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校园通试用申请在线客服
我有资料要上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试题中心>>语文试题>>语文

江苏省南京一中2007—2008学年高三第1次阶段性测试试题(语文)

资料类别试题

 

提供方式免费

下载扣点0

教材版本无版本

使用学科语文

使用年级高三

上传人lnkygz

更新时间2007-11-7

下载统计

评论(发表评论 报错 收藏

 

最新套卷

基本信息

江苏省南京一中2007—2008学年上学期第1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 叶廷芳 我们的木构建筑——这里指达到辉煌程度的木构建筑——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从形式到风格都只是单一的发展,没有发生过质的变化,可谓“两千年一贯制”。而欧洲人的石构建筑,仅自古希腊罗马起,其风格上的更新换代至少在一打以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恐怕是我们习惯于承袭思维,总爱向前人看齐:以前人的水平为坐标,一味以前人的成就为荣耀,为自满。而欧洲人不管前人有多大成就,都不满足,敢于向前人挑战,设法超越他们。两种不同的文化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着重在前人基础上渐进发展,少有革新;一个则不断推陈出新,向前跨越。 建筑作为艺术的一门和审美的载体,它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因为人的审美意识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从19世纪下半叶起,从世界范围看,由于新的建筑学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的诞生,建筑开始了一场崭新的革命。中国的木构建筑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也已走完了它的历史进程,面临着蜕变。近代西方思潮作为强势文化迅猛地涌入我国,这意味着客观形势已不允许中国建筑从自己的娘胎里孕育出自己民族的建筑新胚胎,我们一边招架,一边接受;来不及细嚼,难免囫囵吞枣。整个20世纪我们在总体上就未能跳出西方建筑的大窠臼,既没有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建筑新胚胎,也没有在世界

查看更多成套相关资料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学科相关
一周排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