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二氧化硅的性质”探究案例
高新实验中学
案例的来源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连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通过以多媒体图片呈现,设问讨论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而这些的改变必然要求我们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面临着新的选择。探究性学习能很好的顺应新课程的要求,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开展科学探究,使得课程由认同转变到创新性,由符合性知识转变到解释性知识,由注重目标到注重过程;不仅是观念的转变,而是切实深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去呢?下面以“二氧化硅的性质的性质”探究为例介绍我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考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2、了解二氧化硅物理性质,掌握其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相关联想、对比归纳,学会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结构——性质——用途” 的元素化合物学习思路,培养学生思维和推理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大量的直观感性材、为学生构架一座从书本知识到现代科技知识和生活实际的桥梁,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技文化素养。
2、通过硅及其化合物在技术领域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社会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
2、以生活的事例为切入点,联系硅结构与用途的必然联系。
教学难点
1、硅化合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通过资料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硅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