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学毕业已经整整十四年了,但是直到今天,我依然会反复做到两个跟大学有关的梦:一个是我辅修了经济学的课程,因为实习缺了很多课,期末参加高等数学的考试,打开试卷,惊觉一道题都做不出来,急出一身冷汗(类似的梦好像很多人都做过吧);另一个梦是毕业离校前的最后一天,我从外面跑回宿舍楼想跟同学们告别,气喘吁吁地跑到楼上,发现大家都已经走光了,只留下一地狼藉——我终究晚了一步,难过得大哭了起来…… 这两个反复出现的梦,其实都是现实的写照。大学里,我曾非常认真地上过经济学的课,可究竟什么原因使我半途而废,最后没有参加考试,我却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了。毕业前夕,我得了一场麻疹,被隔离在校医院里,等我被“放出来”的时候,已经到了离校的最后日子。原本以为毕业会是一场隆重的告别,结果我的大学时代就这样措手不及地结束了。 那个时候,我们好像并没有想到过毕业旅行这回事,因为大家早已迫不及待,要奔赴自己的未来——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班里的同学就陆陆续续去外面实习了,大约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除了考试,全班同学就再没有能聚齐过。就连离校,大家也都是陆陆续续走的。我想我之所以会做到那个梦,是因为毕业后我留在学校当了老师,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有一种深深的落寞感:同学们一个一个全都踏上了自己的旅程,却把我孤孤单单留在了这个校园里。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了毕业旅行这种方式。在我看来,毕业旅行最现实的一层意义,就是跟学生时代的假期说再见——走出校园之后,也许就很难再有像寒假、暑假这样悠长的假期了。我也是在工作了很多年之后才开始“反省”:当年的我们,为什么要那样着急地奔向社会呢?就像小孩子喜欢试穿大人的西服一样,上学时的我们,也特别急切地想要去体验工作的滋味,却不知,工作将占据我们未来三四十年的时光,而学生时代的假期,却再也回不去了。 给毕业旅行贴上“致青春”、“与青春告别”这样的标签,也许有一点矫情的意味,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大学时代的集体旅行,确实有它独特的地方。直到今天,我还常常会想起大一大二时,全班同学一起去天津、去十渡、去野三坡、去北戴河的场景。买没有座位的站票、在垃圾遍地的路边大排档吃夜宵、睡棉被已经发硬的“农家乐”大炕、在深秋时节的户外洗冷水澡……嗯,如果不是有一大群人同行,我想我永远都不会有勇气去体验这样的旅行吧?一旦跟年轻、友谊、任性这些关键词联系在一起,再简单的旅行,也会带来那么真实的快乐。我不敢说那几次“穷游”在我的人生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但它们一定属于我大学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亮色。 有一年“五一”小长假,我班里的学生集体去泰山玩。他们赶在夜里上山,结果却被堵在了半山腰——因为整条山路上,挤满了从四面八方的大学赶来的、跟他们一样准备去山顶看日出的年轻人。夜晚的泰山是那么冷,却又那么热闹,学生们在那里捱过了艰难的一夜。我看到有很多人在网上抱怨说:此生再也不想去泰山了!但我知道,也许那一刻真的很辛苦,多年后当他们回想起来,那一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夜晚。我在半夜里刷着手机,竟对饥寒交迫的他们羡慕得无以复加。 所以在那届学生毕业的时候,我强烈建议他们再来一场毕业旅行,我还以我的个人喜好向他们推荐了好几条线路。最后,也许是在我的反复怂恿下,他们终于成行了。坐在开往西安的火车上,班长发出了第一条微博——直到那时我才知道,原来他们的毕业旅行,全部成员就只有四个男生。其他人呢?我不知道。也许就像十多年前的我们班一样,在每个人都急着赶着奔赴前程的毕业季,要想组织起一场集体旅行,实在是太难了。 那几天,我一直在网上追随那几个学生的毕业旅行,一路跟他们互动。但有一句话我始终都没有问出口:“你们的毕业旅行,为什么没有叫上我?”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