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 通常所说的血型就是红细胞的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确定的。已知人类的红细胞有15个主要血型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Rh血型系统。 临床上最重要的是将人类血型分为A、B、AB、O四种(称为ABO血型系统)。在人类的血液里含有凝集原(又称抗原)A、B和凝集素(又称抗体)A、B。 凝集原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凝集素存在于血浆(或血清)中。同名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相遇(如凝集原A和凝集素B)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溶血反应)。所以在人体的血液中,所含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的类型不同,可分为A、B、AB、O四种血型. 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亲代与子代的血型关系取决于遗传因素,如双亲都是O型,子代也是O型;亲代是O型或AB型,则子代为A型或B型。子代与母亲血型不合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白细胞 白细胞又叫白血球或白血细胞,可分为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嗜碱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嗜中性白细胞数量最多,常穿出血管,聚集于炎症组织的周围,作变形运动,吞噬细菌。体内有炎症时,它的数量就增多。嗜酸性白细胞数量最少。淋巴细胞与免疫有密切关系,患结核病时,淋巴细胞明显增加。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细胞,变形活动非常活跃,有吞噬功能,能吞噬细菌和异物。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到结缔组织中可变为巨噬细胞。正常成人白细胞(WBC)计数为4-10×109/L,新生儿为15-20×109/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9/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 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血小板 血小板是形态不规则的小体,由骨髓巨核细胞的细胞分隔而成。在正常情况下,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10--30万个。血小板在血液内可存活8--12天,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网状内皮系统中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参与凝血过程,当组织受伤出血时,血小板常成群聚集,促进血液凝固而起止血作用,当血小板减少到每立方毫米5万个以下时,可引起皮肤或粘膜出血。 红细胞 红细胞又称红血球或红血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一种血细胞。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血红蛋白能和空气中的氧结合,因此红细胞能通过血红蛋白将吸入肺泡中的氧运送给组织,而组织中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红细胞运到肺部并被排出体外。血红蛋白更易和一氧化碳相合,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增高时,可引起一氧化碳中毒。正常人体血红蛋白(Hb)含量: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红细胞进行更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称为“贫血”。红细胞大量破坏可引起“溶血性黄疸”。 正常人红细胞(RBC)计数: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常见于各种贫血。 血液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和白细胞。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故患病后常常要通过验血来诊断疾病。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公斤,则血液量约4200--4800毫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导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血量的20%时,则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脉搏 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亦一升一降,从而引起血管壁相应地出现一次扩张和回缩的波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 脉搏的速率一般称脉率,正常人脉率可因年龄、性别而有所不同。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男性约60—100次/分钟,女性为70—90次/分钟,儿童较快,约90次/分钟,初生婴儿可达140次/分。此外,脉搏在日间较快,睡眠时较慢;体力劳动、饭后、精神兴奋时增快。在病理情况下脉率可增加或减慢。 血压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血压分为动脉压和静脉血压。我们平常所说的血压就是指动脉血压。 动脉血压分收缩压和舒张压。当心脏收缩向动脉射血时,血压升高,其最高值称收缩压(最高压);心室舒张时,血压降低,心肌舒张末期血压最低,称为舒张压(最低压)。收缩期血压减去舒张期血压称为“脉压”。 收缩压主要取决于心肌收缩力的大小和心脏搏出量的多少;舒张压主要取决于外周血管阻力及动脉壁的弹性。 正常人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健康成人收缩压为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90毫米汞柱,脉压为30-40毫米汞柱。健康人两上肢的血压可不相等,左右两侧之差可达10--20毫米汞柱。一般来说,老年高于少年;男性高于女性。血压过低或过高都是疾病的征象,血压过低可引起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导致细胞缺氧,血压过高可引起心力衰竭,或微血管破裂。 体温 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37度,口腔温度为36.2—37.2度,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3--0.5度。 正常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度。生理状态下,早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37.5--38度为低热;38--39度为中度发热;39--40度为高热;40度以上为超高热。体温底于正常称为体温过底。人体温度相对恒定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体温高于41度或过低时将严重影响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甚至危害生命。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