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2003-2004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形成性测试历史试卷
命题人、审核人:余德界
2004年5月20日
一、单项选择(75分)
1.鸦片战争前的四十年,鸦片大量输入中国,对其恶果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严重危害了清朝的统治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优势
C.把中国卷入了世界市场 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2.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奏言:“向时纹银每两兑钱千已难,今则每两兑至千又六百。”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地丁银税增加 B.官场贪污成风
C .封建经济衰落 D.鸦片输入激增
3.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中国的大门被打开
B.出现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C.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咸丰统治时期与道光统治时期对比,明显的区别是
A.中国主权日益遭到破坏 B.封建经济逐步地解体
C.学习西方思潮日益深入 D.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
5、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②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③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④两者都反映了太平大国农民运动的要求
A.① B.③ C.②③ D.③④
7、新思想的核心和实质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D、自强求富
8、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主要依据是
A、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了新式学堂
C、创建了海军 D、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教育
9、下列关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受外商企业和洋务派办厂的刺激
B.由鸦片战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C.是中国社会开始走向近代化的标志
D.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1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 )
A、它产生和发展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
B、它的产生晚于中国无产阶级
C、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尚未能形成资本主义经济
D、民族资本企业的投资人多由官僚、地主和商人转化而来
11.下列《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中,欧美列强也都享有的是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办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12.辽东半岛在三国干涉还辽后的实际结局是
A.仍处于日本的控制之下 B.为俄德法三国瓜分
C.中国领土主权得到维护 D.俄国的势力不断扩大
13.“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
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
B.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C.可使美国在华获得权益居列强之首
D. 表明美国承认列强在华特权
14、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基本因素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C.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
15.下列关于维新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
B.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C.它在中国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
D.它是一股进步的、爱国的民主思潮
16、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在于
①引导人民重新认识孔子②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③利用儒家思想宣扬变法④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A.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B、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C、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D、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运动
18、对“扶清灭洋”的口号的看法,正确的是( )
(1)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产物;
(2)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是片面的;
(3)主要代表了广大小生产者的愿望
(4)缺乏新的经济基础
A、(1)(2)(3) B、(1)(3)
C、(1)(2)(3)(4) D、(2)(3)
19.下列关于《辛丑条约》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赔款数额之巨居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之首②使中国北方国防门户洞开③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④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较维新派兴民权思想要进步,主要体现在
A.反对民族压迫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C.国家的阶级实质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21.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同立宪派的矛盾
22.清末“新政”与洋务运动的不同点是
A.在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外危机的背景下开始
B.有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C.统治阶级内部对出台措施存在着严重分歧
D.对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客观上起了诱导和刺激作用
23.中国人民开展保路运动的最根本原因是
A.反对收回已准许商办的铁路干线
B.反对将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C.抗议逮捕保路同志会负责人
D.推翻腐败卖国的清政府
24.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诸项法令中,对其革命纲领未真正实施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25.《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是
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力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四、材料解析题(1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力为界。凡欲加力使之大莫如机器……一人所作工,能给百日食。”“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藉以自存也。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之差别限界而无之。
——摘自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材料三 “生产之要素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对外资)“欢迎与反对,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苟政府财政之基础固,而所以运用之者适其宜,则外资之必不足为国病明矣。”(外资)“用之于生产者,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之于不生产者,势必蒙外资之害。”
——摘自梁启超《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辩》
回答:
(1)上述材料中梁启超提出了哪些经济思想?
(2)简析梁启超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积极意义。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三权鼎立之说,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入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家安得不强?
——摘自康有为《请立定宪法开国会折》
材料二 亲贵立宪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公爵载泽,有被西方报刊称为“最具自由思想的亲王”民政部尚书善耆,有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的端方,……其中一位重要人物就是后来的摄政王载沣……为什么这些身居高官的亲贵人物,会成为立宪派运动的积极支持者与推动者?从一般原因而言,作为中国人,他们与国内的绅士官僚一样,深受内忧外患的刺激,……他们深信,中国只要仿效日本实行立宪政体,就可以日臻富强。从特殊原因而言,在这些满清权贵中的核心人物看来,立宪不但可以消除革命派的威胁,而且改革一旦取得实效,将使满族人建立的王朝重新取得汉族人的信任,清王朝也就可以长治久安。
——摘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三 立宪实行,越速越妙。预备两字,实在误国……现在日日言准备,遥遥无期,臣恐革命党人为患是小,现在日法协约、日俄协约,大局甚是可危。各国视中国能否实行立宪,以定政策,愚臣以为万万不可不速立宪者,此也。
——摘自张之洞《入京奏对大略》
回答:
(1)依据材料分析在清末预备立宪风潮中,不同政治力量倡议立宪的相同和不伺目的。
(2)说明清末预备立宪破产的原因。
五、问答题
28、19世纪六七时年代,中国社会有哪几种性质的近代工业?简述其形成的背景。评价它们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29、有的史学家认为,在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经过了“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分析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所经过的每个历程的主要原因。(2)简要评述三个历程的实践活动及其结果。
2003-2004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形成性测试历史试卷
答题卷
一、单选题(7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D D C D C D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B A C C D C D B
21 22 23 24 25
B C B DD
二、材料解析题
26、(1)经济思想:发展工业,以工立国;发展商业;引进外资,用于发展生产。 (2)历史背景因素: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早期维新派的发展商业,保护本国经济的思想。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学、经济学思想传人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积极意义:符合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富强,有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是爱国进步的思想。
27.(1)相同目的:希望通过立宪使中国强大起来。不同目的: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希望在中国立定宪法、开国会,实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建立起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亲贵立宪派的目的是消除革命派的威胁,使清朝的统治能长久延续下去;实权派官僚的目的主要是消除外国侵略势力的威胁。
(2)立宪派的成分复杂,不同的政治势力的动机差异甚大,很难协调一致。立宪运动仅仅局限于少数贵族、官僚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在帝国主义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道路,君主立宪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三、问答题
28、外国资本家创办的企业、洋务派办的企业、中国民族资本家办的企业
形成的背景:
1)外国在华工业始于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和租界的设立
2)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新思潮,由于外企的影响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开始创办工业;
3)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以及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形成
不同影响:
1)外国在华企业虽刺激了中国工业的形成,但它们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洋务派未使中国富强,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人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的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
29、(1)主要原因:
“睁看眼世界”——受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一批有识之士,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国外历史、地理,总结失败的教训,寻找御敌的方法。
“走出国门看世界”——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统治集团为挽救统治,进行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仿洋改制看世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马关之辱和瓜分狂潮,使中国人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和耻辱感,先进的中国人把认识世界与变法维新结合起来。
(2)实践及结果:
林则徐在广州设立译馆,编译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的作用。清政府陆续派官吏常驻外国,并派遣留学生。
洋务派创立了一批近代的军事、民用工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维新派大力宜传学习西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终因戊戌政变而失败。戊戌变法在当时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