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时代,我国职业院校该如何应对? 本文内容源自媒体对2015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总设计师黄麟的采访。 日前,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在2015中国重庆国际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博览会上宣布:我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消费国,作为“中国制造2025”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机器人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对应的机器人相关专业人才,尤其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也将出现井喷。 据统计,自2011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首开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后,各地职业院校紧随其后。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有120余家职业院校开设机器人相关专业。对于这样一个发展才几年的新专业,高职院校的机器人专业该如何建设、发展,以更好地对接和服务产业? 为此,2015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总设计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控制技术学院院长黄麟,详细介绍了我国职业院校机器人应用专业的发展情况和广阔前景。 我国将全面进入“机器人”时代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销售的机器人达到5.7万台,占全球销量四分之一,成为全球机器人销量第一大国。2015年中国机器人销量继续蝉联第一宝座。但纵观全球,ABB、发那科、安川、库卡是工业机器人行业中的“四大家族”,占据重要的市场和技术优势。 而同时,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机器人代替人”的工业需求也越来强烈。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横向比较,我国目前平均一万名工人中的工业机器人使用量约为55个,而日本、韩国的这一比例为3%,美国为2%。可见,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市场前景。 黄麟表示,不管是客观的工业转型需求,还是当下的销售总量数据,主动张开双臂“拥抱”机器人时代,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他认为,一方面,要加紧机器人核心技术和应用的研发,掌握机器人行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另一方面,要推动应用,让机器人真正能帮助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 职业院校定位机器人集成应用 7月1日至4日,2015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天津举行。该大赛最大亮点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第一次被列入比赛项目。 “机器人在技能大赛以及其他各类展示场合亮相的频率并不低,但仅停留于展示、表演,比如机器人跳舞、机器人做家务等。但作为工业机器人运用到生产流水线,这绝对是第一次。”黄麟直言,这对于职业教育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黄麟表示,工业机器人技术包括核心部件机器层、核心应用算法层、工业生产的通讯层和表演展示的示教层。前两个层次需要很高的理论知识,应该由研究性大学来培养相应人才,而示教层的发展有限。作为职业教育,我们选择通讯层,即工业机器人的数据融合和集成应用方向,即培养学生的机器人安装调试、编程组合应用的能力。 为什么这么选择这个方向与定位?黄麟表示,我们也是经过多年摸索、尝试而得出的方向,与企业深入合作共同研发AGV机器人,不断提高运动精准度,让流水线的机器人换人成为可能;2011年学院启动的智能工厂项目,又让工业机器人找准了与物联网结合的数据融合发展之路。 黄麟进一步阐述到,简单说来就是以智能制造为切入点,通过“互联网+”,把多种机器人结合到一条生产流水线中去。这样,既可实现机器人代替人,同时互联网技术又能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便于监管、分析和后期优化工艺等,对我国的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解决问题是专业建设的中心 按照该赛项的要求,参赛者需要在9小时内完成对码垛机器人、AGV自助运料机器人、六关节机器人的安装调试和电脑编程,使这三种机器人实现特定工件的搬运、识别和分类包装等功能。“对应到实际的生产中,就是特定工件的搬运、识别和筛选包装,再整合、丰富功能,就可代替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 黄麟表示,目前,国内并没有系统公认的工业机器人课程体系、教材和实训设备等教学资源。因此,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当下都处在探索的阶段,教什么、怎么教、甚至实训平台怎么开发,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但有一条,这一切都得以学生能有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最终目的。 2013年,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增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方向,2014年这一专业正式独立开设。“我们自主设计了一整套从课程体系建设、教材编写到实训平台搭建的人才培养方案,跟该赛项的设计思路是一样的,就是‘数据融合、集成应用’八个字。 目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机器人专业课程主要有工业机器人概论、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视觉传感技术等,教材全部是校企合作开发的校本教材。对应到实训,学院搭建起了运动机器人、轨迹再现机器人、基于视觉的并联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综合应用四大实训载体,能够实现工业机器人的搬运、识别和分类包装等基本功能。(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陈敏)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