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申请在线客服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卷中心>>地理试卷>>地理其它

学校高一月考

资料类别试卷

其它 

提供方式免费

下载扣点0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学科地理

使用年级高一

上传人wxjxb

更新时间2006-2-8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 收藏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高 一 地 理 期 中 测 试 题 2005年4月16日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1分) 1.我国南方产水稻,北方产小麦;南方产甘蔗,北方产甜菜。这种现象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 ) A.地域性特点 B.季节性特点 C. 周期性特点 D. 整体性特点 2.下列农业投入中,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是( ) A.热量、光照 B.劳动力 C.农业机械 D.化肥、农药 3.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中,全部是社会经济条件的是( ) A.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B.市场、交通、政策、劳力 C.气候、市场、机械、水源 D.地形、土壤、交通、城市 4.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条件是( ) A.交通运输 B.市场需求 C.政府干预 D.降水多少 5.世界水稻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 ) A.亚洲东部、南部和东南部 B.非洲的埃及和尼日利亚 C.欧洲的西班牙和意大利 D.拉丁美洲的古巴和委内瑞拉 6.世界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是( ) A.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B.美国的西部大草原 C.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D.中国的内蒙古高原 7.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 B.商品谷物农场都是家庭经营方式 C.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也有商品谷物农场 D.商品谷物农业包括水稻种植业 8.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澳大利亚 C.新西兰 D.阿根廷 9.下列工业部门和工业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 A.采掘工业——资源密集型 B.纺织工业——资金密集型 C.电子装配——技术密集型 D.集成电路——劳动密集型 10、世界混合农业最主要的结构形式是: A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B 蔗——果——桑——鱼 C 畜牧业——谷物生产 D农——林——牧——副——渔 11.鞍钢与宝钢在区位上最显著的不同是( ) A.鞍钢接近消费市场 B.鞍钢接近原料、燃料 C.鞍钢水陆交通便利 D.鞍钢技术力量雄厚 12.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和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吸收力,是因为( ) A.靠近原料产地 B.靠近销售市场 C.利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 D.利于工人上下班和外出学习培训 13、下列工业部门,按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顺序排列是: ①采掘工业 ②家电装配工业 ③宇航工业 ④钢铁工业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③① 14.企业在其扩展的新领域内的空间发展特点是( ) A.首先进入最大市场 B.首先进入较小市场 C.充分考虑市场距离 D.空间地域无选择性 15.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其最终目的是( ) A.充分利用各地资源 B.实现经营全球化 C.使产品接近消费地 D.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16.下列工业地域发育程度较低的是( ) A.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汽车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机械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D.食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17.下列各组工业部门属传统工业的是( ) A.钢铁、纺织、电子、食品、电力 B.石油、化学、汽车、激光、煤炭 C.航天、机械、飞机、船舶、石油 D.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 18.关于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称为“法国工业的心脏” B.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C.西欧发达的农业为它提供了广阔市场 D.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 19.煤炭在能源中地位下降的原因有( ) A.能源消耗越来越少 B.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 C.煤炭价格不断上升 D.煤炭储量接近枯竭 20.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分布在( ) A.东北部和中部 B.西北部 C.东北部和西北部 D.南部和中部 2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独特的发展模式是( ) A.以大中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 B.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 C.面积广、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D.生产协作紧密的工业地域 22.高技术工业与传统工业相比( ) A.增长速度慢 B.更新换代周期长 C.生产规模大 D.研究开发费用高 23.下列工厂存在投入——产出联系的是( ) A.造纸厂、食品厂 B.钢铁厂、化纤厂 C.钢铁厂、重机厂 D.纺织厂、造船厂 24.影响上海宝钢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交通、市场 B.原料、动力 C.水源、土地 D.劳力、政府 25.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是( ) A.开阔平坦的地形条件 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C.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D.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 26.集市演变为城市的基本条件是( ) A.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B.集市维持时间达50年以上 C.