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晚,南昌火车站,替考同行人员乘的士离开
替考组织者给“枪手”准备的名为李士雨的准考证 日前,记者卧底了一个高考替考组织,湖北个别高校多名大学生加入,试图通过充当“枪手”牟利。7日上午,包括记者在内的多名“枪手”正在江西南昌一些高考点参加考试。 记者调查发现,他们均持有由“上线”提供的具有本人照片的“身份证”、“准考证”,部分证件户籍地显示为山东。与此同时,记者证实这些证件信息 已存于江西教育考试院系统,照片为“枪手”本人。目前,记者已向当地警方报案。记者调查发现,肉眼识别身份证、准考证有漏洞,呼吁对监考老师发放识别设 备,考场内机器验证。 联系替考组织 记者卧底赴武汉与“上线”见面 自始至终,该替考组织未与记者签署任何协议,初次见面也没有拿到准考证。2014年11月,记者与一名高考“枪手”组织成员接头,并通过网络、 电话等方式长期保持联系,但一直未能见面。其间,“枪手”提出发展记者为其“下线”,参加2015年高考。为调查这个团伙的运作情况,记者提供了一张本人 真实照片和虚假身份信息(包括姓名,籍贯,年龄,学历和专业等),成为其“下线”。此后,双方就以“上下线”关系联络。 当月(2014年11月),“上线”提供了一个记者在替考组织的内部编号,随后又向记者确认是考文科还是理科,“上线”解释称理科替考收入高, 记者便选择了理科。2015年4月,“上线”通知团队出发时间。5月,“上线”要求记者补拍了一张身份证相片,要求与第一次提交的相片存在差别。 自始至终,该替考组织未与记者签署任何协议,记者也没有与“上线”见面,迟迟无法确认该替考组织是否存在。按照“上线”的要求,在高考前几天,记者赴武汉,与“上线”接头,双方第一次见面,但“上线”没有提供高考准考证。 抵达江西南昌 拿到用于高考的“身份证”和“准考证” 卧底记者的证件照片均为本人此前提供,但户籍地被“放在”山东。6月5日晚,记者随同“上线”等十余人,从武汉坐火车抵达江西南昌。记者证实,这些人多为湖北武汉几所知名高校的大学生。 一路上大家言语不多,无人主动提及替考一事。抵达南昌火车站后,一行人在接应人员的带领下,分乘三辆车离开,被送到位于青云谱区的海军招待所。 招待所也有人接应,大家未登记身份证信息便直接拿房卡入住。落脚后,有陌生男子请吃夜宵,并与其中一名替考组织的“中层”交代考试事宜,包括承诺定金和尾 款会如期发放不用担心,但没有透露具体数额。这名男子还叮嘱大家,若在考场遇到同校或认识的人,一定要装作不认识或刻意回避,免得以后被对方举报。 记者6日下午也拿到了高考用的“身份证”和“准考证”,上面的照片均为本人此前提供,但户籍地被“设定”为山东。记者大为吃惊。 6日下午,南昌市,替考生前往洪都中学看考场。 证件出处成谜 组织者称证件真实考场查不出来 “上线”告诉替考“枪手”,由于系统内信息和“枪手”面孔、所出示证件一致,考场查不出来。在卧底过程中,记者获得了该组织给一名“枪手”发放的高考“身份证”和“准考证”,此“枪手”曾发展多名下线。 身份证显示,其参加考试的姓名为李某某,生于1997年,住址在山东巨野县某镇,并有一个明确的身份证号。准考证信息则显示,此“枪手”将在两 天半的时间里,参加江西省2015年普通高考文化统一考试(理工本科兼报高职类)。其中,身份证相片为“枪手”本人真实相片,但记者发现,该身份证的出生 日期与身份证号码有出入,月份有误。 替考组织者给枪手准备的名为李士雨的准考证。“枪手”的高考“身份证”和“准考证”是如何办出来的?据一名“枪手”组织成员最初介绍,“替考组 织声称可以凭空造一个不存在的人的完整信息,包括学籍、身份证、准考证等。”其称,“上线”告诉他,由于系统内信息和“枪手”面孔、所出示证件一致,考场 查不出来。 这名成员的“上线”还告诉他,等将考分卖出去后,买家就可偷梁换柱—把“枪手”对应的考生照片替换,买家直接用这个考生的名字上大学,并由此更名改姓。 不过,有教育界人士对该说法存疑,认为这么操作的难度极大,真实性尚需警方调查,或许有其他的可能性。 6日下午,替考组织的头目前来通知,今年替考方式有变,风险加大。发放的准考证均为学生的真实信息,他们提前出钱买分、找人替考,只是将身份证、准考证的相片换成了替考者的相片。 追问 替考者照片为何能进入江西考试院系统 记者已向警方报案,并呼吁教育部门对身份证信息使用机器识别。“枪手”替考何以能成功?目前,记者还在调查。 从以往报道看,首先直指考务人员监管不力。在去年河南替考案发生后,教育部便通报,据河南省相关部门调查,这起事件是一起中介人员与个别考务工作人员串通进行替考作弊的案件,事后除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被替考考生的家长也受到了处理。 此外,在很多地方,监考人员识别身份证和准考证主要靠肉眼,这给了替考者钻空子的机会。 记者确认替考组织真实存在后,已经向警方报案。记者呼吁正在参与替考的学生主动报警,接受调查,并呼吁教育部门对其“身份证”信息使用机器识别,堵塞肉眼识别的漏洞。文/南都供图/南都 CNSphoto 东方IC 教育部 江西高考替考事件已请警方立案侦查 去年与今年的大学生“枪手”来源地都是湖北 本报讯(记者 雷嘉)昨天全国高考第一天,南方某媒体就以“记者卧底替考组织参加高考曝光跨省团伙”的形式,报道了有团伙组织在江西实施高考替考事件。