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艺考学美术!学生、家长、老师不得不看的好文章!请考生家长仔细阅读完! 一、 宏观透析(现状与优势) 当前千军万马学理化、轰轰烈烈拼文理的狂热亦趋降温,随之而来的美术天地是玫瑰梦开始的沃土。 1.全国高校都在扩招与新上美术专业。据统计除单独的美院外、全国还有一千七百多所大学95%以上都开美术专业。学美术的考生比学文理的考生考入大学的机会多比率高。 2.不菲的精力、体力、物质投入与日趋激烈的入学竞争、使大批的文经、政法、理化大学及专业日渐褪色、至于就业关就更难预测。所以说让孩子学美术是圆梦的最佳拐点。家长与学生都要认清形势。理性的选择、可说当下应是梦醒时分。 3.美术专业更显优势;平台大、市场宽、路子广。社会需求量与日俱增、他属于复合型技能人才(与医生工程师)相近、如他的就业方向:(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视角传达。园林设计。轻工业设计。电脑动画。广告公司。新闻媒体。行政与企事业单位宣传)等等。。。。。。。。既可与人做高级技术人员又可自己办公司做老板(因有一技之长)。 4.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全民素质更待提高。文理好的学生也需要提高综合实力、下步国家的大政方针就是强调素质教育、文理差的学生更是一个圆大学梦的很好的捷径拐点。www.mei-shu.cn 5.求学像赌场:我们花13年赌一把理化。为啥不能用1---2年的时间赌一把艺术。能吃13年的苦。就能流1年的汗。1年之工可胜过13年之劳。何乐而不为。 二、 微观看点;高考分数的差距 1、 美术考生文化课平均分350分就够一本院校录取线,清华大学2006年文化分440分以上就录取。 文理生需650分。中央美术学院07年370分以上就可录取。天津美院07年330分以上就可。浙江省艺术文、艺术理、也是330分以上。而普文、普理2本也需530分以上、等不在逐个赘述,这差距真是一比就吓一跳。是想高考中文化课差100多分甚至200多分可以说是根本没法补上。但是学习美术;就能冲出这种困难局面。如果有2---3年的努力学习、就能较好的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把握好基本的绘画知识,现在高校的培养目标是重基础、大基础、宽口径培养的教育模式,专业要求相应宽松,把精英式教育目标放在研究生培养上。所以:同学们只要努力学习专业。有2—3年的努力完全可以达到高校的要求,步入艺术殿堂。享受高等教育资源,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 2、 高考中美术生专业与文化各占一半分数。文化学13年才考300多分。而美术专业一年就可取得300多分。这样算来美术就占绝对优势啦。 学习美术是一个人为自己现在或将来,是否能通过这种形式,来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选择! 如果你是负责任的选择美术,那么你将会通过有滋有味的学习后获得满足,也许将来的你就会成为一名有名的画家,即使你没能成为画家,那么通过你长期磨练后所拥有的才能及智慧,你也将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 但是,如果您是为了某种眼前利益而做出的选择,那么枯燥的学习生活将让你过得不快乐,即使将来让你有幸做有名的画家或是一个艺术工作者,你也会因工作的无味及其压力而痛苦不已. 朋友,虽然不知道你为什么提问这个问题,但是我想说你如果是真的对美术感兴趣,那么将来无论让你从事与美术有关的哪些事业,你也会悻然接受,并且十分满足!如果你是出于一时的喜爱而正徘徊于学与不学间,我希望你能明白: 学美术可以视为爱好和特长,但和将来是是否考美院及是否能从事这种事业是不可同言而语矣. 如果是想仅作为兴趣,那么就去学学看;如果是做好准备想遨游艺术殿堂,我支持你勇敢的选择并一无反顾的学习美术;反之,如果没准备好,仅为眼前利益而错误选择会耽误了自己.行行出状元的道理相信你能明白. 主要是两个大的方面 1:将来做画家,可以画国画,可以画油画,水粉画什么的了,随便,一般来说画家分2中,一种是职业画家,比较专业的,靠画画卖钱的,一种是老师,美术老师很多都是画画买的。当然,教设计的也有老师。 2:是做设计,设计服装,设计工业产品外形,设计房屋,设计东西包装,设计房屋装饰,等等等等,还有做动画,网页,前途广阔,就看你能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 我就是从高一开始学美术,然后参加高考 艺术(文)科 这一类的分数线要求会低一些,感觉还是要看自己想怎么发展 如果是 想往纯艺术发展那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般成名的画家岁数都不会很年轻。 如果是准备往设计类发展 那美术就是基本功了,感觉设计还是个人的想法重要一些。 在上大学中有很多人羡慕学美术,觉得是一个很有趣的学科.但是对于那些在校学纯美术的同学来说,一开始就对就业发愁了.对未来充满迷茫不知道怎么办好.家境好的同学就不用说了因为他们就是为了混个文凭,而那些家境不好的就考虑到将来的出路与发展.本来因为纯美术就业面很窄要找到一个工作誓比登天,如果走画家的路出名很难道路艰辛,这就面临现实窘境与艺术出路的问题,谋生和个人追求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美术高考的火爆景观刚刚过去,回望百万考生如潮水涌向各个院校情景,在这背后令人堪忧的是随着高校美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数以万计的美术爱好者与青年纷纷进入大学深造早已成为现实,美术专业由过去少数人的贵族殿堂一下变成了当今平民大众的庭院。