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生物班生物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3.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4.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
A.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5.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鼠尿中有糖,且体温升高,这种激素是 ( )
A.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
C.甲状腺激素 D.胰岛素
6.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7. 科学研究表明,对幼鼠注射或口服睾丸酮后,出生仅14天的雄鼠就表现出交配行为。如果将公鸡的睾丸摘除,公鸡将不再鸣啼,鸡冠萎缩,求偶行为消失;重新植入睾丸,则公鸡的特征和交配行为又得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 )
A.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B.被割除睾丸的公鸡变成了母鸡,因而不再鸣啼
C.睾丸酮属于雄性激素,在雌性体内不存在
D.幼鼠和公鸡的有关特征和行为变化是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8.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 )
A.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 B.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
C.大脑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 D.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9.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则( )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邻近的未兴奋部分表现为膜内正电、膜外负电
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D.兴奋部位的膜外由正电变为负电,膜内由负电变为正电
10.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 )
①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效应B细胞 ⑥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
11.T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 ( )
①处理抗原 ②呈递抗原 ③识别抗原 ④分化记忆细胞 ⑤分化效应细胞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
12.若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 )
A.体内没有B细胞而仅仅有T细胞
B.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机而人
C.只保留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D.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合成能力减弱
13.关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常用HLA表示
B.常用AIDS表示
C.主要侵犯人体T细胞
D.先使体液免疫功能严重缺损,继而影响细胞免疫
14.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
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二重性,低浓度促
进生长,高浓度(例如10-2ppm)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
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却抑制了芽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15.有两种植物共同生长在一个盆中,当两种植物被分开种植时,一种死掉,另一种生长要好得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
A.竞争 B.互利共生 C.寄生 D.种内互助
16.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为竞争关系
17.判断下列有关食物链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
A.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
B.人→艾滋病病毒不能称作食物链
C.沿着食物链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
D.在食物链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某一个特定的营养级中
18.喜欢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生长的植物种类,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 )
A.充分利用阳光 B.减少阳光照射
C.适应低温 D.适应潮湿的环境
19.如使秋天开花的菊花在“五一”开花,处理的措施是 ( )
A.增加光照时间 B.降低光照强度
C.增加光照强度 D.增加黑暗时间
20.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 )
①生物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 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 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 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 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 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①③⑤⑥⑧ 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③④⑤⑧
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22.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
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唯一方法
2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 )
A.基因、染色体、细胞 B.细胞、物种、生物圈
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
24.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是指 ( )
A.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B.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C.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D.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25.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正确做法是( )
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叶细胞中 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 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内并进入受精卵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6.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 ( )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制约
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 ④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题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它情况不给分。
27.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a处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
a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
B d处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
d处生长受抑制,c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
C c处生长素浓度较d处高,根弯曲向下生长
D 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茎弯曲向上生长
28.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 )
A 光照强度较弱 B 红光和蓝紫光比例较低
C 湿度较高 D 温度较高
29.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各种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B 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
C 有的动物也能成为分解者
D 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
30.下列关于人体血液中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浓度变化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当小肠大量吸收葡萄糖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
B.若数小时未进食,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加
C.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D.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脏分解糖元
31.以下细胞工程技术中,培养出的新个体具有两个亲本遗传物质的方法是( )
A.植物组织培养 B.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细胞核移植
32、植物学家将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分离出来,将单个细胞放入特定的培养基中培养,获得了许多完整的植株,这些植株可能发生 (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D.染色单体分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80分。)
33.(8分)同学甲从一本《植物生理学》中查到“幼嫩叶片可产生生长素,生长素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他的实验步骤为:
(1)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去掉幼叶的叶片(如图所示);
(2)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请你用所学知识,评价该同学的实验设计.
.
34. (5分)爱滋病是由"人类免役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存在于爱滋病患者的细胞中,其遗传物质RNA逆转录形成的DNA可整合到患者细胞的基因中,这样每个被感染的细胞就成为产生HIV的工厂,每个被感染的细胞裂解都可释放数百万个HIV,人若感染HIV,潜伏期一般2~10年(如图所示),一旦确诊为爱滋病,一般2~3年死于其他疾病或癌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ⅠAB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效应T细胞作用于_________,HIV失去藏身之地后,再经________作用,使HIV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
(2)B点中有少量HIV的遗传物质逆转录形成的互补DNA潜伏在________细胞中,潜伏期过后,经过________的过程,使HIV在血液中的浓度迅速上升.
(3)科学家研究发现HIV的表面抗原经常发生变化,这给治疗和预防爱滋病药品的开发带来了极大困难.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科学家应从何入手开发治疗爱滋病的特异性药物?