昨晚,教育部对此 作出回应,称已责成江西省教育厅和省考试院迅速调查核实情况,并请公安部指导有关地方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绝不姑息。 教育部表示,高考公平公正关系广大考生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对于破坏考试秩序、组织替考作弊等违法犯罪行为,一经查实,有关部门将坚决依法 严厉打击。对伪造、变造身份证、准考证及其他证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者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一律取消本次考试所有科目成绩,并视情节轻重同时给予暂停参加 高考、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相关处理记入考生诚信档案。对参与作弊的在校大学生,还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给予开除学籍处分。构 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教育部强调,对于考试管理不力以及违规违纪等行为,将一律严肃问责,绝不姑息。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在去年的高考中,也有媒体曝出有人组织在校大学生赴外地高考考点替考。去年与今年的大学生“枪手”来源地都是湖北,只是去年替考考点是河南杞县等地,今年是江西南昌。 江西 两名涉嫌替考人员已被控制 新华社电(记者 沈洋 赖星)7日,媒体曝光了一起跨越湖北和江西两省的高考替考事件。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称,涉事的一名考生承认替考,已要求南昌市教育考试院联合警方展开调查核实。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关于6月7日高考替考事件调查进展情况的通报称,6月7日上午11时左右,网上出现“南都记者卧底替考组织在南昌参加高考”的 报道后,江西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迅速做出部署,要求南昌市教育考试院联合警方立即展开调查核实。此时距考试结束已不到20多分钟,南昌市教育考试院与 警方采取行动,在语文考试结束前将南昌十中考点的涉事考生李某某进行了控制。经初步调查,李某某承认了替考行为。此外,江西余江县也控制1名替考者。目 前,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 相关评论: 记者卧底参与高考舞弊,的确危害了"高考管理秩序"。但这种"危害"相当有限,还因为及时曝光避免了舞弊者被录取,也保障了公众知情权,这是比所谓现场秩序更高的法益。 昨天是高考首日,一则新闻也引发了社会对媒体伦理的争论:有媒体派记者卧底一个高考替考组织,揭露出多名大学生到江西充当"枪手"替考的内幕。 记者进行卧底调查,甚至作为"枪手"进入高考考场的做法,是否合法?有人认为:为了所谓"揭黑",就使用了违法手段,这有违程序正当要求;也有人认为,这是用"实质正义压倒了程序正义"。 在这里,得廓清几点情况:首先,参与卧底的记者已明确表示,卧底暗访行为之前是向警方报备的,并非一些人揣测的故意逞能。其次,虽然高考舞弊广受诟病, 但依"罪刑法定"原则,中国现行法律并未将替考本身定为犯罪,替考一般按行政违法处理;而高考舞弊的组织者,一般按非法经营罪、诈骗罪等进行刑事追究。 那记者卧底替考的行为,是否必然构成违法呢?刑法理论中有所谓"违法阻却性事由"的概念,它是指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些犯 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并不符合犯罪构成。"违法阻却性事由"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法令行为、正当业务行为等。 "正当业务行为",指虽然没有法律等直接规定,但在社会生活上被认为是正当的业务上的行为。而大陆法系的刑法理论中,一般认为:医疗行为、律师的辩护、 新闻报道、体育竞技4种类型,都是可以作为"正当业务行为"构成"违法阻却"的,即不构成犯罪的。虽然我国刑法理论界对于记者报道是否,及如何适用"正当 业务"说,还没有成熟的学说,但在司法实践中,之前那么多轰动一时的记者暗访,都没有进行司法追究,也可以看出中国的刑事政策倾向于认同记者卧底调查。 其实,整个"违法阻却性事由"学说的背后,是"法益衡量说"。就是当不同法益冲突时,法律要优先保护那些更值得保护的法益。比如同样是生命权,法律应该优先保护正当防卫者的生命权。 而此次记者的卧底,虽然参与了高考舞弊的过程,的确危害了"高考管理秩序",但这种"危害"相当有限,几乎没有受害者,它没有造成考场混乱,还因及时曝 光揭出高考舞弊的黑洞,保障了公众知情权,也使教育、公安部门及时介入,打击了舞弊犯罪,也避免了舞弊者被不公地录取,提升了高考的社会公信,这个法益更 大。