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巧复习 勤学苦练迎高考 做好规划创佳绩
专家推荐高考冲刺作息时间表
6:00 起床(适当运动) 6:30 早餐 7:15 学习 10:00 点心+小憩 10:30 学习 12:00 午餐 12:30 午休(一定要平躺,不能坐着打盹;让大脑充分休息,午睡不超过30分钟) 13:00 学习 15:00 点心+小憩 18:00 晚餐 19:00 根据需要安排学习 22:00 睡觉(睡前洗个热水澡,有条件可以用热水泡脚5分钟,有助于睡眠)
一、早晨 此时人的头脑清晰,正是记忆的高效期,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段进行知识记忆。建议做英语单词、语文篇章字词和政史地基础知识的背诵。
二、上午
此时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适宜学习需要分析判断的知识。建议做数学题目和文(理)综合题目。这个阶段大脑相对兴奋,是攻克难题的黄金时间。
三、下午
此时大脑思考能力很强,适宜重看做过的题目,温故而知新。尤其是典型题目和错题,从中揣摩并总结思想方法和解题思路。
30天高考冲刺全程规划
第一周:模拟实战 查“漏”补“缺” 高考冲刺关键是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漏”和“缺”。怎样才能找到存在的缺漏呢?必须模拟高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何一个练习和任何一张试卷。特别要注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解题时,要像高考那样全神贯注;到时间了,即使没有做完也必须放下笔。 第二周:抓住问题 逐个解决 找到了自己的“漏”和“缺”,就要逐个加以解决。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确的,就要带着问题去看书、去请教;不熟练的,就要有针对性地增加练习量;记忆模糊的,就要增加手写、口读、耳听、眼看等多种方式复习的次数。 第三周:制定作息时间表 专心调整生物钟 对于考生来说,调节好自己的生物钟是十分重要的。考生如果为了复习,减少必要的睡眠,可能造成自己生物钟混乱,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建议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一定要提前半月开始调剂自己的生物钟。 第四周:保持信心 持之以恒
在高中学习阶段,我在班里始终是前几名,成绩很稳定。准备高考,复习时间很长。我的经验就是心态要平和,对高考不要有畏惧,把真实水平发挥出来就可以了。对考生来说,关键就是要提高自己做题的准确率,考前不要做难题,抓基础的中档题,把自己会做的做对了就可以了。
找出问题逐个解决 高考前30天查漏补缺 提高复习的效率,不能说只是为了应试,而是一个人学会学习、懂得学习策略的重要内容。最后30多天,利用得好,完全有可能提高考生高考录取的一个批次。而且,基础越差的同学,分数上升的空间越大,越有希望出现奇迹。 高三同学,到了这个时候,复习时会出现这样一些感觉:都学了,又似乎都没学好;要复习的内容很多,又不知从何处入手;很想提高效率,但注意力又不能集中;很想利用好每分钟,但一天下来觉得没什么长进等等。这种缺乏复习针对性和自信心的状况不改变,既谈不上复习的有效性,也容易让人心情不好、情绪低落,严重者甚至会放弃努力、选择逃避。 那么该怎样复习呢?还是高三老师讲的一句话,即“查漏补缺”。关键是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漏”和“缺”。怎样才能找到存在的缺漏呢?我们必须模拟高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何一个练习和任何一张试卷。特别要注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解题时,要像高考那样全神贯注;到时间了,即使没有做完也必须放下笔。做错的、空白的、侥幸做对的,就是你的“缺”“漏”所在。 为什么说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缺、漏呢?我们很多同学往往凭自己的感觉来判断自己“会不会”、“懂不懂”,这既不准确,也不可靠。在当前的选拔制度下,“会”与“懂”要以高考做“对”为标准。有的同学在对考试差错找原因时往往归结为“粗心”,他认为自己是“会”的,是“懂”的,考试时是不会粗心的。问题是,你自认为的“会”,不是真“会”;你自认为的“懂”,也不是真“懂”。也即自认为的“会”不一定能做对,自认为的“懂”不一定能得分。同学们平时练习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题目做不出,翻翻书,还没有翻到你要翻的那一页,就会做了;遇到难题,问问同学,同学还没把整句话讲完,你已经会了。然后就认为自己是“会”的,是“懂”的。