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俗话也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物”与“米”就是指文章写作的素材。有“物”有“米”方能使文章内容充实。 蚂蚁之所以能安全过冬,是因为他们储备了丰富的食物;蜂蜜之所以香甜,是因为蜜蜂采集了好看的花朵。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像蚂蚁和蜜蜂一样,在占有一定数量的素材的基础上,善于选择,巧妙运用,从而写出立意深刻、内容充实的文章来。 一、关注生活抓热点 纷繁多变的社会生活为文章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它是文章内容充实的源头活水。我们生活中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社会热点,既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也牢牢地吸引着命题者和写作者的目光。比如2008年全国卷Ⅰ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四川卷的《坚强》和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等作文就直接或间接地对接5.12汶川地震,具有鲜明的时效性;重庆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的《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山东的《春来草自青》、江西省的“鼠灾”、宁夏、海南的“人与鸟”、湖南省的《早春》的意境和哲理、全国卷II的《海龟和老鹰》等作文虽然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话题,却也与社会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科学发展观等紧密结合。即使是一些思辨性较强的作文题,如广东卷的“面对第一次,不要轻易说‘不’”,也可以链接社会现实,关注现实生活。考生只要关注现实生活,关心现实生活,就可以用翔实的生活素材决胜高考写作。 高考作文的写作虽然会有一定难度,但材料的选择上多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写作的素材可以信手拈来。比如写抗震救灾,就有大量非常鲜活的事例可供撷取。像民警蒋敏、小男孩林浩、“可乐男孩”以及被埋在废墟下清唱国歌的许中正等,他们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为我们阐释了什么是“坚强”; 艰难地举起了右臂,向所有救他的人敬礼的“敬礼娃娃”小朗铮, 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的人民教师谭千秋等,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感动。只要我们关注这些热点,敏感地加以把握,并不断地收集整理,把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注入到高考作文的“方塘”之中,就一定能使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内容充实,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二、注重阅读厚底蕴 阅读是学生获取素材的最主要途径。博览群书,能感受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积淀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欣赏文人雅士的诗词,我们会为他们巧妙的构思、华丽的词章而感慨;回想帝王将相的业绩,我们会为他们勃勃的雄心所折服;聆听英雄侠士的故事,我们会为他们舍生取义的行为而倾倒。如果我们在高考写作中很好地运用这种阅读积累,将这些内容加以打磨,纳入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就一定能充实文章的内容,让自己的文章底蕴深厚,文采斐然。 写作中要学会引用。比如在写作中恰当引用天才与伟人的事迹,展现他们宝贵的精神品质,不仅可以使论述有理有据,论点鲜明有力,而且可以让文章在“星光闪烁”中拥有独特的人文精神品位,从而让文章出类拔萃。又比如在作文中经常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借助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可以使作文不落俗套,同时让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 2008江苏卷高考作文题《好奇心》就可以引入天才与伟人这方面的素材。这个题目好写,是因为它给考生很多联想的空间,材料非常充裕,可以信手拈来。没有好奇心,人就不可能去刻苦地钻研某个东西;有好奇心,他就会从很平凡的事件中发现不平凡的事情来。许多科技、军事方面的科学家都是因为有很强的好奇心才有所成就的。把这些典型的素材植入文章中,文章就会在真实、充实的同时更因为名人的光环而引人、感人。 三、发掘现象求本质 俄国著名小说家契柯夫说过:“要观察一切,思考一切”,“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如果作文能从平常的一枝一叶、一点一滴中发掘出动人的美来,就会让文章充实而深刻。因此写作需要具备从沙砾中打磨金子的能力。因为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有了丰富的素材,写作就有了基础,而对于丰富的素材,要能根据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学会选择和利用。真实而确凿的素材是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保证。要让材料在本质上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这就要学会分析和运用材料,善于从现象中发现本质,从平凡中寻找不平凡,这样文章才能做到具体而充实。 比如2008天津市高考作文题《人之常情》,这个题不难写,因为人之常情自然也就是人之常态,可选择的材料很多,很普遍。作文要出彩,要在素材的运用上下功夫。比如抗震救灾中的“范跑跑”的“跑”,是不是人之常情,这个正是时下的热点,值得讨论。透过所谓的“人之常情”,我们可以发掘出道义的、职责的等诸多方面的话题。再比如重庆的娄医生,在未经医院许可的情况下毅然上抗灾前线的事情,医院要开除她,最后,在舆论的压力下,医院取消了处罚决定。是该遵守单位制度还是弘扬正气给予宽容,纳入“人之常情”这个话题就值得我们去探讨。 作文是思维的再现,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时是思维敏捷深刻的基础。只要我们善于感受,勤于思考,世间万象哪一样不能引发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从中得到为人处事的哲思呢? 四、融入体验显真情 一个人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书,其中的悲欢离合酿成了人生的精彩。人是有感情的,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就是一种个人的情感体验。我们平时一定会有许多的快乐和忧愁,有许多让我们看到就能“心旷神怡”或“感极而悲”的事情或景物,春花夏木秋叶冬雪,总能让我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里引起特定的情感,在与父母、同学、老师以及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总会有些事情刺激我们敏感的神经末梢。这是我们的个人体验。如果我们在高考写作中,在素材的运用中融入这种个人的情感体验,我们的作文就能做到内容充实,情感动人。 比如安徽卷作文《带着感动出发》,是一个充满诗意的题目。这个题目和2007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一样,极易写出情感,极易放肆煽情。我们身边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很多,但这个题目的重点不是写什么人什么事给了我们感动,而是要写承受着感动的人们如何去感动别人。“带着感动出发”的意思是说我们感动之后该做什么,而这正是最能融入个人情感体验的地方,也是文章极易出彩的地方。带着感动出发,到什么地方去?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这种材料在众志成城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中就有很多。唐山13名农民工到湖南郴州抗冰救灾,他们因为感动;这些农民到汶川去当志愿者,他们还是因为感动。因为他们自己曾经遭受灾害得到全国人民的帮助,所以,感同身受,他们带着感动出发去帮助受灾的同胞兄弟姐妹。同样,写作者也要感同身受,因为文章的充实实际上也是情感的充实。作文最好要切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真实的生活引人,以真挚的情感动人。(冠华作文网)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