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记者卧底调查都可以作为"正当业务行为"。排除其犯罪性的,不是因其"业务"而是因其"正当"。也即记者的 采访应该是"正当的",符合行业规范、公益原则,为了公众知情权等更大的法益,且没有突破"最小伤害"原则等。而在记者卧底替考事件中,涉事记者的行为从 眼下看并无"非正当"之处,对其树起法律或道德大棒,未免有些想当然。 玉素(法律工作者) 相关阅读: 昨日上午,媒体"记者卧底替考组织参加高考曝光跨省团伙"为题报道了有团伙组织在江西实施高考替考事件。报道称替考人员中有多人是湖北多所知名高校大学生。 教育部回应称,已责成江西省教育厅和省教育考试院迅速调查核实情况,并请公安部指导有关地方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截至发稿时,江西南昌已控制一名涉事考生。该名考生承认了替考行为。湖北教育厅表示将全力配合调查。 记者在考卷上请求考卷作废 昨日上午,媒体以"记者卧底替考组织参加高考曝光跨省团伙"为题报道了有团伙组织在江西实施高考替考。据报道,十几名替考人员中多人来自湖北知名高校。约有6人的替考考点为南昌十中,并被要求自称是南昌二中学生。 当时,南都卧底记者已成功进入江西南昌一高考考场,参加语文科目考试。 "我进场考试,最后在考卷上写明卧底一事,请求考卷作废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卧底记者在微信朋友圈上透露,自己提前15分钟写完作文,在考试结束前5分钟被监考老师注意到,考完后被带走,"见了主考官巡视员提醒赶快抓人。" 最终,卧底记者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江西一涉事考生承认替考行为 昨日下午2点半江西省教育厅临时新闻发布会通报,江西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领导要求南昌市教育考试院联合警方立即展开调查核实时,距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已不到20多分钟。 在考试结束前,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副书记曹正龙称,南昌市教育考试院迅速与警方采取行动,将南昌十中考点的一名涉事考生进行了控制。 经初步调查,曹正龙介绍,该名考生承认了替考行为。警方正进一步调查。 据央广网报道,昨日,江西鹰潭也控制了一名来自湖北的替考人员。 据南都报道,6月5日晚从武汉坐火车抵达江西南昌的"上线"等十余人,多为湖北武汉几所知名高校的大学生。 昨晚,湖北教育厅在官网回应,6月7日有团伙组织湖北省几名大学生在江西参加高考替考事件。省教育厅将全力配合江西省教育和公 安部门迅速调查核实有关情况,严厉打击组织替考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对参与作弊的在校大学生,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给予开除学籍处分。构成 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教育部请地方公安立案侦查 教育部昨日回应称,已责成江西省教育厅和省教育考试院迅速调查核实情况,并请公安部指导有关地方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教育部表示,对于破坏考试秩序、组织替考作弊等违法犯罪行为,一经查实,有关部门将坚决依法严厉打击。 对伪造、变造身份证、准考证及其他证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者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一律取消本次考试所有科目成绩,并视情节轻重同时给予暂停参加高考、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相关处理记入考生诚信档案。 对参与作弊的在校大学生,还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教育部强调,对于考试管理不力以及违规违纪等行为,将一律严肃问责,绝不姑息。新京报记者 许路阳 延伸阅读: 搜狐教育独家邀请于丹、张颐武、张鸣、延参法师等名家点评2015全国各地作文 于丹评2015天津、山东卷作文:高考是人文考试大方向标 我觉得今年看了山东卷和天津卷的两个题目后,觉得我们考评的重点越来越在放在了思维方式的拓展和转型上了。现在的在一条道上被规定的内容已经太多了,现在的教育其实是一个标准答案过剩的时代。你比如说数理化可能标准答案是一种科学,但是在人文学科中标准答案不一定是百分之百对的。高考十七八岁的年龄,学生对世界开始有自己判断的时候,他们会有自己观察世界的角度呢。但是这个角度都是我们成年人凭着自己既往的经验很粗暴地告诉他甚至否定他的,这叫非标准答案吗? 我们都在提文化的创新,创新的核心在于人,而人其实是要有最大的解放,有人对于过分僵死、固化的思维方式的颠覆才能释放出一个真自我。