集市人口不断增加 D.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 27.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的先进地区,其原因是( ) A.肥沃的土壤,便利的灌溉条件 B.暖湿的气候,密集的人口 C.丰富的矿产,先进的技术 D.便捷的交通,悠久的历史 28.世界上首批城市多数诞生在( ) A.河流中上游山区 B.河流中下游平原 C.中低纬度和沿海 D.资源丰富的内陆 29.世界上城市密集地区有下列中的( ) A.北纬60°以北的欧洲地区 B.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 C.美国的东南部地区 D.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季风气候区 30.下列城市的城市区位正确的是( ) A.宜宾位于嘉陵江和长江汇合处 B.武汉位于汉水和长江汇合处 C.重庆位于岷江和长江汇合处 D.西安位于渭河和黄河汇合处 31.位于河口附近的城市是( ) A.武汉、重庆、宜宾、攀枝花 B.大连、烟台、青岛、宁波 C.天津、上海、广州、福州 D.兰州、包头、郑州、济南 32.下列城市的兴起,与金矿开采有关的是( ) A.布宜诺斯艾利斯 B.约翰内斯堡 C.曼彻斯特 D.圣弗朗西斯科 33.在两条驿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是( ) A.石家庄 B.武汉 C.邯郸 D.天津 34.作为政治中心而新建的城市是( ) A.伦敦、巴黎、莫斯科、东京 B.华盛顿、巴西利亚、伊斯兰堡、平壤 C.布宜诺斯艾利斯、伊斯兰堡、平壤 D.新德里、乌兰巴托、柏林、泛太华 35.作为宗教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是( ) A.洛阳、西安、麦地那 B.拉萨、麦加、梵蒂冈 C.合肥、雅典、罗马城 D.洛阳、杭州、新德里 36.在城市化过程中( ) A.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差别在不断拉大 B.城乡居民的文化水平差别在扩大 C.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有显著差别 D.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渐趋同 37.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指标是( ) A.城市的人口规模大小 B.城市的用地规模大小 C.大城市数量的多少 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38.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 ) A.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空前的程度 B.中小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发展慢 C.由于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D.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 13.3% 39.世界上城市化发展最早且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4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⑧ D.①②③④⑦ 二、双项选择题(共20分。不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二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答对得2分,多选、少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 41.关于混合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谷物和家禽混合农业是主要方式 B.混合农业的农闲农忙季节分明 C.我国珠江三角洲有混合农业 D.混合农业在澳大利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 42.关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 B.以新能源、新材料为标志 C.出现了电力、化学、石油、汽车和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 D.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 43.位于“硅谷”地理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美国西部城市洛山矶东南部,背山靠海,环境优越 B 属地中海气候,气候宜人 C 是美国乃至世界电子工业中心 D 斯坦福大学对于“硅谷”的崛起起了关键作用 44.关于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地域都是自发形成的 B.工业地域是因工业分散布局而使工业空间范围不断扩展的结果 C.由于工业地域的扩展往往形成工业城市 D.钢铁工业区属于发育程度高、空间范围大的工业地域 45.鲁尔区经济衰落的原因有( ) A.劳动者素质降低 B.世界性钢铁过剩 C.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D.矿产资源接近枯竭 46.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城市是( ) A.玉门 B.抚顺 C.攀枝花 D.鞍山 47.下列工厂宜靠近钢铁厂的是( ) A.汽车厂 B.食品厂 C.机床厂 D.电视机厂 48.世界上和我国都有许多城市分布在河边,其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是城市的主要水源 B.河流有利于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C.河流有利于排放工业和生活污水 D.河流可提供廉价的水运条件 49.下列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分别位于第二阶梯的是( ) A.乌鲁木齐、太原 B.齐齐哈尔、哈尔滨 C.包头、重庆 D.西安、郑州 50.上海市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卫星城 B.开发浦东新区 C.提高房租水平 D.拓宽交通干道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三、综合题 51.读“某地农业布局图”,在A、B、 C 、D四地发展水果、棉花、蔬菜和乳牛业, 则: (l)A处应发展 ,因为这里地 形 ,耕地面积 。 (2)B处应发展 ,其自然条件 是 ,社会经济条件 是 。 (3)C处宜发展 生产,既靠近 ,交通便捷,又靠近 。 (4)D处宜发展 。 52.读“鞍钢和宝钢的 区位图”(如图三), 回答: (1)鞍钢的区位优势 是 。宝 钢的区位优势 是 。 但从、B表示来自外地区的 。C表示来自 的铁矿。E表示来自 、 、和 等国家的铁矿。 (3)从50万人的鞍钢到2万人的宝钢,说明: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逐渐 , 市场对工业区位影响逐渐 ,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逐 渐 。 53.读“美国简图”(如图四),回答: (1)A属于 工业,B属于 工业。 (2)B地工业一般是在丰富的 、 资 源基础上建立的,以 、 、机械、 化工、纺织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地域。 (3)A地工业是在 的推动下形成的以 为主导的工业地域。 (4)工业企业以大型为主的是 ,以中、小型为主的是 。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学科相关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