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过张艺谋的电影《千里走单骑》,那一定对如下场景不陌生——古色古香的小巷中,齐刷刷地摆放着许多桌子,从巷头延伸至巷尾,一眼望不到边,老少街坊们围坐在桌前,边吃东西边谈天说地,热闹非凡。3月24日,农历三月初三,笔者在洪江市黔阳古城“三月三”上巳节民俗节会上,就零距离地接触到了这一令人喜不自禁的场面。 这天,自春节后就一直躲在云彩后面的太阳,仿佛跟民俗节会约好前来捧场似的,穿过云层,驱走雾霭,洒下满地阳光。黔阳古城中一座座木制的窨子屋沐浴着骄阳,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沁人心脾。细观古城,这里的房子并不华丽,不像江南的古城,艳于雕琢,而是很朴素,很随意,甚至趋于简陋。毕竟,古城始建于两千年前,随意一处房子,也是百岁高龄。那长满苔藓的灰瓦、那早已磨平的青石板路,都在诉说着千秋的沧桑,古城厚重的历史毋庸刻意渲染。 得知古城中要举办民俗节会,上万名游客从各地纷至沓来,素来静谧的古城街巷拥挤了许多、热闹了许多。上午九点半,民俗节会在一阵阵爆竹声中拉开序幕。万寿宫门前的广场上,几位民间书法家现场泼墨挥毫,应观众的要求书写着吉祥的话语;那边厢,一群退休的老太太很起劲地舞着花鼓;花鼓队的对面,摆放着洪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板,展板详细介绍了洪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情况……万寿宫外的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看、赞叹,而宫内的戏台之上,上演着居民们精心排练的节目,更是叫好又叫座。 这些节目里,有描述曾经谪戍此地的唐朝诗人王昌龄生平事迹的歌舞“一片冰心在玉壶”;有反映古城居民幸福生活的器乐“唢呐齐奏”;其中最令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档叫“古城道情”的介绍本地特色美食的节目——穿着节日盛装的演员们,敲着一种叫作渔鼓的乐器,将黔阳古城的特色佳肴、玉液琼浆,用形象的歌词,娓娓说唱出来,其音婉转、其腔悠扬。演员们面前支架上的渔鼓,造型独特,类似于花鼓,但比花鼓要长,在鼓的旁边,还装着一个小锣,表演时,既可敲锣,又能打鼓,还可以将渔鼓从架子上取下,背在腰间,用舞动的肢体语言增加节目的表现力,实在精彩! 走出万寿宫,沿着中正街来到黔阳县衙遗址,这里正在进行上巳节祭祀仪式,祭祀仪式过后,本次民俗节会的“压轴戏”——千人同吃地荠蛋活动开始了。说到地荠蛋,它的来历与唐朝名宦高力士有关。据清代同治年间的《黔阳县志》记载,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高力士遭受陷害,被流放到巫州(今黔阳古城),次年三月初三,他在出城进香之时,发现郊外长满了荠菜,但是无人采摘,与洛阳和长安人们对荠菜的喜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联想起自己的遭遇和处境,于是触景生情赋诗一首:“两京秤斤买,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应不改”。高力士深知荠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采摘荠菜与鸡蛋同煮,做成味道甚美的地荠蛋,与百姓分食。从此,黔城的居民将三月初三吃地荠蛋的习俗流传下来。 这时,街巷里一字排开的桌子前已经坐满的游客和居民,活动志愿者们将一盘盘刚煮好的地荠蛋端到桌上。拨开地荠蛋,一阵荠菜的芬芳扑鼻而来,使人顿感神清气爽。先把地荠蛋咬一个豁口,蘸上由腐乳和辣椒油调制的酱汁,细细嚼来,舌齿之间荡漾着荠菜的香、腐乳的鲜、酱汁的辣,真是回味无穷,再喝上一碗新鲜的荠菜汤,嘿,神仙的日子也不过如此。 常来湖南出差的韩国游客李东秀对笔者说,“这次之所以会来黔阳古城旅游,是因为在这里既可以欣赏到湘西美景,又能够通过民俗节会,更加方便的了解这里的风土民情。”是啊,这里人杰地灵,这里物华天宝,这里历史悠久,这里风景甚好。朋友,明年的黔阳古城“三月三”民俗节会,你回来看看那秀色可餐的风景、听听那别具一格的渔鼓、尝尝那鲜美无比的地荠蛋吗?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