明天饭桌上鲜嫩的红脸虾公了。

间或也听得湿淋淋“啪”一声,循声望去,一条闪着银光的鱼正沐浴着月色落进水里,宛如月光下练习跳水的运动员。激起圈圈涟漪裹着点点碎银迅速扩散开去,惹的水面的菱蓬逐波摇摆.叠叠相撞。

月光如镜,柔凉如水。门前篱笆外的小路上,老人抱着牙牙学语的幼孙,拖着身后长长,清晰的影子,躞蹀着轻摇蒲扇,遮挡一路跌撞而过的小虫。嘴里哼唱着:“风婆婆,起风吧,宝宝乖乖睡觉啦”的夏夜催眠曲。仿佛是一声领唱,那些躺在凉床上,被大人管束着不许下地疯跑的孩子们,齐声的扯着稚嫩的嗓子:“风婆子,起风啊,做件棉袄送你过冬啊”的童谣,继而是稀里哗啦的笑声,夹杂一阵兴奋的骚动在夜色里飘漾开来,惊得房檐屋顶的鸟惴惴地小声“ 唧唧唧唧 ”,惹得篱笆下的小草们也跟着笑得前仰后合,颤颤不止……

一阵清凉的夜风悠悠拂过 ,送来一阵泥土的气味和庄稼的清香 ,丝丝的腥味夹着缕缕花香,绿树翠竹伸展着长长的手臂环抱掩隐着房舍,矮墙上瓦钵里笑了一天的太阳花,在月色的抚摩下恬静的瞌上了粉黄的眼帘。

夜色越来越浓,整个村子慢慢的寂静下来,四周一片静谧,月光下只有花开的声音伴着人们轻微香甜的鼾声 。

 

相关资源: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