然而,我们只要冷静地观察、思考与分析后就不难发现和看出,在似乎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美术高考热”的背后,却暴露出诸多不利于美术人才培养和美术事业发展的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美术高考的火爆现象 “美术高考”热得不正常, 当前美术高考报名人数一年胜似一年。据了解,山东省2008年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美术招生的人数大约16万,居全国之首。河南考生居第二。中央美院报考人数大约在两万多人,较为热门的专业录取比会达到40:1,甚至更高,竞争十分激烈。 中国美院考生露宿操场排队报名,人数达几万人,实际招生人数才1000多人。僧多粥少。 由于时下高考招生人数逐年增多,很多高校都成立美术系、美术学院等。招生人数逐年增多,就意味着培训班生意兴隆。速成现象多见,突击学画几个月,竟然考上了大学的情况已经不是奇迹。从生源情况看,一类是自己本身就比较喜欢绘画,通过学习,既提高了专业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对他们一生都有帮助;另一类是完全迫于高考压力来学习的,有应届的,也有复读的,也有少数高中低年级的。 美术,要求考生要有美术综合能力,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美术不仅需要非常昂贵的资金投入,而且也需要天赋和灵气。考生欲报考美术院校之前,不妨仔细考虑自己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并对自身的艺术素质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面对艺术类高校报考热持续升温,“艺考”热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有专家认为,美术高考已经过热,该“降温”了。因为,录取比例在十分之一左右的状况已经持续了多年,足以说明美术高考不再是一个捷径。而且,社会对于美术人才需求的增长是和经济发展同步的,高校的扩招也不是无限制的,目前美术高考的“热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现实的需求。如果真的有这么多具有艺术天赋的学子钟情美术,那倒是国家和民族的一件幸事。遗憾的是,这支应试大军中的大多数人,是由于文化成绩较差,常规高考无望,在“提高高考录取率”这根魔棒的驱使下,接受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安排,走上这条“艺术人生”之路的。他们经过几个月的美术常识“恶补”,就匆匆决定了自己的命运,直至被各个层次的美术院校录取。 艺考热让很多的学生为了应对高考的优惠政策而“爱”上艺术,无疑这是艺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当艺考降温之后,资源将优化并集中于有潜质的受教育者,这也是艺术的福音。 四、学美术的出路在哪里 “盲目的‘艺考’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就业风险。”艺术专业就业率低是教育界人所共知的事实,除了一些知名的艺术院校外,一般学校的艺术专业毕业生实际就业率远远低于一些基础学科的就业水平。现在,大学生找工作难,艺术生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有关专家认为,一些文化课较差的学生转考艺术院校,这样的艺术教育已误入歧途,不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短期虽能达到升学的目的,但抹杀了艺术教育的本质意义。 现在的问题是,今后若干年内,我们的社会究竟能容纳多少美术专门人才?有多少毕业生能真正找到工作?结论显然是不容乐观的。假如我们能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理智地细分这一艺术教育市场,整合现有的艺术教育资源,除了办好一批真正具有实力的美术院校以外,更多地组建一批美术技师学院、美术技工学校,为这支美术高考大军分流,为社会培养大批实用型美术人才,可能将会使更多的人不再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 五、 美术教育 信息时代的发展应树立“大美术”的教学理念,应当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美术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综合的美术文化教育,同时又是培养创造力、培养具有多元开放的文化胸襟的教育。 当前的美术高考加试,导致长期单一技法训练现象,使考生视域变小、视觉迟钝、思维麻木,对考生以后的深造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美术教育应重视审美教育,我们的美术教育特别重视美术技能的教学,教材的编写以知识技能为体系,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实纵观人类的历史,艺术的发展与历史文化是分不开的。而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在一个有机的环境中完成的。传统“文人画”是中国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人画家是先做文人,后做画家。自古我们就有“绘画,文之极也”的准则。