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2013年高考大纲版文科综合第38题命中32分2013-7-16 16:00:00 阅读 参与讨论()马上投稿

2013年高考大纲版文科综合第38题命中32分

2013年高考大纲版文科综合第38题命中32

http://www.ks5u.com/down/2013-6/21/1142467.shtml

高考真题:文科综合

38.(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地的有效利用和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材料一 2007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突出强调要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红线。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落实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上级审计、监察、组织等部门参与考核”。 20117月,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土地管理工作,要求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2011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报告。 ks5u

材料二 为了有效利用土地,许多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某村改变过去村民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统筹规划,在高岗旱地种植高杆苗木,其间套栽小苗、花草,周边围栏,既可护苗,又可在里面养鸡;在洼地修建鱼塘,集中养鱼、养鸭;在中间的旱地修建养猪场。养殖业的废弃物可制成有机肥,有机肥不仅可以育苗、养鱼,剩余部分还可销售。该村由此形成了综合立体开发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每亩土地年收益由改造前亏损或微利变成盈利8500多元,全村年净收入达300多万元。 

材料三 2010年某市农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耕地保护协会”。他们举办“耕地保护论坛”,积极宣传国家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主动监督和协助处理违法用地行为;主动整治废旧建筑,建设休闲健身场所,改善居住环境。他们发挥集体智慧,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又保护了耕地,成为耕地的“第一守护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分别说明党、政府和人大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12分) 

【思维过程】本题属于考查基础知识的题型,要求考生对党、政府、人大的职权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属于容易题。党的作用是领导核心;政府的作用是行使行政权;人大的作用主要是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和任免权。最后,结合材料具体指出其发挥的作用即可。 

【参考答案】党制定关于土地保护的大政方针,在耕地保护中发挥领导作用;(4分)国务院制定土地保护法规和相关政策,强化耕地保护,行使土地管理权;(4分);全国人大开展土地执法情况检查,发挥国家权力机关在耕地保护中的监督作用。(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概括该村在土地集约经营上成功的经验。(10分) 

【思维过程】本题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中的经验做法,分层提炼概括,不偏不漏,然后,结合教材中如何发展农业的措施运用政治术语,总结经验。 

【参考答案】统筹规划、因地制宜;(2分)多种经营、综合(循环)利用;(2分)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3分)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3分) 

(若回答“坚持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基本经营制度”也可酌情给分) 

3)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农民群众为何能够成为耕地的“第一守护人”。(10分) 

【思维过程】本题属于“阐释类”主观题,意在检测考生的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型试题的一般方法是演绎逻辑思维方法组织答案,即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其具体要领是知识在前,材料在后。具体来说,首先要回答,社会历史主体的相关知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要运用此知识,从农民维护自身权益,党和政府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三方面入手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3分)农民群众是农业生产的主体,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3分)党和政府实施的耕地保护政策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首创精神,自觉地保护耕地。(4分)   

KS5U2013全国大纲版高考压轴卷 文综试题

http://www.ks5u.com/down/2013-5/21/160.shtml

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9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研究的开山者阿诺德·汤因比写道:“革命之后,土地乡坤在英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控制了从国家到地方的行政权力,作为社会政治权力基础的土地成了人们狂热追求的对象。对商人来说,只有首先成为地主才能获得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

英国工业化时期,具有巨大经济特质的土地是一个家族在政治上成功与否的物质基础。在英国民众的心目中,头衔和以地产为表现形式的财富具有共生关系。在地方社会,乡绅把持着官员的位置,作为当地领袖的地位无可挑战。土地本身所赋予的价值不仅仅包  含农业经济价值,而且还涵盖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土地家族大规模地购买地产并以之为介质控制选区的选票,最终达到操纵政治的目的。

内战结束后,土地贵族和乡绅居于社会中上层,完全垄断了国家和地方政权。具有强大经济价值以及社会政治影响力的土地仍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在城市地区,商人用财富购买土地,成为土地阶级的成员,继而确立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在工商业界,银行家把财富转化为地产、取得贵族身份、融入土地阶级的进程比原来加快了;工业家也将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地产业,获得乡绅或贵族的头衔,进入土地阶级。

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圈地运动全面展开。准备圈地的村社往往出售部分土地以筹集圈地费用。小土地所有者也是土地的主要供应者。在建立大地产的过程中,地主们常常卖掉零散的外围地产,集中、强化主体地产,这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由于圈地运动需要筹集资金,从而造成一些自耕农销售部分土地,圈地后许多自耕农抛售土地;旧的土地家族因为债务而出售土地;许多土地家族为扩大主体地产而卖掉外围地产,市场上待售土地源源不断。

一方面,绝大多数农业人口转向了非农产业;另一方面,土地家族、各类职业者、工商界人士疯狂地追逐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并且与权力密切关联的传统物质——土地,以土地为工具,形成了以贵族、乡绅、自耕农为代表的土地阶级,控制了中央、郡、社区的权力。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大地产和大农场经营制度的形成。

——摘编自汤普森《19世纪英国土地社会》和《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动与经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化时期英国出现的社会心态。(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化时期英国买方土地的主要来源,(8分)并简要分析促进土地流动的推动力量。(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动与经营在哪些方面对英国政治和经济产生影响。(10分)

相关资源: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