考试本身是一种导向,我们是在做考试鼓励人才的思考方式。高考更是这样,高考其实是人文考试方向上最大的一个方向标,高考出什么样的作文题一定对思维方式的鼓励和启发。天津和山东的这两个题目我都很喜欢,因为山东的这个题目其实是给出了一个生活经验中的不同角度。 张颐武评2015高考作文北京卷:题目二选一拉不开差距 这两个题目一个是侧重于抒情议论的,一个要有想象,想象一个场景。两个题都不是特别地难,都不是太难。两个题相对比较稳妥,但是考出水平、考出学生之间的差异难度其实偏高。 "深入灵魂的热爱"这个题目比较平淡。若考生早有准备就比较容易,因为这种议论文一般都会被押题或者在训练过程中被训练到。我觉得很多学生会选这个题目,议论文可能比较好写。"英雄"这个题目有创意但是偏难一些,难度比较高。这个题目场景比较复杂,故事要讲的可信,要有一点综合的能力,还要有一点叙事的能力,文笔要流畅。 两个题还是有区分度的,但二选一难度就很低了。但问题也来了,这种选择可能考不出学生真实水平,拉不开差距,对判卷压力挺大。 张鸣评2015北京高考作文:假大空 评不出好作文 中国作文容易假大空,不好好说话,没有情感,烂煽情。这两个题目完全不搭,第二个还有点实时性,第一个更扯,就是一种虚幻,根本就不搭边,越煽情越好,越华丽越好,一个东西只有能够触动他,挑起心中的真情实感,你才能写得比较感人,至少它不虚假。你这种虚花花的东西,他只能是瞎煽情。 我们从77年、78年考试开始就这个毛病,因为这是中国语文教学的毛病,这种词藻训练,不注重人的真实感情的摹写,今年比去年还过分。估计他们以前都是这么训练考生的,就是煽情,拿个套话套出来,比如说涉及到的成语典故,怎么引入一个名人的故事,然后加以归纳升华,那一套基本上都可以套,这个理论老师都会套的。问题是这种学生很痛苦,到社会上更麻烦,你要到社会上乱写,乱扯,反而不会正常的表达,这是有害的,人们什么感情都是假的,都是煽出来的。 第二个题目政治性那么强,这事不适于,我们过去的矛盾是把语文课当政治课上,这是我们过去的一个大毛病,这个毛病还在延续,这个不好。语文就是语文嘛。总体来说,北京卷的大作为用三个字评价,就是:假、大、空。 谢冕评2015北京高考作文:易变心灵鸡汤难出好作品 北京的高考作文命题总体上来看,是想贴近时代精神,弘扬正能量的,可以说是大作文命题。"假如我与心中的的英雄生活一天",是想在那些历史上"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形象之中植入情感的成份,以使英雄变得真实可亲。 但是,大作文对于中学生来讲,由于他们读书和阅历有限,恐怕很难把握象"英雄"和"灵魂"这样的大词,弄不好就会变成心灵鸡汤式的写作,怕很难出好文章。能让我感动的作文就是好作文。短时间的作文,能出好作文是很难的,能出真情感就足够了。 朱大可评2015福建高考作文:套用鲁迅被用了千百遍 今年福建的高考作文题目套用鲁迅被引用了千百遍的话,新意不足。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述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穿着新鞋,走的老路。 土家野夫评2015湖北高考作文:平庸 切入时弊为上 今年湖北的高考作文题目中规中矩,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平庸无险。如果让我来写,我会选择写杂文或随笔。如果我是评卷老师,我认为能以不同之泉起兴,而能切入时弊者为上。 延参法师评2015江苏高考作文:智慧是人生的胸襟 智慧是一种能量,总在生活里体现,是人生的一种胸襟,每个人都注定历经生活的喧嚣,包括那些绽放与凋零。生活更避免不了那些烦恼忧伤,恰恰需要一份做人的从容、豁达与原谅,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规范别人,但一定要用别人的故事来提醒自己。智慧也是一种承担,包容分歧,善待变幻。 其他点评 外省市高考作文考阅读量 考思考力 7日是高考第一天,首考科目—语文的作文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今年高考全国有18个省是统一命题,其他省份仍然是自主命题。从各地的作文题来看,“材料作文”是今年的主流,同时更加放开了文体限制,有的地区甚至可以写诗歌,充分考查考生的阅读量、思考力和想象力。 上海:造就和谐自我 作文题: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点评: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终身教授胡晓明:上海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题目的趋势,我想归纳为两点,一是由外向内,越来越多地从关注外部的社会热点,转向年轻人的生命成长;另外一个趋势是由文向质,更加注重思维的训练,这更多地要靠平时的阅读积累。 对于中学生来说,生活当中如何去培植柔软素养,音乐美术文学艺术很重要。