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 第一册(上)2000年3月版)
第一课时
说明:
新教材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移到高中数学课的起始阶段,把它作为数学语言来学习,不仅可使学生及早地接触它们,增加使用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教师引领进入高中学习阶段不久的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必须了解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和教育思想,并能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还应能研究学生,研究教材,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这节教材,由实例介绍符号,引出概念,并联系实例分解说明,可帮助学生加深对符号、概念的理解,同时编有理解应用性例题,昭示解题思路和步骤,便于学生模仿学习,配的练习难度、数量适中,易于学生当堂完成,整节教材由易到难,梯度不大,适合学生阅读自学。因此,在第一课时,先安排学生自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但高一学生自学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阅读效果还不能令人放心,教师若不组织学生及时温习、提炼,则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不透,印象不深,用起来容易出错,这就是本人设计教学过程三、四的原因,过程三重记忆,过程四重理解、领会,同一块内容,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议一议、谈一谈,一可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便于因势利导,二可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书上的练习,学生做了,教师及时讲评,可以使做对了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也可使做错了的学生发现自已的不足,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欲望。针对性训练一,旨在帮助学生切实理解推出符号“ ”的意义,防止滥用现象,训练二则是检查学生对本课时所学四种条件(关键的只有两种即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理解运用。第二课时,先组织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主要内容,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战胜遗忘(有研究资料表明,学完后的第二天复习效果最好),也可为后面的解题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让学生举例说明各种条件,比上节课直接判断,难度有所增大,灵活性亦有所增强,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2一方面可使学生牢固掌握判定各种条件的方法,另一方面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的好素材,若学生能做到思中有“悟”,悟出“真理”,对指导和检查日后的解题大有好处。例3、例4重在题型变化,用来锻炼学生正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这个内容,新授两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是各种参考资料上的题型,大有防不胜防之势,本人类比“打铁还须本身硬”也有自己的一点感受:“解题还须概念牢”。因此,本人在进行概念课教学时,一贯注重:“感知、探索、理解、记忆、应用、创新”六环节,多采用导、读、议、练、评、结等教学方法,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也适当选用教学媒体。
能设计如此,当然归功于现代教育理论(主要是素质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育思想(“培养人、发展人、以人为本”的思想)的薰陶。
只能设计如此,当然是自己学习、实践不够,在此,诚意就教于行家。
二00年十月十五日
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推出符号“ ”及等价符号“ ”
的意义;
2.初步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
概念;
3.初步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
判定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推出符号“ ”的意义及必要条件的概念
教学方法:导、读、议、练、评、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 过程: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常听人说:“这充分说明……”,“没有这个必要”等,在数学中,也讲“充分”和“必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教材第一章第八节——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4面(教师板书课题:1.8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二、布置学生阅读P34~36,并做相应的练习,教师在学生中巡视,了解学生看书的进度及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约15分钟)
三、要求学生虚掩教材,回忆刚才所学内容并概括,教师板书:
1.推出符号“ ”的意义
“若p则q”为真,是指由p经过推理可以得出q,也就是说,如果 p成 立,那么q一定成立,记作p q,或者q p.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
如果已知p q,就说p是q的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的概念
如果既有p q,又有q p,就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4.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
四、巩固性提问(投影显示题目,让学生思考、讨论,再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纠正)
1.说说“若p则q”与“p q”的区别与联系;
2.说说“p q”所表示的意义;
3.怎样区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已知q p,则p是q的_____ q是p的_________;
4.谈谈你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理解,并举例说明.
目标答案
1.“若p则q”是一个命题,命题 有真有假,当命题“若p则q”为真时,才能记作“p q”;当命题“若p则q”为假时,则不能记作“p q”.
2.“p q”表示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表示命题“若p则q”为真;
②表示由p经过推理可以得出q;
③表示如果p成立,那么q一定成立;
④表示如果q不成立,那么p一定不成立;
⑤表示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3.略.
4.充分条件: 有它即行,无它也未必不行;
如 x = 0 是 xy = 0 的充分条件,xy = 0不一定要 x = 0.
必要条件: 无它不行,有它也不一定行;
如 xy = 0是 x = 0的必要条件,若 xy≠0,则一定有 x≠0;若 xy = 0也不一定有 x = 0.
充要条件: 有它必行,无它必不行
如 | x | = | y | 与 x2 = y2互为充要条件,
若 | x | = | y | ,则一定有 x2 = y2;
若 | x | ≠| y | ,则一定有x2 ≠ y2.
五、简评练习结果
六、针对性练习(投影显示题目,让学生思考后,指定学生回答)
1.用“ ”,“ ”填空:
① x = y ______ x2= y2
② x2= y2 ______ x = y
③ x≠ y ______ x2≠ y2
④ x2≠ y2______ x ≠ y
⑤ x≥2 ______ x > 2
⑥ x > 2 ______ x≥2
2.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填空.
(1) x = y是| x | = | y |的______________;
(2) a > b 是 ac2 >bc2的_______________;
(3) 是 的_______________;
(4) 是 的______________.
七、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
1.推出符号“ ”的意义;
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及其判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