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在湟中县城鲁沙尔古镇八瓣莲花山的怀抱中,有一座闻名遐迩的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狮吼佛的弥勒洲”。它,就是塔尔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 宗喀巴,藏族历史上伟大的精神领袖,公元1357年出生于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现址。宗喀巴一生著述等身,其中最重要的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阐明他对显密二宗的系统看法,标志着格鲁派思想体系的建立;《中观论广释》阐明他的根本哲学观点,是格鲁派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宗喀巴,因为他卓越的宗教实践和理论建树,也因为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世系均源自他的嫡传弟子,无愧于雪域圣哲的称谓。 两年前,就在距塔尔寺一千多米处,青海藏文化馆落成了。 这是一座彻里彻外现代化的展馆,与塔尔寺之古老形成了巨大反差:超宽屏数字电影,270度环幕电影,幻影成像,互动地面,空中立体成像…… 更为难得的是,文化馆在思想内容上具有高学术水准,全面、系统,富有深度。与梦幻般的数字表现形式相映成辉。 “最学术的和最感性的,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易志刚、陈河晋,青海藏文化馆项目的两位策划人告诉我们,文化馆的基本职能是面向大众传播民族文化,它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它的设计理念。他们把青海藏文化馆的设计理念概括为一个立场、两个结合。 基本的文化立场。藏民族有属于自己的古老的文化渊源,“苯”是这个古老文化渊源的精神内核。在来自印度和祖国内地的影响和推动下,藏文化全面地佛教化了,但在和它自己的文化渊源融合的过程中却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藏传佛教文化,成为中华文化最具特色和最富地域特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揭示藏文化内核的真实意义,无论对于藏文化本身,还是对于中华文化的整体现代化进程,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严肃的学术态度与感性的表现形式的结合。学术的高水准和面向大众的表现形式之间的脱节,是许多传统型文化馆、博物馆的通病。青海藏文化馆的展陈方案由来自北京的资深学者牵头,经过近5年的磨砺和打造,又由青海省内负有盛望的藏学专家把关,其学术态度是严肃和严格的,在有关藏族起源、藏历解析以及藏传佛教文化的宇宙观、生死观和核心价值的诠释等方面,均有独到的心得和体会。 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文化内涵的结合。科技手段的运用,在现代科技馆中已是家常便饭,即使在文化馆、博物馆中也不罕见。但和科技馆不同的是,文化馆、博物馆不能停留于“炫技”,满足于科技手段的技术层面,而必须把科技手段的运用与所要表现的文化内涵有机地结合起来。正是这些融现代科技手段与文化内涵为一体的制作,成为青海藏文化馆吸引大众眼球和扣动人们心弦的“撒手锏”。 开馆两年来,青海藏文化馆不仅赢得了公众的好评,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2011年7月,青海藏文化馆与青海民族大学、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第二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青海藏文化馆的设计理念和展陈模式得到与会学者的重视,认为这是现代展陈理念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个范例。 青海藏文化馆也是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青海藏文化馆地处湟中县“八瓣莲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内,是环塔尔寺大景区建设的重点和龙头。建设“八瓣莲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是湟中县依托塔尔寺,充分挖掘藏传佛教文化资源,将旅游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战略举措。 青海藏文化馆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肯定,前不久,省委书记强卫率全省干部专程前来观摩并给予高度评价。 临离开湟中前,我们读到了强卫书记在《党建》杂志上的署名文章《以文化的高度自信和自觉实现文化的自强》,其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虽然青海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文化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但只要像重视矿产资源开发一样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不断提升全省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青海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文化领域异军突起,形成特色,取得成绩。” 在青海藏文化馆,点点滴滴的感受,让我们依稀看到了民族地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曙光。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