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学自主招生的综合测试并没有固定的考题范围,也没有什么复习提纲,考试命题每年也都不同,任何应试办法都是无法奏效的。有些中学教师认为自主招生打破了应试教育的格局,可能会导致中学丧失主导权,甚至可能会影响目前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 近日,有报纸刊登了一篇题为“高校收入百万报名费,十校长喊停‘伪自主招生’”的文章。读罢该文,感到社会上对自主招生还是存在很多功利性的误解。 有人把自主招生异化为“小高考”。这导致学生延长复习时间,加重学习负担。在笔者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和家长的心态,而不应归咎于自主招生。自主招生的本意在于突破“应试”模式,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特长。所谓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各大学自主招生的综合测试并没有固定的考题范围,也没有什么复习提纲,考试命题每年也都不同,任何应试办法都是无法奏效的。 有人将自主招生测试理解为一种功利性的工具。中学组织学生应试,是为了在自主招生录取中占有较大的份额,提高全校的录取率和录取质量。有的考生备考3个月花去数千元,主要就是用于支付中学或社会中介组织的培训费和资料费。这种现象是学生、家长的需求和各种逐利诉求共同孕育的。不过,既然自主招生无法复习应试,参加各种培训无异于拿钱“打水漂”。 有人认为自主招生测试没有跳出“应试”和“看重成绩”的怪圈。自主招生测试实际上是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培养目标设计的,能够反映考生综合素养的底限。高校同时要求考生提供高中的成绩单、所获荣誉、媒体的报道、发表的文章、创造发明的方案等一切能够反映考生能力的材料,以便全面考察考生的能力,这对“一考定终身”已是一种突破。 有人误认为自主招生就是要选拔偏才、怪才。偏才、怪才毕竟是少数,不少高校为文学特长、艺术特长、理科特长等等各种类型的学生开辟了专门的选拔渠道。可能这些渠道暂时还不能将偏才、怪才“一网打尽”,但据笔者所知,不少高校正在逐步尝试开辟更多的渠道来广纳英才。 有人不理解高校为什么要对自主招生试题保密。这实际上也是大学防止自主招生测试被“应试化”的一种手段。不过,防不胜防,有中学教师组织学生以获取考题为目的,参加自主招生测试。最近,又发现淘宝网上有人卖自主招生试题,有的高校坚决通过报案来予以应对。公安部门提示,大部分类型的考试试卷一般仅设置为事前保密,只有考前泄题才需承担法律责任。如果考后也需要保密,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行规范。明年就会有高校尝试在这方面作出努力。 不少学生因同时报考多所大学而疲于奔命。这一方面需要考生端正心态,有所取舍;另一方面也需要逐步完善机制。北大、上海交大等高校已经开始组织联招考试。还有大学跟教育部作了探讨,提出就将高考成绩作为自主招生的基本依据。不过,这涉及到调整高考时间,甚至学制等问题,机制的理顺还有待时日。可以预期,大学的自主招生测试和高考并存还需一段时日。 有些中学教师认为自主招生打破了应试教育的格局,可能会导致中学丧失主导权,甚至可能会影响目前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有些中学教师则认为,处理各种申请表格、推荐信不胜其烦,增加了工作压力。这些背后的因素,恐怕才是中学校长要喊停自主招生的真正出发点。但笔者相信,这些理由与“培养人才”这一根本使命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笔者期待全社会都能够去除功利之心,使自主招生的“破冰之路”越走越宽。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