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两会专访钟秉林:怎样解读高考改革?2015-03-06 17:09:00 阅读 参与讨论()马上投稿

钟秉林用“高考招生”这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举例说:“高考招生制度要改革就绝不单单是大学的事情,它对于中小学校,特别是高中学校的冲击和挑战更为直接、更为严峻。”

新华教育3月5日电 2012年7月9日,因年龄原因,钟秉林不再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职务。从2001年4月调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到2012年卸任……十二年一个轮回,象牙塔的学子几经更迭,人才辈出;十二年时光,足够懵懂孩童成长为国之栋梁,但在钟秉林的身上,时光却只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他发已花白,但双目炯炯有神,睿智而健谈、深沉而含蓄……

2015年3月4日,羊年初春,钟秉林再次走进新华网两会访谈间。“教育领域,也要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推进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通过学校艰苦的实践探索,不断提高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高考不光是要选拔人才,还承载着促进社会公正、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功能,是农村考生跨越城乡二元对立的主要通道,是社会流动的阶梯。”——说起教育话题,他无限感慨,虽然“第三十四任”校长早已成为北师大校史上铭记,但“人转身,心依旧”,作为新一届的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对教育的情怀依旧……

中国教育高速发展下的思考——

质量和公平成教育新期待

中国教育这些年来的发展非常快,在这样的背景下,钟秉林表示,“我长年在教育界工作,依然觉得压力很大。”这种压力在哪里?钟秉林为我们梳理了一个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中国教育在规模上不断扩大,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用义务教育举例来说,现在的义务教育已经全面免费实施,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也在加快普及的步伐。现在中国的职业教育在大力地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的新阶段……“现在上学非常容易了,但老百姓的愿望也发生了变化,都想让自己的子女能上好学校。现在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上好学校难 ’、‘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 ’。”

很多人都明白,要改变新形势下教育的这对矛盾,“通过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是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但知易行难,钟秉林表示,“办好一所学校和办好一个企业不太一样,它更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这是需要过程的。”的确,国家加大投入让学校的硬件设施得迅速到改善,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也可以在短期内通过多种途径得到较大提高,但在钟秉林看来,仅仅拥有了这些对于建成“一所好学校”的标准来说还远远不够——

“一所好的学校需要精良的教师队伍,这是需要几代教师长期积累才能形成的。一所学校办得好还需要有优良的办学传统、校风学风和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这种文化传统、校风学风的形成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用钱堆砌出来。这是我们面临的矛盾,老百姓迫切需要接受好教育,而办好学校又需要长期的过程,这就会产生新的热点、难点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起来无非一个是质量,一个是公平。提高质量需要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优质资源有限,怎么合理配置就是公平问题;而且公平跟质量问题有密切联系。没有质量的公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低质量的公平,老百姓也是不会满意的。这就造成教育改革发展的压力相对较大。”

教育“十三五”规划期待——

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

2015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进入第二个五年,教育“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也已经启动了。钟秉林对此自然有更多期待——“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很关键的事情。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也同样非常关键。”

在访谈中,钟秉林谈了很多自己对于教育“十三五”的期待——“经费投入”、“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其中,他特别强调的一个“期待”是“希望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推动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在‘十三五 ’期间再有一个新的提升。”

当然,综合改革不等于全面的工作,任何改革工作都要加强系统研究和顶层设计,在钟秉林看来,综合改革包括:一,学校内部的改革,只靠单项改革和一个部门的推动力量有限。二,教育系统的内部改革需要协同创新,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要结合起来,高等学校和中小学校改革要协同起来进行。

钟秉林用“高考招生”这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举例说:“高考招生制度要改革就绝不单单是大学的事情,它对于中小学校,特别是高中学校的冲击和挑战更为直接、更为严峻。”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系统化改革 应避免应试化、碎片化解读

高考改革方案一路走来一直备受关注,在教育部2014年公布的高考改革配套方案后,社会上也有质疑和担忧的声音,对于这一社会现象,钟秉林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回应。