考试时,就是因为不能翻翻你熟悉的书,或是不能听听同学的半句话,结果答不出来或答错了。“会”与“不会”就欠那么半口气。我也知道,你在平心静气时,你会做,能做对;你有充足的时间,你做得出,能得分;你如有适当的提示,有思路,能解答。但考试时,心态变了,时间设定了,提示没有了,看似“会”的“懂”的,也就答不出,做不对,得不了分。就像刚拿到驾照的司机,在没有情况的道路上驾车确实“会”,但一有情况,如遇到有人突然横穿马路,可能就会把油门当刹车。所以,要找到自己的“漏”与“缺”,就要模拟实战,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任何一个练习和试卷,同时,这也是提高自己注意力的最好方法。 找到了自己的“漏”和“缺”,就要逐个加以解决。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确的,就要带着问题去看书、去请教;不熟练的,就要有针对性地增加练习量;记忆模糊的,就要增加手写、口读、耳听、眼看等多种方式复习的次数。 总之,最后阶段的复习,要模拟实战,查“漏”补“缺”;抓住问题,逐个解决。也许你的基础不太好,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但问题只能一个个解决。每解决一个问题都有可能带来高考的加分。最后30多天,只要平心静气,持之以恒,一定可以大有作为。
高考最后冲刺不可舍本逐末 “适量做题好热身 温故知新重基础 弱项复习要强化 押题猜题没保证” 特别提醒 离高考还有一个月,高三莘莘学子开始了考前的最后冲刺。 沉溺题海,难以自拔;厌战懈怠,无心复习;专攻难题,舍本逐末;押题猜题,投机取巧……多位资深高三老师罗列的考生“众生相”,也正是“冲刺期”复习存在的多个“雷区”。 最后冲刺切记不要误进“雷区”。 大功将成防松懈 适量做题好热身 临考前的一个月里,该看的书已经看过好几遍了,该做的题也做得差不多了,这时最容易滋生松懈情绪。许多同学在考前的自由复习时只看些笔记,题也不怎么做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就像打球,经常打就顺手,一个月不打就找不到感觉了,考试亦是如此。 什么叫适当做题呢?一方面在于做题要有所选择,对不同题目不要平均用力,保证做题的质量和速度。高质量的综合习题和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不同习题可解答到不同程度,有的习题要一步一步认真解答,而有的习题则可免去繁琐运算、略去复杂过程,或干脆“看题”,即寻找解题思路而不动笔。另一方面,适量做题还意味着要摒弃“题海战术”,做题“贵精不贵多”。 除了平时适量的习题练习,完整地做好几套模拟题同样必不可少。老师们认为,“热身赛”对考生很有帮助。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答题思路和技巧,也有助于考生熟练把握答题节奏。此外,考生还可以通过“实战”积累心理调适的经验——遇到不会做的题怎么办,遇到模棱两可难以选择的题怎么办,怎样化解紧张情绪等都能一一应对。 舍本逐末不可取 温故知新重基础 “越是临近高考越是要抓牢基础知识,将应该拿的分都拿到”。老师们一致认为,考前一个月的复习还是应该以抓基础为主,而不是专攻难题、偏题。 据往年经验,总有一些考生考完试后,为丢了“应该拿的分”而倍感遗憾,这些考生反省自己对基础性知识记忆欠准确。其实高考历来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像历史、政治、英语等很多科目的考查就是以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为基本要求。高考出题的依据无非还是教材,试卷上的出题思想、方法往往都能从课本上找到原型。因此,冲刺阶段仍然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多做一些背诵和基本概念、基本定义方面的梳理工作,将掌握得不是很准确的内容记准记牢。 至于难题,基本功扎实,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适当做一些,但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将主要精力放在难题、偏题上,不仅将耗费掉他们原本可以用来争取基础分的宝贵时间,而且有可能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影响整个冲刺的效果。 时间精力巧分配 弱项复习要强化 在最后的一个月里,各科的复习不宜偏废,但又不能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具体复习过程中,应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查漏补缺、针对性复习在最后的一个月内相当重要。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碰上自己喜欢的科目,学起来可以饭不吃,觉不睡;可遇到没有兴趣的科目时,书还没拿稳,瞌睡就来了。