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alking,高中大学生的交流圈 一个人出去。 不自拍。 不去热门景点。 不只为了去看“世界那么大”。 关于旅行,她说她的,你呢? 从2012年大学还没正式毕业,刚开始拿实习工资的那天起, 我基本上一年所有大小假期一天不落下只贡献给了一件事——拎箱子,一个人去旅行。 其实如果把一年的所有法定假日都算上,加上年假和拼一拼调休, 一年总能有将近1/12的时间都在旅行在远方。剩下的11/12用来工作、玩,还有和男人约会。 我知道你在翻白眼,心里暗暗想这一定是个穿着白裙子白球鞋爱胃疼爱远方的文艺女青年,要么就是护照盖戳狂热患者到哪儿都发朋友圈9张大图的“拉仇恨星人”。 可是我都不是。我不过是一个朝九晚五,毕业不满3年钱包很小的普通妹子。 假期和闲钱都砸在旅行上,图什么? 一个妹子这么狂热地把所有假期和闲钱都砸在旅行上,图什么呢?每个人旅行的目的不同,去旅行背后的心理动机都不一样。没好没坏。我一直觉得把什么去旅行的原因说得多高尚多动人,然后强加给别人,都是一种价值观的强奸。 比如,你半夜十二点随便踹开拉萨一家国际青旅的门,找到男女生混住的宿舍,挨个拎起来问那些风尘仆仆满世界乱窜的背包客为什么去旅行,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个外表相似但个个奇葩的私人理由——也许是因为裸辞“老子不干了”,也许是因为研究西藏文化,也许是因为“想念却不想见的人”,也许是“为了在天黑之前忘了她的眼睛”。当然也有一个被鸡汤文玩坏了的理由——为了去寻找自己。 再或许什么理由都没有——我在浮梁碰到过一个教我唱《南山南》的男生,他就是暑假在家,下午出门突然觉得阳光不错应该出去走走,于是拎了一个塑料袋,除了钱包手机只带了一件干净衬衫,跳上火车,坐了12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就来南京了。 我问他是不是太仓促了,后悔不?他说后悔啊——后悔的是没带耳机。然后他就在火车上干坐着,发呆发了12个小时。 所以,每个人去旅行的原因都是很私人的,很个性化的,没有是非对错,没有谁比谁更有意义——因为意义本身带有主观性,它源于自己。就像是同在江西的浮梁,我因为感慨《琵琶行》的“前月浮梁买茶去”,那个男生是因为“突然就做火车硬座路过看看”,但不影响我们都恰巧来了浮梁,在浮梁各有各的心事,各有各的收获,一起听了一首《南山南》。 所以,强行推销自己“为什么去旅行”,哪怕说的再惊天地泣鬼神,没太大必要,因为旅行本是件私人的事,就像是读书。 消化肚子里的书 这些年的拼命旅行,给我带来了实打实的收获。最强烈的收获之一,就是消化肚子里读过的那些书吧。其实越旅行越发现,如果你不出去“读世界”,只是在家“读书”,对书的理解也就仅此停留在这个层面。外在的知识想转化为内在的见识,光读书不行,一定要出去读世界。 我一直有一种很矫情的看法,就是人在两种状况下容易很矫情:一是当你追求的精神层次,远远超过你现在的物质层次(比如你拿着每月1000块钱的实习补贴,却看一本宗萨仁波切的《正见》追求“不为物质动心”);二是当你读过的书,远远超过你现在见识和阅历(比如你读了一肚子理论,却半毛钱的实践经验都没有)。 所以我拼命去旅行,并没有太复杂的理由,起初纯粹是为了消化那么多年肚子里的书——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读书、做书、翻译书,总之是天天跟书打交道。再不趁着假期出去读世界,非得成为“第三种性别”不可。 所以,一年12个月,11/12的时间都在“读万卷书”,那么剩下的1/12一定要去“行万里路”。 我喜欢古典诗词,所以选择的旅行路线也基本上都跟诗词有关,比如迷恋《长恨歌》,听昆曲《长生殿》一遍遍泪流满面,就一定要去马嵬坡看看,哪怕去找到那个土坡哭一场也好;比如背了那么多年《枫桥夜泊》,就一定要跑到“姑苏城外寒山寺”看看,你才真正感到为什么寒山寺是历代失意文人心中的“阿司匹林”;比如迷了那么多年的《红楼梦》,明明知道是假的,还想去林黛玉的老家扬州看看,看看她还在不在;比如初中时候就背的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真的要去绍兴的沈园看看,才发现那两首词中,不仅仅是猜度千年的伤情那么简单;比如迷恋多年的《霸王别姬》,张国荣的电影,李碧华的小说,京剧的念白,从会说话就开始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就想去项羽当年的乌江边看看,辗转找不到,于是在清明到了徐州项羽曾经的戏马台,悼念也是好的;比如迷恋《二泉映月》,就想跑到无锡盲人阿炳的故居看看,那对《二泉映月》的感受,是你在书中、耳朵中曾经从未有过的理解;比如背了那么多年《离骚》,就一定要到端午节,辗转飞到汨罗江边哭一场,你才明白屈原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夹杂着多么缠绵复杂的情绪。那都是你在家里读书,感受不到的理解。 近期还打算去安徽的宣州看看。因为最近的一次旅行到安徽凤阳,一个导游妹子说她老家是宣州的——对,就是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宣州。