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部官网正式公布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等五部门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课程)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规定2015年1月1日起,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体育特长生等5大加分项目。 高考加分终于被高规格清理了。奔走相告者有之,拍手欢呼者有之,溢美叫好者有之……不久前的一项民调显示,在参与调查的9791名网友中,六成表示赞同减少高考加分,近半数认为应取消奖励性加分、调整照顾性加分。当然,我们也不能以骑墙主义思维来评判加分制度:在的时候,嫌它恶;走的时候,赞它美。但在审视加分退场现象的时候,恐怕不能被感性的叫好声遮蔽了理性的思维。中国的高考加分制度,就算挥手作别,也当获得两个维度的评价:初衷是好的,也符合教育规律;但在实践中被“玩坏”了,最后是好心办了坏事儿。 连年“裸分”的呼声在今年顺利落地,不能不提及几个背景:第一,加分上的把戏,就像集中薅羊毛一样,玩得太狠太不斯文了。游泳的,练武术的,搞航模的……但凡能显得“特长”的特长,都指望在高考拼杀中辟出一条“绿色通道”来。于是,权钱勾兑,规则滥觞,加分成了唐僧肉,有钱能买、有权能偷。最典型的例子,是在一场800人参加的河南省2013年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中,竟有564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最终,445人获批并拿到了10分的高考加分。如此明目张胆,何止斯文扫地? 第二,高考加分如果身不正,中考等加分政策的影子怕是更要歪得不像话了。变着法子加分或疑似加分的事情,也不鲜见。譬如针对网上流传的黑龙江省某中学一个班级12人因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获高考“加分”一事,鸡西市教育部门曾回应称,照顾政策不是“加分”,而是“优先录取”。更有争议性的,是今年7月,浙江省浦江县出台政策,无偿献血超过4000毫升,直系子女中考可加分。其中,献血4000毫升加1分,6000毫升加2分,超过8000毫升加3分。雷锋班加分,献血的加分,征地的加分……“加分”的气球越吹越大,寄生无数敛财的产业链,甚至成为搭便车的对象,教育公平情何以堪? 道理都是些老道理,于是,“裸分”高考反倒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不过,就算“加分”散场,有两点还是要交代清楚:一者,单一维度的选拔方式,确实不够科学而多元。加分的初衷与方向,没有丝毫的错漏。事实上,回溯加分政策的出台,恰恰是为了弥合一刀切“文考”的粗暴与非理性。二者,长远来看,随着高校自主权不断落地,“裸分”高考一统天下的格局迟早也该打破。今天,加分政策退场,不是加分政策在原罪,而是掌控加分的权力与规则出了问题。 不管你如何美化,不管民意如何欢腾,加分退场,本身并不是教育的进步。只能说,这是倚重公平与正义之后,最不坏的“退步式”选择。眼下类似的纠结,还有自主招生。但如果一项制度玩坏了就因噎废食,就清场走人,剩下的“裸分”高考,就没有弊案、没有烦恼了吗?加分退场,有些变革与进步,问责与思考,不能就此止步。邓海建 (山东商报)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