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北京高考新趋势:培养孩子六大语文能力2015-06-16 11:32:00 阅读 参与讨论()马上投稿

估分选大学查往年分数线专业测评 3000所大学专业录取数据已全新上线。 测试:志愿常识大闯关惨败案例找专家 考高分也落榜?高出一本5分咋择校?问专家吧。 高考志愿填报讲座日程 全国 6月15日20:00 主讲人:晨雾 预约报名 山西 6月16日8:30 主讲人

  纵观2015年北京高考[微博]命题的趋势可见,“题海战术”或是“抓重点”的方式,将难以再拿高分,各个学科在考题设置上都坚持“能力、文化”的双重立意,考查更为全面、宽广、灵活,在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背后,更渗透着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考查。本期,我们邀请京城各学科专家盘点各科试题的特点,让您之后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有的放矢。

  语文篇

  今年北京高考语文卷在结构上给广大考生一个深深的震撼:试卷一改过去开篇就是拼音题、挑错别字题的结构,而是三段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大量的文字内容给考生视觉形成强烈的冲击。这种结构在北京高考历史上尚属首次。

  与往年相比,北京试卷今年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文字量大增,考生阅读能力成为试卷考查的新看点。今年北京高考语文卷首次设置长阅读考查,整张试卷文字量达到8500字左右,比去年增加了1300多字。

  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卷命题思路偏重灵活、综合的因素,淡化了答题格式和解题技巧,注重考察考生平日的语文积淀。  

  ◆创新发散思维的能力◆

  例题:在语文试卷的文言文阅读中,选取了课本《论语·侍坐》的篇末内容,提供了两种标点,要求考生辨别两种解读的不同之处并作出个性化的赏析。

  分析:试题不考查答案的对与错,而重在区分认识的深与浅、思维的宽与窄,即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和探究路径。试卷主观试题增多,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变高,更加符合语文学科特点,也体现了向宽处试水的命题理念。命制了更多的开放性主观试题。开放性试题结论不求唯一、答案不求统一,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言之合理、自圆其说即可。这些都利于思维灵活性、主观创造性的发挥,为考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建议:传统教育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由度,它要求学生必须循规蹈矩,在固定考查的范围内解答问题,这使得学生的思维近乎封闭与僵化,缺乏应有的开拓与创新意识。它不仅制约了学生当前的学习效率,而且也使得他们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家长[微博]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哪怕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对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的点滴创造性,也要给予适时肯定,以培养他们敢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同时,通过共同讨论话题、引导思维活动螺旋上升,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例题:作文1要求考生选择一位中华英雄,叙述和他(她)一起生活一天的故事,考生不仅要通过多年积累在一定程度上熟悉英雄事迹,还要依据经验、通过想象对人物形象进行再创造,这就为激发他们的丰富想象力提供了空间和舞台。微写作3要求以“圆”为题,写一首小诗或抒情文字。“圆”是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考生需要通过想象唤发感受,抒发感情,表达感悟。

  分析:一方面,青年人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另一方面,想象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凭借想象力,人的思想才有无限广阔的活动空间,因而想象力又是创造力的基础。命题为想象力的驰骋提供舞台,既符合考查功能,切合教学期盼,更是适应了国家对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建议:很多父母总是很直接地向孩子提问,或是很直接地告诉孩子答案,而不给孩子一个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这种直接性质的提问或是答案不利于孩子想象力的发挥。家长不妨经常向孩子提一些疑问,让孩子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到答案,或是架构答案。

  ◆扎实的阅读能力◆

  例题:在现代文阅读中,第一板块为多文本阅读,选取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核心的论说类材料,侧重考查学生信息的提取、归纳、整合、概括能力,第四板块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以“梅花”为主题的散文,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分析:两个板块形成一个整体,体现了《考试说明》中“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阅读材料的特点,以灵活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具有一定长度的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的考查要求。 

  建议:家长培养孩子阅读应有目的、有计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要在家里给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身作则,做孩子读书的榜样,经常与孩子进行阅读的交流。

  ◆对生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例题:今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中依旧延续微写作题型,并以“三选一”的形式出现。其中,第二题要求考生对于社会上某种不文明现象撰写劝说短信。

  分析:这道题是高考说明中的重点,高考说明中给出的微写作范例中,有一题是考查“简短的应用性语段”。学生在写作中要加入议论,加入描写、抒情的技巧。要把彼此风马牛不相及的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理性与感性结合,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更是考查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思考及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建议: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鼓励孩子观察生活、分析事物,创造条件让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多看、多想,并且把观察所得随时记录下来,同时与孩子分享自己平时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体会与经验。

  ◆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例题:在语文基础部分考查了小学的笔画,在古诗文阅读中涉及到了初中的《醉翁亭记》《爱莲说》《桃花源记》等。

  分析: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形成的良好语文习惯和学习积累,有利于其更好地完成高考试题。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积累。现代文、文言文、古诗词等需要多读、多记;只有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建议: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家长要帮助孩子在不断的学习、整理、反思中,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此外,还要注意有意识地把孩子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学习课内书的过程是对知识的积累和总结;课外阅读是知识的延伸和应用,是对所学知识的检验。

  ◆文学素养◆

  例题:高中生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是高考的必需。在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卷中也有不少涉及该方面的考题,如在试卷中涉及到了“岁寒三友”“梅花三弄”“诗体”等。

  分析:这些考题着眼于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所积累的文学文化素养。而文学素养是内涵十分丰富的综合体,没有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牢固基础,就不可能支撑显性的知识和能力;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文学素养的培育。

  建议:家长要认识到,培养文学素养的根本途径是阅读。除了读书、品味,练笔也很重要。语文学习是文化的熏陶,是知识的积累,是能力的训练,是思维的开阔,是格调的提升,是趣味的改善。家长要更加注重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活掌握和理解,更加注重知识、能力的整合和拓展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语文篇”专家支持——

  张  芮(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研修员) 

  盛志武(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

  徐南南(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

  刘德水(顺义区教研考试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

  □文/本报记者 滑经纬

相关资源:

网友评论

    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欢迎留言!个性设置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网站最近动态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