长年在高三“火线”上工作的周晓云老师说,明确可利用的复习时间并制定好合理的复习计划可以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她建议,最好将一个月划分成大致相等的若干单元,每个单元设定一个重点;其次明确复习程度,学生可将各学科内容按照自己已经复习的程度划分成不同部分,薄弱部分将在这最后一个月里面得到有意识的强化。 考试说明要研读 押题猜题没保证 高考押题、猜题的现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虽然明知这种做法不可取,还是有不少老师和考生乐此不疲。高考出题确实有一定的规律,但是,谁又能担保今年就一定会考某道题?真正对应考有帮助的,应是摸索出具有普遍规律的答题思路和技巧,即形成一种思维,如数学思维、历史思维、政治思维等,以不变应万变。 其实,与其盲目押题,不如有针对性地收集高考复习信息。考生平时不妨多注意有关报刊和专业杂志等,及时做好有关信息的收集,特别应重视老师对《考试说明》的研究,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效果。 《考试说明》,作为中心对考生提出的考试具体要求,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不少资深高三科任老师透露,在复习后期,牢牢依据《考试说明》复习,不仅复习起来心中有数,知道考试的范围是什么,考到什么程度,考查的方式是什么,各部分考查内容的分数比例,等等。也可以帮助考生在临考的有限时间内,大大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考生可尝试以《考试说明》和课本为依托,辅之以一本有质量保证的总复习类参考书,对《考试说明》上的每一个考点都在头脑里“过一遍”。思路很清晰的就跳过去;弄不大明白的就找课本详细地理解一遍;已经忘掉的就在读完课本之后依据参考书,通过做习题弄懂为止。这样基本上就可以保证不忽略任何考点了。 制定作息时间表 专心调整生物钟 考前一个月,考生多了在家复习的时间,这也就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在家复习要注意些什么?老师们建议,考生要给自己制定一份严格的作息时间表。起床、吃早饭、锻炼、复习、睡午觉……各项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时间。 “早睡早起很重要,考前一个月千万不要‘开夜车’了,生活有规律才有助于保证良好的身体状态。”老师们还建议,从现在开始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物钟,通过十几天的坚持,把自己的兴奋点调到高考时间段——上午9点到11点,下午3点到5点。在复习科目的安排上,也按照高考顺序来复习,按照高考的步子来走,到考场上容易适应。 值得强调的是,到了考试的前3天,不宜把前一阶段的全面而系统的复习计划,延伸到这3天里才完成。 在这3天里,在保证适当而充足的休息的同时,主要是进行非系统性复习,亦即对自己参加应考的知识结构进行拾遗补缺,认为可能会考的内容,就重点背记下来,如果愿意,也可以自己模拟高考试卷进行练习
家长帮孩子调整心态要做的十件事 家长情绪力求稳定 在高考前,特别是孩子在家备考期间,家长要摆脱各种外界的干扰,经常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这对孩子能以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考试是很有意义的。高考前,家长也会对高考的各种动态有所反应,但是,要冷静对待,要有分析地对待,更不能把一些小道消息随便传给孩子。 家长心情要愉快 高考前,家长心情好,家里气氛好,就会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备考是很有好处的。 有些家长在高考前担心孩子考不好,整天愁眉苦脸很少说话,其实,孩子一看就知道父母紧张,父母害怕,而这种情绪或多或少会传染给孩子。因此,高考前家长一定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因为感情的力量是巨大的,温馨的心理气氛将融化孩子心中的抑郁、苦闷、焦虑,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对孩子高考复习是有帮助的。为了使高考前家庭保持一个温馨的气氛,父母之间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不要发生口角,确实有什么问题要解决也要等到高考后再说。父母少一分争论就会给孩子多一分温馨。 只要尽力就行了 我调查了很多高考状元,问他们的父母在高考前是如何要求他们的,他们很多人告诉我,父母只说了一句话:只要尽力就行了。 父母说了这句话自己感觉有定心丸,自己肯定会尽力的,这样减少了不少心理压力,就会从容地应对高考。