历史上著名的画家很多都在科学或文学诸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在民国期间,蔡元培的美育理论思想为大多数美术教育家所接受,当时艺术教育委员会就通过提案,明确提出:“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美育之实施,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创造及鉴赏知识,而普及于社会”。现代美术教育不能违背艺术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特点,而艺术教育最能体现出人的个性的发展。 美术教育的范畴包括一切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各种视觉影像,既包含传统的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的知识和技法,也包括新兴的与在未来不断兴起的视觉艺术作品和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能建构并传达个人的态度、信念以及价值观的各种视觉影像,并主张通过美术学习,培养学生视觉阅读、表达和交流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对其生活中各种视觉影像进行思考与解读。 当代艺术的发展正呈现出与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的态势,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线正变得越来越模糊,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创作能力,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对学生发展来说是更重要的,当然,艺术创作与欣赏又是不可分的,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欣赏本身就是艺术创造的一部分,是观者对艺术作品进行的再创造。艺术欣赏教育是培育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所谓教育,“人”是第一位! 艺术专业学生出路问题 选择“自由”,难以统计就业率 22岁的黄健忠刚刚辞掉自己的第三份工作:一家四星商务酒店的美工,理由是觉得公司管理不好,发展空间不大。“无业”生活才过一星期,黄健忠已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他是广东人,每个月得为自己在上海租住的7平方米栖身所支付500元房租,做美工时月收入1500元仅够基本开销,是标准的“月光族”。幸好,从小热爱美术、专业成绩优秀的他偶尔还能接点画壁画一类零活赚点钱。 小黄今年7月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室内装潢专业,但从大二实习至今,便没有做过与装潢相关的岗位。工作不稳定,收入不高,但他仍然显得乐观和满足。虽然读书时的28名同班同学大多数都已找到工作,但除极少数幸运儿外都很难进入专业对口又稳定、有前景的好单位,不少同学已转行做起了销售、保险,或者开小店,还有人至今蹲在家里。 “这几年,我们学校学生毕业签约率都保持在90%以上”,上海某高校招生办公室主任这样告诉记者。这几乎是所有高校招生和毕业工作负责人的口径,也是招生季节里各高校的宣传口号。但实际上,按照今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2004—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部分专业就业率区间分布》统计,艺术类部分专业就业率已低于60%。 作为高校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率很难获得精确统计。灵活就业、自由职业,是在这个群体中最常听到的用语。艺术类毕业生中,不少人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专业对口的长期劳动关系和稳定工作岗位,他们可能同时受雇于多家事务所,以项目分包的方式获取薪酬,或者只签订临时劳动合同。同济大学与上海电影集团合办的电影学院今年首批毕业了20名表演专业本科生,其中签约进入演出单位的只有3人,其余有人考研、出国,有人待业。但他们多半不愿去挤招聘会,成为朝九晚五的白领一员,而是选择了“自由”。 在上海,真正反映出艺术类就业市场下滑趋势的,还是薪酬行情的变化。“前几年,美术类专业毕业生一工作就能有三四千元月收入,现在一般只有一两千元,且竞争激烈,用人单位敢说‘工资只有这么多,不来就算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这样总结。 汪大伟说,近两年里,选择自由职业或隐性就业的美术类毕业生,约占30%。一部分油画、国画等纯艺术专业生选择成为独立艺术家,这往往经过10年以上的磨砺,成功率极低。虽然半数以上学生都能找到工作,但其中一部分很难“专业对口”,只能转行。这一形势,今后会更为严峻。自由职业、临时合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艺术类行业的真实就业情况:有多少人是出于理想追求,又有多少人非我所愿地选择了“自由”,没有人说得清楚。在行业之外,更多人看到的,仍是艺术类从业者的轻松自由生活和成为明星或艺术家的前途。 升学捷径,方式依然“粗放” 与小黄辞职同时,复旦大学刚刚得到一笔亿元捐赠,这笔捐赠款中相当大一部分将被用来建设一座艺术教育楼。几年前才建立的复旦大学艺术系,不久即将升格成为艺术学院。复旦大学方面认为,这是学校各个学科延伸发展的必然结果。他们强调,将依托学校的综合优势,高起点,办出专业特色。