另外做义工,利用暑假时间去关心弱势的群体,为老人做些事情,为父母尽点孝心,这都是有助于自己的柔软的那个部分成长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环境,要在如何培养柔软的心方面,多用心。 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表示,今年的题目延续了以往的风格,体现两概念对立统一的辩证思考,考验学生的思辨力。有时代 性,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的和谐统一,对健康人格培育、生命情怀的关照具有意义;写作空间很大,是一个开放的题目,可以从多角度切入。 广东:感知自然 作文题: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 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 又似乎很“远”。 点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金涛认为,2015年广东高考作文为新材料作文,即只给材料,不作评判,不给观点,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观点由学生从材料中归纳和提炼,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 今年的材料着意在信息时代,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切入人与自然的主题,从而揭示出人距离自然的近和远。人与自然是个大主题,非常繁复,既传统 又有新意,里面有非常丰富和开阔的内涵,这样就给广大考生以较大的自由和空间,既能让写作基础一般的考生有话可说,又可以让写作能力比较强的考生有较大发 挥空间。 江苏:智慧 作文题: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点评: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孙芳铭分析认为,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目有两个明显趋势:首先是材料文字 趋于简约。以前的材料大都在两百字左右,有的达到五六百字,出题思路是引导考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但从考生角度看,这么多信息,有的存在干扰和误读。如今,材料的文字越来越简短,今年江苏作文的材料只有三十几个字,有利于考生明确主题,拓展思考空间。 其次,高考作文越来越强调理性思维。这几年,高中生作文呈现出的低幼化趋势引起广泛关注,这和当前的语文教学以及作文出题思路有关,不利于高校 选拔具有分析探究能力的考生。从今年高考作文看,不管是江苏的“智慧”,还是四川的“老实与聪明”,还是福建的“路”,都超越传统作文中的纯粹情感抒发, 明显突出理性思维特点。 浙江:文章与人品 作文题: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 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怎么看? 点评:浙江省高考阅卷负责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陈建新说,浙江省从2004年开始自主命题,回看作文命题,经历了具有文化色彩,引导 同学们书写所见、所闻、所思,引导同学们理性思考等阶段。这反映了我们对高考作文的三个价值取向:第一,面向现实生活,关注现实,思考现实;第二,理性思 考问题;第三,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这不仅能使我们在高考中得高分,在今后的人生中,也将获益匪浅。 辽宁:最有风采的人 作文题: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他的博客赢得网友的一片赞叹。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点评:辽宁省实验中学教研处主任、辽宁省语文名教师赵志彦说,这是个传统命题,不易跑题。题目是要求考生从不同角度选择其中一个,写出自己的选择结果和思考判断依据。 这三个人属于不同的领域,但都是经过个人努力,在各自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代表人物。无论是科学家、工匠还是给人留下美好影像的摄影师,传达的都是正能量,反映出在社会每个领域都有作出卓越贡献的人。考生只要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无论选择为何都能写出不错的议论文。 这几年无论是分省命题还是使用全国统一命题,大多是关注社会、关注人们思想道德建设,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文题目,也体现了作文题目和时代保持同步的特点。文/新华社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