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从听课看物理新课改中所出现的问题2012-11-30 10:27:00 阅读 参与讨论()马上投稿

从听课看物理新课改中所出现的问题
 新课改已经历时10年,但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一直是课改中的难点。尽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尽其所能做了较大改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从一些听课活动中集中表现出来,在此提出,与大家商讨一下,以求共同学习提高。

  例1:在一次物理《平面镜》听课中,一位教师为导入新课,特意设计出这样几个问题:手拿平面镜,正对某一学生,问:“这里面的像是谁?为什么镜子里会出现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像呢?”学生思考之后,教师让几个学生依次回答,可学生就是回答不到教师所谓的标准答案上来,于是教师担心延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干脆无情地中断了学生续答,自己将所谓标准答案一一道了出来,然后开足马力,在自己的激情中讲完了此课。

  上述例子中教师手拿平面镜,正对某一学生,然后发问,体现出该教师的观念有所转变,向新理念靠拢,试图激发学生自学的热情,通过思考回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实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师缺少必要的等待心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总认为自己是“水”,学生是“渠”,水到必然渠成,实际上“渠”的建成是需要时间的,学生毕竟是孩子,思维的能力比成年人差,比起专业的驾轻就熟的老师更是逊色,所以要学会等待才能让学生学好。这并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这个问题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虽是一个小小的环节,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教学观念没有真正转变,缺少必要的等待心理,说明教师还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改的内涵,穿新鞋不自觉的走老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师本位”的问题,按自己预设的条框和顺序逐一在课堂上实现,一旦教学计划稍有来不及落实或者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教师就越俎代庖,匆匆而过,无视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状态,忘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使新课改无法有效实施,这样怎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教师开足马力,在自己的激情中上完此课”,说明课堂教学中仍然偏重于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我教他都不会,让他学更学不会”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需要知道老师教不会的东西,学生未必学不会。这也是为什么老师埋怨,我都讲过好几遍了,学生还是不会的症结所在,没有让学生独立思考,他又如何能够学会?比如回答问题:先找学生再提问题、一次给学生提多个问题,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想或怕出错限制学生的思维,象这样的形式都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特别是对于物理计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针对新课改的要求,应特别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思考后的交流。我们老师一直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为什么在课堂上却总是霸占着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呢?

  例2:我们听课的时候总是发现,教师提问的学生往往回答的井井有条,可是听课老师问起身边的学生,却不尽人意。对于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往往三言两语匆匆纠正,没有细查根源,对症下药。

  上述课堂反映了教师怕学生出错,丢了面子,而穿上了“皇帝的新装”的现象。说明教师对错误资源利用不足,注重了优秀生展示,而忽视了学困生,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尤其在公开课上,敢于举手的大部分是学习成绩好、思考能力强的学生,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让学生展示时也就注重了学优生而忽视了学困生。需要知道,课堂因差错而精彩,不少教学资源就是从差错中来。课堂上,我们不怕有问题,有问题想办法解决就是了,最怕没有问题。课堂上学生的差错越少,往往课下要补的东西就越多。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错误的处理也是展示一个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成功的课堂不是没有问题的课堂。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课堂是“做秀”的课堂,追求没有一点问题的课堂,这种预设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

  例三:在一次听课时,教师上的是《光的折射》,即将结束时,授课教师在屏幕上打出一些精美的图片问:“同学们,这些图美不美。”学生却没有领情,部分调皮的学生开玩笑齐声回答:“不美。”这位教师没有预防,汗都下来了,窘迫地问了好几遍:“再看一看。”学生勉强回答:“美”,才结束了这尴尬的局面。令人发笑的小插曲使本来成功的小结不欢而散,使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大失色彩。

  上述特例,问题出在何处?都是调皮学生惹得祸吗?笔者认为关键还是老师的问题,反映了教师基本功不过硬,教学机智不足,教学语言不能简洁,优美。还是上述例子,教师可以从精美的图片下手,用文学语言进行精彩的描述,甚至运用诗词,“镇”住学生,他们能说不美吗?很多老师认为,我们物理是理科,不能象文科那样“矫情”,这样的观念往往导致物理课堂教学语言单调、苍白,缺乏感染力。近几年,部分理念先进的教师将成语、诗词、歌曲等大量引进课堂,借他山之石,攻物理之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新课改提倡文科和理科互相沟通,交流,嫁接,渗透,融合;死守一隅,怎能戴上“望远镜”,何以能观天下。

  例4: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出现了错误,教师强调说:“特别不要象这位同学,出现这样的不应该的错误。”在另一次听课中,教师讲完《参照物》这一节后,为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提出问题:举与参照物有关的实例。一名学生举了小学学过的课文《刻舟求剑》,并表达了通过这节课解决了当年学这篇文章时留下的疑惑,如此出色的表现令所有在座教师惊叹不一,但这位教师却简单评价了事。

  上述课例反映了我们教师还没有学会真正的尊重学生,没有学会及时的表扬学生。上台板演出现了错误,大庭广众,出了错的学生本来就够难过了,教师再进行如此强调,伤了学生的自信心,那以后学生还怎么上台板演?学生活学活用举了《刻舟求剑》的实例,准确理解了参照物问题,教师不应“此时无声胜有声”,而应该带头为学生喝彩,让“此时掌声记心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师不会抓住“亮点”,把“亮点”很好地延伸;教师评价语言过于单调、机械,敷衍了事,不能发自内心的赞美学生;教师不会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错失教育的最佳契机,往往费力不讨好,事倍功半。

  针对上述问题,我结合多年的实践,说几点建议,见笑于大方之家。1、教师缺乏系统的新课改知识的学习,停留在一知半解,道听途说的水平上。教师心理学知识缺乏,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知之甚少,对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信心不足,担心教学进度不能按时完成,过度关注教师自我,忽视了学生主体;过分强调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换言之,教师的教学活动没有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之上展开,教师仍以自己的思想、思维、思路左右学生,主宰着自己的课堂。2、教师的基本功仍需加强。台上四十分钟,台下十年苦功。新课改无论怎样改,教师出众的板书,优美的语言,深挖教材的力度,脍炙人口的讲解都是不可缺少的。3、不肯大胆实践,总走在别人后面。偶而外出听到一节都公认的好课,有的教师就认为人家的学生基础好,教学设施配套。我们农村教师按这个思路上课,学生不适应,反馈效果肯定好不到哪儿去,教学成绩肯定一落千丈。城市学生基础好,教学设施配套虽是实际条件,但应从自身找找原因,探索一条适合我们实际的教学模式,怨天尤人是没有出路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把握课堂的脉搏,调整自己的角色;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积极倡导知识的主动建构,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探索者,学会等待,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将知识吃进、消化、吸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改理念。

  综上所述,对于课堂改革,我认为能不能做好是一回事,做不做又是一回事。重复很容易,改变很难,但正因为难,才有巨大的机会与收获蕴藏其中。因此,我们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认真研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最大限度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关资源: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