但也有些家长高考前唠唠叨叨,反复嘱咐孩子,考试要认真,不要马虎,一分之差,千人之后,你一定要改变马虎的习惯,现在可不能丢分了,你可要注意呀。其实,这样的话家长已经讲了多少遍,在高考前再讲、反复地讲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高考前,孩子和父母发生口角对情绪的稳定会起很大的破坏作用,这对考试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创造安静的复习环境 安静的复习环境有助于孩子平心静气、情绪稳定地进行复习。吵闹的复习环境将使孩子心情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复习效果。在这里我特别提示家长,在孩子高考备考阶段尽量少会客,最好不会客,如果实在不得不会客则最好在家庭以外进行,不要在家里进行。在这个时间家长尽量不要与外界通电话,如果有重要的事情非打不可,也要简明一点,说起话来简单扼要,不要无边无际地拉家常、聊闲天。 督促孩子娱乐与运动 高考前夕孩子在家复习大都是非常用功的,一做题就是一个上午或是一个下午或是一个晚上,有时搞得精疲力竭,头昏脑涨,不仅影响心情,也影响复习效率。 在这种时候,家长就要适当地提醒孩子做必要的轻度运动,例如,做俯卧撑,跳跳绳,打打羽毛球等,有助于孩子消除疲劳,焕发精力。也可以提醒孩子听听轻音乐,看看电视里轻松的节目,也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消除疲劳。在高考前夕提示孩子不要看武打片,不要看那些电视连续剧,分散孩子的精力。 确保孩子健康 有些家长误认为高考前应该给孩子加强营养,给孩子吃大鱼大肉。我觉得,其实那没有必要,孩子平时吃什么就吃什么,孩子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孩子食欲好,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营养都会得到满足,关键是要做到营养平衡,合理。不在于说给孩子增加什么蛋白质就能提高什么记忆能力,这种增加蛋白质和提高记忆力的关系我们暂且不说,就算真的吃了富含蛋白质的东西短期内也不可能提高记忆力。 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我建议在高考前家长经常跟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利用吃饭后的时间散散步,相互沟通,让孩子把心里的压力、心里的话、心里的苦恼说出来,说出来就是做好心理调节成功的一半。当然,高考前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沟通要讲究时间、地点和条件。不能是孩子正在复习功课时进去就聊上几句,要在孩子休息的时候,他比较放松的时候去做,要见机行事。不过聊天的内容不要过多涉及高考,找些比较轻松的话题去谈,这样,有助于放松孩子的心情。 防止对孩子的过分关注 高考前,有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孩子在那复习功课时一会儿过去给孩子冲杯热牛奶,再一会儿过去给孩子送块西瓜,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旁边陪读。这种过度关怀孩子的做法使孩子产生压力,心想,一旦考不好,怎么对得起父母对我的关心。 准备一个小药箱 高考前,孩子在家备课期间有可能身体上出现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胃肠的不适等。孩子复习很忙,这些小毛病他顾不得上医院去看。其实,只要家里准备一个小药箱,孩子一旦出现什么身体上的不适,服点药就可以解决了,没有必要往医院里跑。 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物质准备 高考前几天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的物质准备,把橡皮、小刀、格尺等准备好,把准考证等准备好,最好都放在一个口袋里。而且要督促孩子看看考场,讨论一下一旦在去考场的路上发生交通堵塞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高考前来一次心理解套:4点建议应对烦躁情绪 高考是一场高强度的比赛,在人的体能、智能和毅力达到极限的时候,会影响到人的情绪,会产生焦虑紧张。高考前一定要注意调节心情,如果不能调理好自己的情绪就会直接影响考试的发挥和成绩。学会控制情绪十分重要,只有“气定神凝”才会出好成绩。俗话说:“如取之,必先纵之”。临近高考,家长应该避免哆嗦,尽量少提与考试相关的内容,避免将考生的现状与其他同学做比较,那会刺激他们的神经,影响情绪。
建议: 1.注意不要长时间趴在书桌上,或满脑子考试的内容,那样反而不利于冲刺。 2.轻松应对,就如平常一样。 3. 避免把自己的将来和高考结合起来,切忌胡思乱想。 4. 分散注意力,将部分精力移到轻松愉快的方向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