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人皆避之,曰:神君也。(选自《韩非子·说林》) 要求:读懂寓言,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则寓言故事中有两类对象,人和蛇。从两者的角度考虑,有两种立意。 从蛇的角度,有三种立意: 我们可以写“弱者要善于运用智慧,学会保护自己”。与人相比,蛇当然属于弱小者,但最终蛇让强大的人避而远之。就是运用智慧保护自我的典型。动物界的金龟子、狐狸在遇到天敌时装死来躲避,就是如此。办法总比困难 我们也可以写“各自独立行走,不如两两联合”。个体的力量智慧总是有限的,只有联合起来,才可能形成1+1﹥2的优势,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现代社会,提倡合作,尤其倡导强强联合,就是为了是各自的优势最大化。比如,三井物产与宝钢联合、土豆优酷的合并等,长江城市群均属于强强联合实现双赢的例子。 我们还可以写“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小蛇之所以敢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因为它对人性有着充分的认识。“人以我为神君也”就是他对人性了然于心后的自信和判断,假如他不知道人盲目的敬畏怪异之物的特点,就不会提出这样有创意的主张。其实,战场、商场,莫不如此。 从人的角度,有一种立意:我们可以写“做人要有自己的识别能力和判断力”。人本是高等的智者,却对蛇的相衔负而行敬畏三分,人的盲目敬畏的缺点在这里暴露无遗。如果人能够明察、明辨,少些愚昧、迷信,就不会闹处被动物欺诈之类的低级笑话。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 【佳作示例】 1+1>2 湖南新化一中谢玉环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题记 还记得小时候掰着一根根手指,数着一根根棍子计算时,我们就知道了1+1=2。那个有着天才般头脑的数字家陈景润,用他独有的思维证明了1+1=2,让世界为之喝彩。后来渐渐明白,1+1不仅可以等于2,还可以大于2。 尽管这在数学里是荒唐的,但在社会生活中却是一个客观存在:它表示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胜过等量个体的力量和才智。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合力,即群体功能。发挥群体功能十分重要。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此言一点也不假。先看看军事上的事例吧。陈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胜利。”是的,淮海战役之时,我军与敌军力量悬殊,要想胜利是万万不可能的。但在这时,人们心甘情愿地把自家的粮食拿出来,支援前方战役,妇女在后方为战士们做馍馍,男人则用小车把事物、医疗用品、枪支弹药送往前线。就是这一台一台的小车“推”胜了淮海战役,谱写了我军以少胜多的辉煌篇章。 1+1大于2不仅用于军事上,对于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人也把这个理论用在了现代婚姻上。 还曾记得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与刘兰芝那段“婆媳关系”的描述吗?对于这两个人结婚,看上去好似一道简单的算术1+1,其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做的好了,对方的父母变成你的父母,对方的荣辱便是你的荣辱,1+1可能远大于2。一旦处理不好,则1+1很可能就是负数。婆媳关系一旦紧张,势必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这样会害了自己、害了爱人、害了全家。 2013年4月的四川雅安地震,这是一个可怕的代名词。我们想起那段视频,就觉得胆战心惊。大地颤抖, 房屋倒塌,瓦砾碎片横飞,尘土飞扬,一片死寂,哭声、喊声、叫骂声,人们似乎看不到希望……一声:“驰援雅安!”打破了这一片死寂,爱的洪流,再一次从四面八方,向四川涌去,向雅安涌去!国人手牵手、心连心、肩并肩一起走出黑夜的寒冷,走向明天暖人的阳光。团结让地震后的雅安更美! 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如同蚂蚁一样微小;可一群人的力量呢?一群人的力量稳如泰山,无人能敌,她可叫山低头、叫河让路。 团结让一粒沙子变成耀眼的珍珠;团结让一滴水珠汇成浩瀚的大海;团结让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演绎成辽阔的草原;团结让弱小变得强大;团结让愚蠢变得聪明。 在如今的社会,独来独往只会被人们认为是另类。孤独而无友,则事事寸步难行。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尽显人格的辉煌。1不再是孤独的1,当它行者走着,融入了集体,礼遇他人,即可找到另外一个1,那么,它们的力量是大于2。