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目前已有30多所高校开办艺术类专业。规模最大的专业院校,年招生数已在1000人以上。近几年来,上海本地参加美术类高考的学生,基本稳定在每年6000人至8000人,参加影视表演类考试的学生去年仅为300多人。在每年约9万人的考生总量中,比例并不太高。作为一座高校云集之地,上海高校每年通过统考招收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的人数,约在2500人左右,加上大专和中等专科学校的招生数,大多数有志于艺术类专业、又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年轻人,都有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去年起,随着一波升学高峰过去,一些学校艺术类专业甚至没有完成招生指标。原本喜欢“目光本土”的上海高校,已将越来越多的招生名额投入了其他省区。上海艺术教育界人士多半并不认可“艺术类专业过热”、人才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的说法。他们认为,问题在于扩招带来的生源下降和资源稀释、教育方式粗放,使得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艺术行业发展的社会需要。 前几年的高校扩招,带来了大量并无艺术兴趣或天赋、只因艺术类专业高考录取分数比一般大学低得多而将其当成升学捷径、目的只在乎一张大学文凭的生源。这些学生的培养,令许多艺术教育者烦恼头痛。“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应该走这条路。他们没有从事艺术创作的天赋,也没有做好接受艰苦训练的思想准备,毕业后也很难在行业有所成就。”一位影视表演专业的教师这样评价他的学生。 艺术类专业在传统上是个体式教育。扩招后,美术类原本不超过10人的班级变成了30人以上,专业教师个别辅导变成了上大课,像以往一样精雕细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几乎已不可能。有老师无奈地调侃说,自己是在培养艺术爱好者而非专业人士。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我们需要检讨艺术类专业的扩招影响。是否将艺术类专业院校办成“提高全民族艺术素养”的普及地,汪大伟认为“值得商榷”。 专业雷同,低水平是致命伤 “真正的问题是,各高校艺术类专业设置不尽合理,课程雷同,学科体系不健全,专业与社会发展相脱节。”上海视觉艺术大学数码学院副院长胡介鸣这样说。 仅以实用美术类的“工艺设计”专业为例。资料显示,2003年,上海仅有几所高校开办这一专业,毕业生900余人。到了去年,开办“工艺设计”专业的学校已达到十几家,毕业生2100多人。原本保持稳定的就业市场,一下子多出一倍的学生,市场需求并未同步增长,如何能消化得了? 汪大伟曾经在上海市统一的招生咨询会上有心地收集过各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招生简章。尽管为了吸引考生注意,许多专业花样翻新名字诱人,但基本课程设置大同小异。过去叫“电脑艺术”的,现在被包装成“数字媒体”、“新媒体”、“数码艺术”。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名字,但课程几乎是“拷贝不走样”,完全看不出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动画是近些年最热门的艺术类专业之一。国内已有专业院校,以招生每年一两千名的速度为这一新兴行业增添着新生力量。然而,“国内动画业做的全是来料加工的活儿,培养学生的方式就是跟着市场做低端操作,培养加工能力,毕业后凭低成本做熟练工。长此以往,中国动画和游戏业不知何时才能形成真正的原创基地。”胡介鸣说。在同济大学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钟勤看来,国内影视表演类院校普遍缺乏良好、稳定的师资队伍,年富力强、有实践经验者多数忙于表演和制作活动,少数有资质受欢迎的教师往往会在10多所院校兼课。上海戏剧学院因为教师不够,不久前还重新召集起学院70岁以下的退休教师再执教鞭。“艺术需要创意,艺术类专业则要有科学体系和历史积淀。”汪大伟这样表示。近年来,许多艺术类专业的设置都紧跟市场,一出现热门新行业,就一窝蜂地设立新专业。但人才培养的必要周期,往往使得跟风之举陷于失败:招生时人才奇缺的行业,4年后学生走出校门时可能已门庭冷落。 各大高校争设艺术类专业,扩大招生,也带来了艺术教育资源的激烈竞争。目前,艺术类专业通常被视为文科的一部分,套用理工文科采用的现行教育评估指标,远不能反映目前艺术类专业的独特性和真实教育水准,也不能显示社会对不同院校专业人才的接受情况。 建立一套符合艺术专业的教育评价体系,或许也是改变艺术教育专业雷同、低水平培养的必需。 学艺术,是许多少年的梦想,也是许多家长的梦想。近十几年来,学校看准了这一社会倾向,大量招收艺术专业的学生,如今,已经不再是艺术院校吸纳艺术学子了,几乎所有大专院校都在艺术专业上打主意,连理工科学校都设立影视专业,都有表演行当,有考试录取的,也有交钱就可以进的,五花八门。 每年招生时,艺术门类总是门庭若市,报考与招收比例也极不相称,但依然有无数人前赴后继,考不上一流考末流,考不上官办考民办,考不上正规考野路。艺术招生的奇特景象已经成为多年来的新闻热门话题,许多热衷表演的青少年漂流在北京上海等地寻找出路,也是人们关注的一大城市景观。其实,艺术学习,可以为我们的素质教育增添重要的养分,经受艺术熏陶,对任何人都不无裨益,但学过之后,到底做什么,却需要我们慎重思考。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