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A组(适合一期课改的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瓜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相当于
A.元谋人 B. 蓝田人 C. 北京人 D. 山顶洞人
2.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表》,使我国历史纪年提前了1200多年,我国确切纪年的朝代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3.中国古代民族迁移有两个大的流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入江南,这两大迁移最主要的后果是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加剧了民族矛盾
C.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D.促进了民族融合
4.郭沫若有一对联:“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赞扬的是
A.陶渊明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5.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标志是
A.宣政院的设置 B.中书省的设置 C.行省的设置 D.理藩院的设置
6.我国古代“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了世界面貌”的科技成就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张衡发明地动仪 ③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郭守敬编成《授时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出现“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的现象,其最突出的后果是
A.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B. 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C. 农民购买力低,市场狭小 D.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自由劳动力缺少
8.下列外来农作物按引进中原地区的先后顺序正确排列的是
①葡萄 ②甘蔗 ③占城稻 ④玉米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9."开辟荆莽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此诗记述的重大事件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康熙帝统一台湾
C.刘铭传保卫台湾 D.刘永福坚守台湾