(指导老师:高星云) 【点评】文章从数学中的1+1=2切入,自然引出生活中的1+1>2的现象,接着阐释1+1>2的内涵,主体部分从军事﹑婚姻﹑救灾等方面进行论证,结尾又回到1+1>2上来,显然是切合题意的。文章论证有力,论据充分,让人信服。文章议论时运用排比句,简洁利落而又鞭辟入里,使文章内容更加深刻。更突出的是多处引用,增添了文采,也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总之,从这篇文章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热忱,这点值得考生借鉴。(点评教师:高星云) 为“齐”叫好 湖南新化一中蒋欣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力量太微弱,更别谈要靠自己去改变现状。只有当个人的努力与团队融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独特的潜能。 不管一个人多么有神通,他总比不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南朝刘宋时西北少数民族吐谷浑的首领阿豹有20个儿子,有一天阿豹对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给我拿一支箭来。”他的儿子把拿来的箭递给阿豹,阿豹接过箭就折断了扔在地上。过了一会,阿豹又叫来他的弟弟慕利延,对他说:“你拿一支箭把他折断。”慕利延倏地把那支箭折断了。阿豹又说:“你这回拿20支箭把它们一块儿折断。”慕利延怎么也折不断。阿豹语重心长地说:“一支箭容易折断,若把它们合在一起就很难折断,所以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我们的国家才能强大。‘单者易折,重则难催’呀。”不难看出,如果不团结,个体力量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它们一旦形成集体,集体的量力就边得无比巨大了。 众所周知,如果仅用一支筷子,它几乎连一块肉都夹不起;而用一双筷子,结果就会截然相反。在我的经济生活中,有一种“龟兔双赢理论”。龟兔赛了多次,互有输赢。后来,龟兔合作,兔子把乌龟驮在背上跑到河边,然后乌龟又把兔子驮在背上游过河去,这就是“双赢”。可见,竞争对手也可是合作伙伴。 俗话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靠大家的地共同努力。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成功的人士不都是善于合作的典范吗?正因为廉颇、蔺相如团结合作,强秦才不敢加胜于赵;正因为刘备、孙权团结合作,联合抗曹,赤壁之战才得以胜利,三国鼎立之势才得以形成;正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团结合作,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才得以创立……他们的事例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齐心协力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助推器。 不仅如此,齐心协力还可以使人民和平安乐,使社会繁荣昌盛,使国家兴旺发达。习近平接见连战时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我们真诚希望台湾同大陆一道发展。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关系的主旋律,成为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是啊!军民团结如一家,试看天下谁能敌?只要两岸同胞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美丽中国梦就会早日实现,巍巍中华就会如铜墙铁壁,万寿无疆。 五人齐心一只虎,十八人齐心一条龙,百人齐心像亲人。人心齐,泰山移。让我们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以便能使整体组织以最优方式来运转,最终达到泰山移的效果。让我们为“齐”叫好吧!让“齐”成为我们谱写成功的不竭动力吧!(指导老师:高星云) 【点评】文章题目起得非常有气势,可以说直接就奠定了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站在一个思虑国家民族前途的高度立意:“为‘齐’叫好”,字里行间充满大气和亮色,读罢不得不拍案叫好:“齐”的力量真大。 文章援引名言切入提出论点,然后从历史事实入手,列举南朝首领阿豹教子的故事证明“齐”的重要性,接着用现实中的“龟兔双赢理论”证明“竞争对手也可是合作伙伴”的,然后再用廉颇和蔺相如、刘备和孙权、马克思和恩格斯等概括的事例证明“齐”对个人的重要性,文末援引习主席的关于“兄弟齐心”的谈话,颇具时效性和权威性,很好的佐证了国家民族需要“齐”的观点。文末卒章显志,升华了文章的主旨。(点评教师:高星云)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