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2013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地球运动2012-9-27 17:33:00 阅读 参与讨论()马上投稿

2013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地球运动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雪线上升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夏李风影响,降水多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较多较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资源: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