35.( 6分)几个学生将叶片捣碎后过滤出叶汁,并给叶汁中混入一些池泥放在黑暗中保存。在10天中他们每天取出一些样品以确定叶汁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2—6所示:
(1)生物Ⅰ是否是单细胞绿藻?为什么?
。
(2)4种生物之间可能存在的能量流动关系是:
。
(3)4种生物最终都减少的原因是 。
36.(5分)图1—11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由图中可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 。
(2)从性质上看,能量流动不同于物质循环的特点是 。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顺利完成必不可少的生物是 (填字母)
(4)若在该生态系统中喷施DDT,则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填字母)
(5)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时CO239.60 mg•h-1;充足光照下释放O25.1×10-3 mol•h-1。则相同温度下连续充足光照10小时,生产者产生葡萄糖 g。
37.(8分)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芽末端4mm切去,再将剩余的1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人保持在25℃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2d,下表显示实验结果:
生长素溶液的浓度(mol/L)2d后的平均长度(mm)
胚芽胚根
10—13
10—12
10—11
10—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12.3
12.3
12.7
13.5
14.7
16.0
15.1
12.2
10.8
10.011.3
12.1
12.7
13.6
12.6
12.0
10.9
10.0
10.0
10.0
(1)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切取胚根及胚芽的末端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用10条一组而不是1条一组放人生长素溶液中进行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胚根、胚芽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
(5)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报道,我国西南某地区是一个仅有5万多人的地方,患呆小症者竟高达1223人,占全区人口的2.3%,科学工作者通过调查了解到:1958年,该地区并未出现过呆小症,当时该地区森林茂密,覆盖率在40%以上,自然条件十分良好;后来毁林开荒,森林覆盖率下降到10.4%,也就伴随着呆小症的发病率大幅度提高。
(1)毁林开荒与呆小症流行的联系是____ ___。
(2)该地区没有患呆小症的小孩成年后,还可能患的病是____ ___。
(3)要预防呆小症的继续出现,当务之急是___ ____。
(4)这一现象说明,人对自然界的任何行动,必须考虑到对生态系统中__ _____的影响,
必须遵循____ ___。
(5)对该地区呆小症流行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是__ _____。
(6)这一事实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___ ____。
39.(5分)对番茄的研究中发现,害虫损伤番茄叶片后,叶上的细胞壁释放出一种类激素因子,这种物质通过细胞组织扩散到茎和其他叶片上,启动了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开始高效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并在茎叶中迅速积累,以对付害虫的再次侵袭。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因此害虫取食后,就会因无法消化食物而被杀死。
人们尝试着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让玉米获得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以对付异常猖獗的玉米螟(一种玉米害虫)。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很可能是在茎叶细胞的___________ _______处合成的。
(2)番茄受害虫侵袭后,能及时做出一系列反应,最终杀死害虫,保护自身安全,这说明植物也具有___________ ____。
(3)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基因成功地导入玉米内,使玉米形成新的性状,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对食用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感到担忧。你认为这种担忧有道理吗?试以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
40.(12分)根据图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 1 )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 ___中进行的。
( 2 )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①是_____ __;②表示的是_____ __关系;
④表示________ _______。
( 3 ) 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 ; 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_____ ____。
( 4 )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最关键的措施是:
第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5 )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_______ _______,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___ ______,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1.(9分)豇豆对多种害虫具有抗虫能力,根本原因是豇豆体内具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基因)。科学家将其转移到水稻体内后,却发现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CpTI蛋白质的积累量不足。经过在体外对CpTI基因进行了修饰后,CpTI蛋白质在水稻中的积累量就得到了提高。修饰和表达过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CpTI基因是该基因工程中的 基因,“信号肽”序列及“内质网滞留信号”序列的基本单位是 ,在①过程中,首先要用 酶切开,暴露出 ,再用 连接。
(2)在该基因工程中,供体细胞是 ,受体细胞是 。
(3)②过程称为 。
(4)检测修饰后的CpTI基因是否表达的最好方法是 。
42.(9分)美国科学家将分离得到的成熟的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细胞进行培养,由单个细胞发育成了完整的新植株。过程图解如下,回答与之有关的问题:
(1)科学家所用的这种生物技术叫做 。依据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具有 性。
(2)通过B过程产生的愈伤组织的细胞与根的韧皮部细胞在染色体的数目上是否相同? ;
染色体上所含的遗传物质是否相同? ;细胞的形态结构是否相同? 。
(3)培养过程中,在培养基上需加入蔗糖,培养时需要照光,那么,培养的植物到底是自养型还是异养型?光的作用是什么?对于上述疑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
一组在培养基中加30%的蔗糖,另一组不加蔗糖,接种后,每组再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在光下和暗中培养。1个月后,观察植物体生长、分化情况,结果为下表:
培养条件 加蔗糖不加蔗糖
光 正常生长,分化 不生长,死亡
暗 只生长,不分化 不生长,死亡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4)试举出两个这种生物技术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的例子:
, 。
43.(6分)绿豆种子萌发初期的生长主要是胚轴的伸长。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一个农科所获得了一种复合肥料,他们想探究这种复合肥料溶液在什么浓度范围对绿豆萌发初期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大。请你利用下列材料,参与他们的实验设计。
材料:做好标记的大号培养皿若干个、刚萌发出一小段胚轴的绿豆种子若干组(10粒/组)、复合肥料颗粒、蒸馏水、脱脂棉、直尺等
实验步骤:
最后,将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参 考 答 案
1--5 BCABB 6—10 BABDC 11—15 CBCBC 16—20 CAADC 21—26 ACCACD
27BD 28AB 29BC 30BCD 31BCD 32ACD
33. ①应去掉顶芽,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可到幼叶叶柄处阻止叶柄脱落;
②应增加一个对照实验,因为没有对照实验,难以说明幼叶叶柄脱落是幼叶产生的生长素所致.
