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微博]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李奇曾以北京某市属二本院校为分析主体进行过学风调查,结果显示,该二本高校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课堂教学方面的表现均不甚理想。 此次调查主要采取发放问卷、组织分析和文化视角解析的方式对该校的学风情况进行考察,采样样本达到该校在校生比例的三分之一之多,形成报告200余页。 调查显示,该二本院校的北京本地生源所占比例约为60%,录取分数线为二本分数线,其余外地生源多以一本分数线录取。李奇教授表示,这些生源的质量“还是不错的”,其中约66%毕业于重点高中,“反而是进入大学以后产生了一些变化”。 李奇教授说,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多元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背景因素是高校扩招。 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上世纪90年代的5%左右迅速发展至2010年的约26%。教育部曾预计,到2015年,中国高校的毛入学率将达到36%。 扩招给学业准备度尚未达到传统入学标准的学生更多机遇,也给教学方式尚未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院校带来更多挑战。李奇教授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课堂教学方面发现了这所二本院校存在的一些问题。 ——师生互动缺乏,学生需要额外支持。李奇说,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上课老师讲同学听,下课就走人,师生互动少。但现在学生的学业准备度下降,可能老师认为他们应该知道的知识还不知道,或者应该具备的技能还不具备。如果老师无法跟学生进行更多互动,或者提供额外支持,学生的学习困难就会越来越大。 ——学生群体分化大,生生互动有障碍。调查显示,一部分学业上进的学生、愿意参与学校活动的学生和班干部在学校里面有很多发展机会,但是其他相对发展比较滞后的学生,则与上述几类同学越走越远。学生的分化对学校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 ——课堂需要因材施教,争取不让学生掉队。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甚至逃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者从一开始就没有跟上老师的进度,无法理解课程内容,日积月累,导致完全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其实,这些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被调查的那所二本院校。 “现在培养出来的许多学生,既不是学术型人才,也不是技术型人才。”李奇教授认为,不是简单地把部分学术水平不突出的院校转型为技术型大学就能解决问题。 他从高等教育领域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和使命亟待明确。特别是对于地方院校的定位,他希望可以看到多元主体参与高等教育治理,治理重心下移。 他说:“如果地方政府能够把地方经济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统筹起来的话,地方高校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实习生:张茜)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