还有就是,中国的宣纸之所以叫宣纸,就是因为最有名的在宣州。打算去看看,想去那里的宣纸文化园区看看古老的宣纸是怎么做的,想去谢朓楼看看李白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还有好多好多例子,不一一举了。比如《岳阳楼记》的岳阳楼,《滕王阁序》的滕王阁,《醉翁亭记》的滁州醉翁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因为迷恋柳如是的诗词,深夜翻她的诗集睡不着,于是就想去一趟常熟虞山南麓她的墓去看看。怎么去找柳如是墓呢?百度地图显示实在江苏常熟的虞山南麓,可具体位置也没有太说明。从明末清初到现在了,还有没有都是个问题。我在常熟没有熟人和朋友,没法打听,就只能在网上使劲扒信息赌一把。常熟是个江苏的小地方,没有机场也没有火车,我要一个人先从北京飞到无锡,然后从无锡飞机场转到无锡汽车站,再从无锡汽车站坐长途大巴到常熟汽车站,然后再做常熟的公交车,按着GPS的定位到虞山南麓的道上往前走,一直找到柳如是墓。其实这种地方,就连当地人也未必知道。我问常熟117路的公交车司机,会路过柳如是墓吗?天天跑这条路的司机说不知道。后来我问,军营站到吗?他说到。于是我就在军营站被扔下车,一路走才找到柳墓。 我知道,你可能觉得,这一通折腾,就为了清明在她的墓前看一看,和她说说话,一定是作死星人。这么来一通,你就对她的诗词理解更深刻了?《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不是说:“这个王十朋也真是不通,俗话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在家对着碗哭也是一样,何必跑到江边来哭?” 可是,在家对着碗哭,和真正跑到江边来哭一场,还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去旅行?用个特文艺的回答来说,“如果你相信有前世,那么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前缘未尽。是你和某个地方的前缘未尽。它拽着你,牵着你,那些文化情结随着年龄在深夜无数次翻涌缠绵,那么揪着你心疼。让你哪怕相隔那么远,哪怕事隔千年,一定要去当地看一看,此生方可安心。” 旅行:比“余额宝”赚钱的投资 金兰都有句挺有名的话吧,说年轻人不要急着投资,现在不是投资的时候。一来你太年轻也没多少本钱,赚也发不了多少,顶多持平现在的通货膨胀率;二来,年轻时有这个钱不如投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当你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成为了远远超越同龄人的更好的自己,那才是真正放长线钓大鱼的投资。 我是半罐子商科背景,半罐子文科背景的妹子,真让我像纯金融背景的小伙伴那样谈理财钱生钱,我也不是那块料。于是非常有自知之明——既然存款的利率还比不上通货膨胀率,有闲钱存在银行也是贬值,那还不如趁年轻去投资自己,趁年轻去旅行了。 如果你确信并无比相信,你会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你的成长速度>通货膨胀速度,那么旅行绝对是比“余额宝”更赚钱的投资——因为有些事越早做越好,比如十年后,你在旅行中走过的那些路,看过的云,喝过的酒,路过的桥,遇见过的人……这些无可复制的经历,都会随着你的身体慢慢发酵,内化为你的内心能量,让你变成一个独一无二地、更成熟、更有态度、更有见地的自己。 就好比今年你23岁,5年后你28岁。你是每年把2万块钱存到银行里,等到28岁时除了自己的城市哪里都没去过,苍白地握着它的利息和通货膨胀率较劲更有意思,还是用这笔钱已经去了50个自己喜欢的“远方”,让自己同样在28岁时候,已经拥有了50段独一无二的人生故事、遇见了50段独一无二人生的朋友,积淀了50段属于自己的人生态度,更有意思? 最后想说的话,其实是一个学妹跟我说过的,她说,其实越是出去走走,人就会变得越谦卑,越谦和,越担待别人,越不夜郎自大。 你见过更高的山,于是发现自己没什么了不起;你见过更卑微的弱者,见到他们的生活处境,你会有一种担待——为自己没有生在这样困窘的地方感恩。当出去走的次数多了,有时候我会对那些曾经认为“没素质”的人多了一份理解——比如那些没读过很多书,在火车硬座车厢随便脱鞋、满身味道的人;比如那些“没文化”的插队的身材走样抱着孩子大声嚷嚷的大妈。有时候我会念一句阿弥陀佛,因为如果我生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教育环境,是不是我也如此,甚至还不如他(她)。 《一代宗师》里的宫二有句话,说武学有三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其实,旅行就是一个让你“见自己”的地方吧。因为你发现,你再高高不过苍山,再深深不过云海,再强强不过岁月。 对,我们看到的世界越大,就越不会为了眼前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揪心了。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