对照设置为:(1)取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去掉幼叶的叶片;(2)在叶柄横断面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34.(1)被感染细胞,激活被感染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增加膜的通透性和渗透压,使被感染细胞裂解死亡 抗体 (2)被感染 互补DNA的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外壳,RNA与蛋白质外壳结合组装形成新的HIV,并释放出去 (3)控制HIV逆转录(或控制整合到被感染细胞DNA上的基因的转录)
35.(6分)(1)不是(1分)。因为在黑暗条件下,绿藻不能合成有机物,所以不能存活,更不能大量繁殖,而图中的生物Ⅰ有一个明显的增殖期(2分)
(2)Ⅰ Ⅱ Ⅲ Ⅳ(1分)
(3)因其缺乏生产者无稳定的能量来源,最终因能量的耗竭而减少(2分)
36.(1)能量流动伴随物质循环而进行,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2分)
(2)单向不循环,逐级递减(2分) (3)A、C(2分) (4)B(1分) (5)1.8(2分)
37.(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影响 (2)胚芽、胚根的顶端都能产生生长素,去掉后能保证所配生长素浓度不受影响 (3)较多数量一组可获得精确的平均结果 (4)胚根为10—10mol/L 胚芽为10—8mol/L (5)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植物生长程度越大;超过一定浓度,生长被抑制;胚根对生长素需求小于胚芽
38.(1)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土壤中的碘也随之流失,饮水和食物缺碘,孕妇生下的孩子患呆小症 (2)地方性甲状腺肿 (3)食用碘盐和多吃含碘的海产品 (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 (5)土壤的理化性质 (6)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39.(6分,除第(4)小题外,每题1分)(1)核糖体 (2)免疫功能 (3)基因重组
(4)①有道理。这种转基因玉米的果实(种子)中也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消化酶的活性,使人无法对食物进行消化而出现病患。(3分)
②无必要。这种转基因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主要集中在茎叶中,而人类食用的是其果实(种子)加工而成的食品,因此不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3分)
③无必要。因为人与害虫消化酶的结构是存在差异的,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但对人很可能无影响。(3分)
④无必要。人类食用的通常是煮熟后的玉米食品,玉米蛋白酶抑制剂在高温中已经被破坏,因此不会对人的消化造成不良影响。(3分)(或其他合理答案,有一项分析即可。)
40、(12分、每空1分) (1)线粒体 (2)光合作用 捕食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3)异养需氧型和异养厌氧型 生物群落 (4)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开发除化石燃料以外的诸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切实减少CO2的排放量 。 (5)能量流动 热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1.(9分,每空1分)(1)目的;四种脱氧核苷酸;限制性内切酶;黏性末端;DNA连接酶;(2)豇豆;水稻; (3)转录; (4)让多种害虫食用水稻叶片。
42.(9分)(1)植物组织培养 全能性 (2)相同 相同 不同 (3)蔗糖为生长、分化提供能量,光促进细胞分化(2分) (4)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 制作人工种子(或答生产药物、香料、色素等;转基因植物的培育)(2分)
43.(1)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复合肥料溶液。
(2)分别测量已萌发绿豆胚轴的长度,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记录下来。
(3)将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复合肥料溶液浸润过的脱脂棉,铺在不同的培养皿中,再将几组已萌发的绿豆分别放入其中。另外设置一个用蒸馏水代替复合肥料溶液处理的对照组。
(4)将上述装置放在温度等外界环境条件适宜且相同的地方培养。
(5)几天后,再次测量绿豆胚轴的长度,计算各组平均值,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