关于“高考制度改革”,钟秉林指出,高考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化改革的过程,说它“牵一发动全身”并不为过。整个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和有关政策文件的制定过程是通过了比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比较系统的论证,并通过了严格的审核程序才最后出台的。解读高考制度改革方案要避免从“应试化”的角度去解读,因为这样可能就要走入歧途;此外还要避免“碎片化”的解读。

钟秉林强调说:“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有三个目标,一是科学选拔人才,因为高考是具有筛选功能的;二是促进教育公平,特别是入学机会的公平;三是引导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因为都说高考是指挥棒,那就要引导基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

回应“寒门再难出贵子”——

“高考”所承载的功能不仅是“考试”

农村学生往往承载家庭的希冀,但现实中农村学子求学过程中往往都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农村的孩子,因为他所在的区域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没有条件得到好的教育,这也让很多学子“跳龙门”的希望破灭。“寒门难出贵子”在很多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钟秉林在访谈中对这种现象和观点没有回避,进行了自己的分析,同时他也激励农村学子不要放弃信心——

“教育部对高考招生的改革方案,通过调整招生计划分配政策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方案里就包括通过调整招生计划分配政策促进入学机会公平。包括把招生计划更多地投入到人口大省、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缩小省际之间高考录取率的差异。”

钟秉林强调:“高考承载的不光是要选拔人才,此外同时还承载着促进社会公正、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功能,是农村考生跨越城乡二元对立的主要通道,是社会流动的阶梯。”

谈高校发展——

结合自己的优势特色 合理定位

在上任北师大校长前,钟秉林曾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钟秉林在任期间,正是中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年代。在其他学校高速扩招、忙着建立分校区时,钟秉林却坚持北师大稳定规模。虽然规模没有扩大,但是结构却在发生变化。到2012年,北师大非师范本科专业已超过一半,而且从2002年起,本科专业取消了师范和非师范之分,专业设置从单一走向了多元化,形成“综合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模式。针对网友提出的“有些高校无论是从专业设置,还是教师水平都缺乏特色”的观点,他有更切身的体会。

“我们国家目前有2500多所普通高等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规模发展很大,有一种倾向就是学校之间互相攀比、盲目攀高,很多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模式是趋同的,出现了同质化的倾向。”在钟秉林看来,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忌,各个学校应想办法结合自己的优势特色,结合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来进行合理定位。

“中国高等学校需要科学定位、各安其位、多样化发展,不能全是一个模式、一刀切。要调整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调整发展方式,加强内涵建设,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学校办得好不好是要接受社会检验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都在互相攀比,首先会带来生源危机和毕业生就业危机。”

支招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

就业问题是系统问题 各有职责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14年高校毕业生回炉再造的新闻也屡屡见诸报端。这些都在引发人们的思考:高校怎么做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又具备较高素质的优质毕业生?在就业中“研不如本、本不如专”?对于这两个网民关注的问题,曾做了北师大十几年“掌门人”的钟秉林很有发言权,他在从不同角度给备受就业率困扰的高校、给为了求职焦头烂额的学子指路外,还给政府、企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始终认为就业问题是系统问题,高校应该承担高校的责任,与此同时,政府、企业、用人单位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高校起码要做好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质量,特别是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这有利于他们到市场中竞争。第二件事是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创业观的教育,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和服务,给他们创造条件,包括创业的指导和服务。学校要了解就业市场变化情况,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份工作只是人生的第一步,毕业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机会、环境进行转换。不管是哪个层次的毕业生,对自己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自己学的专业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岗位,学历层次适合什么样性质的工作和相应的工作岗位。现在就业市场一方面是不太景气,另外一方面也出现了结构性的失衡。某个领域可能还需要大量人才,但没有合适的人去就业。”

“政府、企业,要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用人单位要能够聘用合适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在经济增速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多地吸纳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工作,这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所以说应该形成合力。”

相关资源: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