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新老教材教育理念差异的比较研究22012-11-30 10:37:00 阅读 参与讨论()马上投稿

新老教材教育理念差异的比较研究2
2、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中学物理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作风和态度的熏陶。在物理教学中始终体现求实、求真、求新精神,通过学习,发展科学认知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科学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新教材编写中,特别注意了灵活渗透,理论联系实际:在讲到振动时介绍了心电图仪、地震仪、微波炉;在讲到反冲运动时介绍了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及神舟号载人飞船。另外还有与阻力问题相联系的磁悬浮列车,与红外辐射相联系的红外遥感技术,与原子辐射相联系的激光等。像重力和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黑洞,黑体辐射,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等内容,教材都是采用渗透的方法来处理的。教材除了渗透近代物理的观点,还与新科学技术相衔接。如刹车防抱死系统(ABS)是近年来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虽然很新,但是它的物理模型并不复杂,利用高中物理知识可以做些较为深入的研究。“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就是基于这种考虑设计的。象科普报告:从电冰箱到臭氧层”、“科普报告:温室效应”、“科普报告:阿尔法磁谱仪与暗物质”等几个课题也都和科技与环境的最新热点有关。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注意了叙述的启发性,给学生留有较多的独立思考余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得出结论的地方设一些“为什么”、“你想过吗”、“思考与讨论”等栏目;在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包括思想教育)比较突出的地方,有意识地或总结或点拨(如理想化的方法、理想实验的方法、建立模型的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等)。
  
  3、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第一次出现了“树立创新意识”,这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要在普通高中进行课题研究。教材给出了15个形式多样、具有示范意义的“研究课题”,这是我国高中物理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这项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教材中必修课的必做学生实验共12个(其中4个是新的),实验个数与过去的必修课中必做实验的个数相同。必修加选修物理课的必做学生实验共23个(其中有一个是在专题中安排的制作性实验)。这23个实验中有7个是新的,过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一共只有17个学生实验,因此,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这实际上增加了学生实验所占的比例,加强了实验,提倡探索。
  
  学生实验还增加了探索性实验。以往的学生实验,除了某些单纯的技能训练性实验外
  
  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另一类则是知识的应用。这两类实验的前提都是认为学生已经掌握所涉及的知识,因此实验的目的不是探索新的知识。这些实验对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没有很大的作用。新教材的探索性实验是为弥补这些不足而设立的。大纲安排这些实验(有的知识点甚至不是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目的是进行研究方法的教育。新、老教材中,学生实验内容可能相似,在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这两种不同的作法中,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去设计,学生的心理活动不一样,得到的训练也不一样。实验所用的方法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方法,学会这个方法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
  
  为了突出“探索”的意识,教材在某些地方故意不给出结论,让学生经过探索自己得出规律。例如,竖直上抛的规律,胡克定律的探索等。在正文中增加了许多随堂实验(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动手操作的实验),设了“做一做”栏目,介绍简单易做的小实验,鼓励学生多多动手操作。

 

相关资源: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