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 ⑴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⑵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⑶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或河口。
二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 2、交通; 3、政治、军事、宗教; 4、科技和旅游。 十八、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⑴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⑵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⑶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⑷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⑴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⑵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⑶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⑷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⑸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⑹政治;京九线——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⑺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注;公路选线的分析方法: ⑴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 ⑵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 ⑶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①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 ②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