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写作素材》没经历过却写出了最真实战争2015-10-09 20:22:00 阅读 参与讨论()马上投稿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8日19时(瑞典当地时间13时),瑞典学院将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白俄罗斯女作家、记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这让她毫无疑问地成为2016年高考的热点写作素材。      角度一:真实,勇气   “她自己没经历过战争,通过采访真实还原战争中的小细节,写出了最真实的战争。”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没有任何虚构的东西,完全是根据访谈者口述的文字来记录的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8日19时(瑞典当地时间13时),瑞典学院将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白俄罗斯女作家、记者S.A .阿列克谢耶维奇,这让她毫无疑问地成为2016年高考的热点写作素材。

  

  角度一:真实,勇气

  “她自己没经历过战争,通过采访真实还原战争中的小细节,写出了最真实的战争。”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没有任何虚构的东西,完全是根据访谈者口述的文字来记录的,如果有虚构也是当事人的虚构或者回忆不准确,她本人没有任何添油加醋虚构的东西,但是你读起来就会发现她这种纪实文学的东西比小说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西方媒体评论说觉得她的非虚构的东西比虚构的小说更加让人觉得不现实的,觉得荒谬、非常态。因为真实,她的作品不是那么枯燥的,很冷静很客观。

  正如现场宣读的授奖词为她用复调所记录的我们这个时代人们所经历的苦难以及承受苦难的勇气而致敬。

  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

  

  角度二:以人为本

  阿列克谢耶维奇并非按照正式的历史文献来描述历史,而是从个人经历、机密档案以及从被忘却、被否定的资料中挖掘。这样的创作意义更加深远,远远超出技术性文献的意义。

  她关注的焦点永远是人,探索人的心灵是她与其他作家的区别之一。她成功地表现了一代人的茫然和恐慌,作品触动人的内心深处。

  比如在《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中,1986426日,当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反应堆发生爆炸,邻近的白俄罗斯居民失去了一切。一些人当场死亡,更多的人被撤离,被迫放弃一切家产。成千上万亩土地被无污染,成千上万的人因20吨高辐射核燃料泄露而感染各种疾病。

  她用三年时间采访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的幸存者们,有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救援人员的妻子、有现场摄影师、有教师、有医生、有农夫、有当时的政府官员、有历史学家、科学家、被迫撤离的人、重新安置的人、还有妻子们祖母们……每个人不同的声音里透出来的是愤怒、恐惧、坚忍、勇气、同情和爱。为了收集到这些第一线证人们的珍贵笔录,阿列克谢耶维奇将自身健康安危抛之脑后,将他们的声音绘成一部纪实文学史上令人无法忘记的不可或缺的作品,并藉此期盼同样的灾难绝不再重演。

  角度三:低调

  无论是媒体还是海外各大文学论坛,对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关注并不多。她本人非常低调,不太愿意跟媒体打交道的。

  有的媒体想把访谈放在书里,她都拒绝了,她说她不愿意在书里面放这种内容。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180语文,或者访问180语文网。

相关资源: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